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配合物
  • 4篇
  • 3篇性能研究
  • 2篇磷光
  • 2篇磷光材料
  • 2篇金属
  • 2篇光材料
  • 1篇丁基
  • 1篇对叔丁基
  • 1篇多媒体业务
  • 1篇乙酰
  • 1篇乙酰丙酮
  • 1篇乙酰丙酮配合...
  • 1篇社交
  • 1篇社交网
  • 1篇社交网络
  • 1篇叔丁基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主题模型

机构

  • 6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毕娟
  • 4篇唐先忠
  • 4篇黄嘉
  • 2篇李元勋
  • 2篇蒋亚东
  • 2篇杜晓松
  • 1篇秦志光
  • 1篇张海力

传媒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对叔丁基-苯基)-苯并噻唑合铱(Ⅲ)的乙酰丙酮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被引量:4
2007年
以对叔丁基苯甲酰氯、邻氨基苯硫酚为原料,通过与铱的三氯化物配合,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铱(Ⅲ)的2-(对叔丁基-苯基)苯并噻唑配合物(t-bt)2Ir(acac),对产物进行了核磁、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及溶解性、热性能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黄嘉唐先忠李元勋毕娟
一种新型金属铱(Ⅲ)类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间硝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硫酚为初始原料,合成了一种2-(间硝基-苯基)苯并噻唑配体,并通过与铱的无水三氯化物配合,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金属铱髥类配合物(m-NO2-bt)2Ir(acac),对产物进行了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及溶解性、热稳定性能和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发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二甲亚砜、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分解温度在346℃,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配合物在紫外吸收光谱图上的250~320nm处出现了强的配体自旋允许的单重态π-π*跃迁吸收峰,在400~530nm处出现了配合物分子内金属铱到配体的单重态和三重态电荷跃迁吸收峰(1MLCT和3MLCT),同时配合物(m-NO2-bt)2Ir(acac)在荧光光谱上596.5nm处出现了较强的黄光发射。可见,配合物(m-NO2-bt)2Ir(acac)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新型铱髥类配合物有机磷光材料。
黄嘉蒋亚东唐先忠杜晓松毕娟
关键词:磷光材料
基于概率主题模型的社交网络层次化社区发现算法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传统的社区发现算法大多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寻找独立的社区结构,忽略了用户兴趣属性,并且不能有效地发现社区间的相关性和层次关系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PAM(pachinko allocation model)概率主题模型的层次化网络社区发现算法,综合考虑了用户的兴趣和用户的社交网络关系,在同一模型平台上实现层次化的社区结构发现和用户兴趣挖掘,并捕捉和揭示社区之间的关联性和重叠性等特征。模型采用Gibbs采样方法进行参数推导。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毕娟秦志光
关键词:LDA社交网络
一种新型金属铱(Ⅲ)类磷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以邻氨基苯硫酚、苯甲酰氯为起始原料,通过与三氯化铱配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铱的(2-苯基苯并噻唑)配合物(bt)_2Ir(acac),产率为45.47%,熔点为303~304℃。通过质谱、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配合物在350~450nm存在单线态和三线态金属铱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在566.0 nm处有强的金属配合物三线态磷光发射,配合物(bt)_2Ir(acac)是一种新型的磷光材料。
黄嘉唐先忠李元勋张海力毕娟
安全组播中组密钥管理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近年来,随着Internet和视频/音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带宽的应用和多媒体业务越来越多,组播技术能够有效的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组播技术的优越性为这些新型应用业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完善的支持。然而,组播通信与...
毕娟
关键词:多媒体业务安全组播密钥管理
新型铱(Ⅲ)配合物有机磷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以苯甲酰氯及其衍生物、邻氨基苯硫酚等为原料,通过与无水三氯化铱及乙酰丙酮配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取代2-苯基苯并噻唑合铱(Ⅲ)的乙酰丙酮类配合物有机磷光材料,并对产物进行了核磁、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及溶解性能、热稳定性和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发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此类配合物在二甲亚砜和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配合物分解温度高,可达338~360℃,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其高温升华现象十分有利于真空热蒸镀薄膜的制备;此类配合物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上的250~350 nm处出现了强的配体自旋,允许单重态π-π*跃迁吸收峰,在400~530 nm处出现了配合物分子内金属铱到配体的单重态和三重态电荷跃迁吸收峰(1MLCT和3MLCT);同时,该类铱(Ⅲ)配合物在发射光谱560~600 nm处出现了强的黄光发射,并且在室温下表现出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黄嘉蒋亚东唐先忠杜晓松毕娟
关键词:热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