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马可
-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磷酸化蛋白-50和β-连环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磷酸化蛋白.50(EBP50)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HCC组织中EBP50蛋白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8例HCC、16例正常肝脏组织中EBP50蛋白与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EBP50在HCC组织、正常肝脏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P50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β-catenin在HCC组织、正常肝脏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4%、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直径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EBP50蛋白与β-catenin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诊断肝癌重要指标。
- 梁马可夏晓博王红飞许旭赵龙栓
- 关键词:肝细胞癌Β-连环蛋白免疫组化
- 西宁市大、中学生肺结核患病及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 2012年
- 目的了解西宁市大、中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现状,为学校开展肺结核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逐级整群抽样法,对西宁市三所学校共900名学生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肺结核症状总的知晓率为65.56%,其中大学生的及格率为63.14%,高中生的及格率为52.92%,初中生的及格率为79.46%。初中生的知晓率高于高中生(P〈0.01)和大学生(P〈0.01),大学生的知晓率高于高中生(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籍贯的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曾经患有肺结核的调查对象较肺结核患者家属和健康调查对象知晓率低(P〈0.01)。肺结核最易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最低,仅为44.85%;肺结核典型症状的知晓率最高,为89.82%。学生获取肺结核防治知识的途径较多,其中,82.80%的初中生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获得,73.70%的大学生通过听广播,看电视及看录像获得,70.80%的高中生通过墙体广告、宣传栏和标语获得。结论西宁市大、中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特别是对结核病的传播途径误解率较高。需要更多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
- 邓敏王旭锋梁马可祝凤梅
- 关键词:肺结核知晓
- 不留置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留置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胆道一期缝合术(一期缝合术组),55例行LC+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括约肌切开术组);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术前年龄、性别、胆红素、转氨酶及胆管结石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一期缝合术组胆总管扩张直径明显大于括约肌切开术组(P〈0.05)。10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可下床活动,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结石残余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一期缝合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水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括约肌切开术组(均P〈0.05);并发症方面,一期缝合术组术后胆汁漏5例,括约肌切开术组术后急性胰腺炎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不留置T管引流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一期缝合术,可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避免长期留置T管,更显微创技术优势,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值得临床应用。
- 尹飞飞李学民段希斌王忠振李连涛杨鹏生梁马可孙世波
-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道外科手术
- β-连环蛋白和膜突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和膜突蛋白在胆囊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β-连环蛋白和膜突蛋白在40例胆囊癌患者的癌组织和1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意义。结果胆囊癌中β-连环蛋白和膜突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慢性胆囊炎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囊癌中β-连环蛋白在年龄、分化程度、Nevin分期、浸润深度方面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突蛋白在分化程度、Nevin分期、浸润深度方面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β-连环蛋白和膜突蛋白可作为鉴别胆囊良恶性的一种指标。②β-连环蛋白和膜突蛋白的高表达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可提示预后。
- 董星董海峰梁马可赵龙栓
- 关键词:胆囊癌Β-连环蛋白膜突蛋白免疫组化
- CDC25C蛋白和CLDN6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ell division cyclin 25 homolog C,CDC25C)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CLDN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HCC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8例HCC、24例癌旁组织和18例正常肝脏组织中CDC25C和CLDN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结果:CDC25C在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2%、45.8%、11.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25C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直径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CLDN6在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6%、41.7%、16.7%,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LDN6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P<0.05)。HCC中CDC25C阳性组及CDC25C阴性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DN6阳性组及CLDN6阴性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C25C和CLDN6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肝癌诊断及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 梁马可李仁锋夏晓博许旭孙涛赵龙栓
- 关键词:肝细胞癌
- CDC25C蛋白和CLDN6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人类高发的恶性肿瘤。从全球来看,它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据有关统计,肝癌的死亡率排恶性肿瘤死因的...
- 梁马可
-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文献传递
- 肝门部胆管癌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结果不同手术方式术后1 a生存率、2 a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情况、周围血管浸润情况、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及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重要措施。
- 董海峰董星梁马可李仁锋翟文龙赵龙栓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