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爱芳
- 作品数:17 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实验性犬侧颅底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为达到修复颅底骨和硬脑膜缺损的目的,通过手术造成狗侧颅底骨及硬脑膜大面积缺损模型,利用自体阔筋膜或与细胞生长促进因子——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ticprotein,BMP)进行修复。观察移植后不同时期所修复组织的成活及成骨的组织学变化情况。探讨了阔筋膜修复硬脑膜后组织学变化,证实生物膜与骨形成蛋白是一种理想的颅底缺损修复材料,为临床修复硬脑膜、颅底缺损等提供了参考。
- 时利吴彦桥时文杰时文杰徐铮修贺明徐铮尚耀东修贺明毕爱芳
- 关键词:颅骨缺损外科手术骨形成蛋白
- 变形杆菌引起实验小鼠菌血症成批死亡报告被引量:1
- 1999年
- 本实验通过小鼠心血细菌培养、系统生化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及毒力试验对一组试验小鼠(BALB/c) 成批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本组小鼠死亡原因是由普通变形杆菌引起的菌血症而致。提示:虽然变形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造成小鼠菌血症。
- 毕爱芳邹静周永清赵区生谭巨莲
- 关键词:实验小鼠变形杆菌菌血症
- 喉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_(53)蛋白的免疫转印分析
- 1997年
- 为观察喉部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降解及其寡聚物的形成,采用免疫转印法分析了15例喉部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53蛋白的电泳行为。发现P53蛋白阳性率在癌灶中心组织中为100%,在癌旁组织中为66.7%,两组间相差显著(P<0.05)。在所有标本均未发现P53蛋白寡聚物,且P53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发生完全降解者(分子量均低于53kD)在癌灶中心组织中为60.0%,在癌旁组织中为30.0%(占阳性例数的比例),且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平均分子量较癌灶中心组织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
- 邹静尚耀东彭子成陶振峰毕爱芳高兰瑛
- 关键词:喉肿瘤鳞状细胞癌P53蛋白免疫分析
- 中耳细菌感染对内耳及机体免疫功能长期影响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中耳细菌感染后内耳热休克反应是否会长期存在 ,及其对内耳功能的潜在影响。方法 6 0只BALB/c鼠随机分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生理盐水对照 6个组 ,每组 10只。中耳注射致病菌 135d后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并取材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 ,检测内耳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 70相关表位分子的表达 ,行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p6 5和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抗膜迷路蛋白抗体的测试。结果 所有标本核因子κBp6 5未发生明显核内转移。金葡菌感染组 3只、肺炎克雷白杆菌组和变形杆菌组 2只、绿脓杆菌组 3只以及对照组 1只动物的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阳性。经外加电场固定液相分子快速斑点免疫分析筛选 ,金葡菌感染组 2只、肺炎克雷白杆菌组 2只、绿脓杆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 1只抗膜迷路蛋白抗体阳性 ,其中金葡菌组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组抗膜迷路蛋白和抗肺炎克雷白杆菌双阳性。经免疫转印分析 ,其阳性条带除 1例相对分子质量为 6 80 0 0以外 ,其余均为小分子 ,以 2 6 0 0 0~ 30 0 0 0为主 ,380 0 0~ 410 0 0次之 ,46 0 0 0~ 5 0 0 0 0有微弱反应。除变形杆菌组右耳和绿脓杆菌组左耳 16 2 5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显著异常外 。
- 邹静毕爱芳杨伟炎周永清丁卫东郝晓东
- 关键词:中耳炎细菌感染迷路热休克蛋白质类
- 藻酸双酯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例被引量:4
- 1992年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s12a。经PSS0.1-0.2g/d静滴,14-21d为一个疗程,共2-3个疗程。其疗效:所有的患者血脂降低,血浆蛋白升高;90%的患者尿蛋白减小。说明单用PSS对本病治疗有效。
