桓文穆
- 作品数:30 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腹透患者左心室的结构功能与Q-T离散度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了解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左心室的结构、功能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测量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用心脏彩超测量左心室的结构、功能。结果CAPD患者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Q-Td、Q-Tc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APD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及射血分数与Q-Tcd显著相关。结论腹透患者Q-Td的异常与左心室结构、功能的改变有关,左心室肥厚是导致Q-Td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测量Q-Tcd可间接反映腹透患者的左心室状况。
- 吕路桓文穆黄锋先郑亚丽崔小湖余祯黄华管红斌
- 关键词:左心室腹膜透析尿毒症
- 159例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在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
- 1997年
- 139例肾脏病患者,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氮质血症期26例,尿毒症36例,肾小动脉硬化22例,Ⅱ型糖尿病20例。临床上虽血肌酐及尿素氮正常,双肾B超也未见异常,但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显示肾功能损害,因此认为用SPECT进行肾脏动态显像,方法简便、可靠,无创伤,可较早了解肾脏受损情况,并可作为一项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有价值的指标。
- 阮玉琚黄桦桓文穆张增华黄标明陈桐生张秀娟
- 关键词:肾病放射性核素
- 别嘌呤醇降低血尿酸和炎症因子水平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研究
- 管红斌黄华桓文穆汪斌
- 肾脏病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初步观察
- 1992年
-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1例健康人和53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浆心钠素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含量。结果表明慢肾(肾功能代偿期)患者血浆心钠素含量较健康人高(P>0.05);而β2-M较健康人显著增高(P<0.001)。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心钠素与血清β2-M含量均显著增高(P<0.001)。11例肾衰患者血透治疗前后心钠素与电解质均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心钠素可作为推测肾功能指征之一,但不如β2-M可靠;心钠素功能降低,可能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阮玉琚张增华桓文穆文薇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心钠素
- 尿毒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人文关怀被引量:13
- 2009年
- 尿毒症患者迫切需要人文关怀,但整个社会和许多医务人员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康复。履行对尿毒症患者人文关怀的必要措施有:建设注重医学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加强医护人员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积极融入社会;综合社会资源,努力解决患者经济和生活困难。
- 吕路黄锋先桓文穆黄华管红斌黄培华黄四邑
- 关键词:尿毒症人文关怀心理道德医患关系
-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65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高通量透析组26例、常规透析组20例和血液灌流组19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透析前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电解质6项、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血清磷(PO_4^(-3))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高通量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治疗后β_2-MG、iPTH、Hb、TP、PO_4^(-3)和ALB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和血压异常并发症均低于常规透析组和血液灌流组,其总并发症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对患者的血液内有害物质的清除能力、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较常规透析有明显的提升。
- 黄培华黄华桓文穆林紫云郭泽慧
-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衰竭疗效
-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接受厄贝沙坦150mg口服,每日1次,如治疗2周仍不能达到目标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则增加厄贝沙坦用量至30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每次10mg,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胱抑素(CysC)、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两组治疗后MAU、β2-MG、NAG、Cys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MAU、β2-MG、NAG、CysC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CHOL、TG、HDL、LDL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在延缓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进展方面能够起到协同作用。
- 管红斌桓文穆何凯平汪斌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微量白蛋白尿
- 尿毒症中蛋白质Z检测的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凝血因子X (factor X coagulant,FX)的关系。【方法】PZ及凝血因子X抗原(factor X coagulant antigen,FX:Ag)用ELISA 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factor X coagulant activity,FX:C)采用一期法测定。对50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80例健康者的PZ、FX:C、FX:Ag进行测定,作相关性比较。【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PZ 均明显下降。分别为1 195 ng/mL±442 ng/mL与1 822 ng/mL±577 ng/mL,(对照组为2 301 ng/mL±472 ng/mL),P 均<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组的FX:C、FX:Ag明显升高,分别为119%±27%、99%±24%,尿毒症血液透析后组FX:C、FX:Ag仍是明显升高,分别为96%±12%、87%±19%,(对照组分别为85%±26%和78%±23%),P均< 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组和血液透析后组及对照组PZ与FX:C、FX:Ag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均<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后组比较PZ、FX:C、FX:Ag有明显差异(P<0.01),显示PZ水平的下降程度反映了疾病的病理过程。【结论】PZ水平在尿毒症患者中明显减低,而FX:C、FX:Ag明显升高,PZ与FX:C、FX:Ag存在明显负相关.FX升高的机制可能部分与PZ下降有关。提示PZ缺乏可能是尿毒症患者易患血栓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 潘学谊蔡小燕桓文穆郭煜尹金柱关则兵张柔玲
- 关键词:尿毒症蛋白质ZELISA法
- 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白细胞介素-8血浆水平及基因表达的改变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尿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血浆水平及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L8血浆水平,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测基因表达。结果患者透析后的血浆IL8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L8mRNA表达均较血液透析前升高,透析15min时用再生纤维素膜的患者PBMC的IL8mRNA表达较血液透析前减少。铜仿膜导致IL8基因表达改变的能力强于聚砜膜。结论血液透析可引起尿毒症患者IL8血浆水平及PBMC的IL8mRNA表达的异常,测量IL8血浆水平及基因表达有助于反映不同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
- 吕路黄锋先管红斌张增华桓文穆黄华钟亮尹蔡小燕
-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白细胞介素-8透析膜
- 血液透析患者的肺部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原发病因等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肺部感染组40例患者共发生肺部感染46例次,病原学检查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高,肺部感染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Kt/V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积极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加强透析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关键。
- 管红斌桓文穆黄华
-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