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家荣

作品数:1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意向性
  • 3篇尼采
  • 3篇胡塞尔
  • 2篇实存
  • 2篇情感
  • 2篇现象学
  • 2篇超越论
  • 1篇动物
  • 1篇多德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行为
  • 1篇心情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序论
  • 1篇学说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意谓
  • 1篇意向性理论
  • 1篇意志
  • 1篇实在论

机构

  • 15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5篇梁家荣

传媒

  • 5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哲学研究
  • 2篇哲学分析
  • 2篇中国现象学与...
  • 1篇哲学动态
  • 1篇世界哲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采的意志概念与海德格尔的解释
2017年
"强力意志"既是尼采一部重要作品的标题,同时也是他后期思想的一个主要概念。海德格尔在1936至1937年冬季学期,名为"尼采: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的讲课中,详细分析了尼采的意志概念。何谓"意志"?在哲学史上这个概念如何被规定?尼采所谓"意志"指的是什么?本文的目的在于展释尼采的意志概念,并讨论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释。
梁家荣
关键词:尼采意志强力意志
发现自身之存在——拉特克利夫的“实存感受”与海德格尔
2018年
当前对情感的哲学研究可以分为感受理论和认知理论两大阵营。英国学者拉特克利夫近年提出的"实存感受"概念,试图将两者加以折中,同时兼顾情感之意向性与身体性,颇受学者重视。拉特克利夫的想法深受海德格尔影响,其"实存感受"概念之特点以及其与海德格尔思想有着密切关联。
梁家荣
关键词:情感意向性
布伦塔诺的亚里士多德与中世纪的对象概念被引量:1
2019年
布伦塔诺的亚里士多德感知观被归为关于亚里士多德研究的"精神主义"的进路。作为解读亚里士多德的现代先驱,布伦塔诺主要以"意向性"概念而闻名。但是在其早年诠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布伦塔诺却还没有使用"意向性"这样一个概念,而是借用了另一源自中世纪学院派的概念"以对象地"。本文集中探讨"以对象地"这一概念在中世纪哲学中有别于今日之意义,以及布伦塔诺如何以该概念来解释亚里士多德的感知观。本文最后将提出:"以对象地实存"是"意向的内实存"概念之前身。
梁家荣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感知
尼采的永恒回归学说与海德格尔的解释被引量:1
2016年
尼采将永恒回归视为他最重要的学说之一,但对于这个学说有何重要之处,研究者们却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海德格尔是20世纪尼采研究的代表,本文通过对其阐释的发挥和批评,首先指出我们不能以理论态度,而应以"我们"的立场来思考永恒回归,继而论证了在对待永恒回归以及没有终结状态的世界时,唯一可能的正面态度就是肯定过程本身。
梁家荣
关键词:尼采
胡塞尔关于感受之意向性理论
2017年
一意向性是现象学的核心观念,即主张意识总是意向的、总是朝向于某对象的。但在现象学传统以外,尤其在英美的心智哲学传统之中,同样的主张却一直没有广泛被采纳,或甚至可以说一直广泛被否定。一些意识状态常常被列举为反驳证据,以显示至少有些人所公认的意识状态,是没有明确地朝向特定对象的。最常看到的例证是一些属于粗略被统称为'感受'(feeling,Gefühl)的意识状态。
梁家荣
关键词:胡塞尔心理行为意向性理论
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序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内在批判
2011年
海德格尔在《时间概念史序论》的"预备部分",对现象学直到当时为止的发展做了精简扼要的回顾。在此部分第三章,他提出了对现象学的"内在批判"。海德格尔分析了胡塞尔对纯粹意识的四个规定,指出它们都不是按其存在而对之所作的规定。他的分析虽然在一些地方误解了胡塞尔,但其批判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具有内在于现象学的根据的。
梁家荣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意向主义中的实质内容被引量:1
2013年
胡塞尔一般被视为所谓"意向主义"的代表人物,即:主张意向性是意识的基本特性或结构,意识总是关系于一对象。这种说法当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们因此以为,对于胡塞尔而言,在一个意识状态之中,所有意识内容都是意向内容,这却是一种误解。因为,根据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在每一种心理行为之中,除了意向内容之外,还总包括一种非意向的意识内容。这种非意向的意识内容,胡塞尔称为"实质内容"。文章以胡塞尔对感知行为的分析为基础,探讨"实质内容"这个概念在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中的位置;并指出,胡塞尔认为在意识内容中包括实项内容的想法,并不十分具有说服力,而这将对他的整个意向性理论带来重大的影响。
梁家荣
关键词:胡塞尔意向性
海德格尔“世界”概念的超越论意涵被引量:5
2008年
前期海德格尔的哲学立场是否可以称为一种"超越论哲学"?这一直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所激烈争论的问题。一方面,海德格尔既与当代的多位超越论哲学代表人物关系密切,而他的作品又大量充斥着超越论哲学的术语;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对超越论哲学又明显抱有强烈的批评态度,而他所谓"超越"又似乎与中世纪学院派哲学所谓"超越之物"有关。本文旨在以前期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为线索,以指出前期海德格尔思想中所包含的超越论哲学成份,以及其与康德的超越论哲学之间的一些相通之处。
梁家荣
海德格尔论实在问题被引量:2
2008年
康德认为,对于外在事物的存在,我们只能诉诸信仰,而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证明,这是人类理性的丑闻。海德格尔则认为,真正的丑闻反而是,哲学家竟一再要求和尝试提供这样的证明。康德尝试提供一个论证,以解决这个问题;海德格尔则意图将之化解。他认为只要我们对提问的存在者之存在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外在事物存在的问题就会消失。鉴于海德格尔对"实在问题"之处理,不单是他前期哲学的一个重点,也涉及现时西方哲学界的一些激烈的讨论,我在本文将尝试整理出海德格尔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我将论证,海德格尔不能被解释为传统意义的实在论者或观念论者。
梁家荣
关键词:实在论观念论
奠立形而上学的基础——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解释
2014年
一在《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一书中,海德格尔把康德批判纯粹理性的工作,阐释为"奠立形而上学的基础"(Grundlegung der Metaphysik)(GA3:1)。而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奠立形而上学的基础",即意谓标示形而上学的"内在可能性"(innere Mglichkeit),而这又相当于规定形而上学的"本质"(Wesen)。海德格尔说:"反之,奠立基础是对建筑图则自身的投划(Entwerfen)。
梁家荣
关键词:纯粹理性批判超越论意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