- 蔺竹亭翁维权毕爱芳刘方泰陈铸和
- 关键词:药物疗法藻酸双酯钠肾病综合征
- 中、内耳热休克蛋自70家族研究进展被引量:1
- 1999年
- 本文从热休克蛋白70家族(HSP70family)在中、内耳的表达和分布,以及HSP70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发病的联系两个方面简要地综述了耳科领域内HSP70家族研究的进展情况。
- 周永清毕爱芳
- 关键词:中耳内耳热休克蛋白HSP70
- 实验性急性中耳细菌感染诱发的热休克反应被引量:7
- 1998年
- 目的探讨细菌抗原和内耳抗原之间的联系及热休克反应对其抗原的影响。方法用抗哺乳类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70抗体识别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抗原,进行免疫转印分析,测试正常豚鼠膜迷路中hsp70的表达水平。用肺炎克雷白杆菌制作急性中耳感染动物模型,观察细菌和内耳与哺乳类hsp70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动态变化。结果抗哺乳类hsp70单克隆抗体识别上述各种细菌抗原均非hsp70家族,正常豚鼠膜迷路表达hsp70水平极低。肺炎克雷白杆菌侵入中耳后,其自身出现热休克反应,表达hsp水平增高,用抗hsp70单抗识别的表位有分子量70000和17000的蛋白分子。分子量70000蛋白表达水平为注射后3d最高,17000蛋白表达水平于注射后5d最高。豚鼠中耳受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后,急性期内耳主要表达hsp70蛋白和与之有相关表位的hsp31,70000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31000。结论细菌侵入机体后其自身发生热休克反应,机体内耳hsp表达水平也相对增高,这些存在共同表位的hsp的高表达为微生物感染诱发内耳自身免疫反应提供了物质基础。小分子hsp有可能参与内?
- 邹静姜泗长周泳清尚耀东毕爱芳
- 关键词:细菌感染热休克蛋白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
- 新洁尔灭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 1999年
- 新洁尔灭(Bromo geraminum)又称G12或溴苄烷铵,为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较高浓度时可杀灭大多数种类的细菌繁殖体与部分病毒,故广泛应用于医疗方面感染性疾病的皮肤粘膜消毒、外科洗手消毒和医疗器械消毒。其消毒机理和消毒效果已多有报道,但实验所用细菌多为《消毒技术规范》推荐的国际标准株,其消毒效果也以此作为参照依据。
- 刘体全郝勇王利青刘天鹏谭巨莲孙辉臣丛爱丽毕爱芳
- 关键词:新洁尔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
- 中耳细菌感染诱导的急性期HSP-70相关反应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 2001年
- 探讨中耳细菌感染急性期时 ,哺乳动物中、内耳热休克反应的部位 ,以及中耳细菌感染诱生的热休克蛋白是否可能引发内耳自身免疫损伤。运用中耳注射肺炎克雷伯杆菌制成豚鼠中耳急性感染动物模型 ,分别于接种后第 1、3、5、7天处死动物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研究了中耳粘膜和耳蜗表达热休克蛋白 70 (HSP- 70 )的部位。结果表明 :正常状态下 ,中耳粘膜表层的上皮细胞和内耳膜迷路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氏器均有弱的阳性反应 ,感染应激后 ,上述同样部位均有强的阳性显色。不同取材时段显示的阳性位置无差异。说明在中耳急性细菌感染期 ,中耳粘膜和内耳组织均表达了同源 HSP- 70蛋白分子 ,这些同源 HSP- 70为引发内耳自身免疫损伤提供了物质基础。
- 周永清邹静毕爱芳尚耀东
- 关键词:中耳细菌感染热休克蛋白质类免疫组织化学
- 一种筛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抗内耳抗体的新方法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用一种新建立的外加电场固定液相分子快速斑点免疫分析 (rapidelectricfieldimmobilizingliquidphasemoleculedotblot,REILMD)法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抗内耳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11种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 71例 ,突发性聋 2 1例 ,非免疫性疾病患者 48例 (对照组 )。检测内容包括一般免疫指标及自身抗体如抗smoothmuscle (Sm)、抗ribonucleoprotein(RNP)、抗Sj¨ogren’ssyndromeA (SSA)、抗Sj¨ogren’ssyndromeB (SSB)、抗DNAtopoisomeraseI (Scl) 70、抗histidyl tRNAsynthetase (Jo 1)、抗核糖体、抗双链DNA、抗组织和抗内耳抗体。抗内耳抗体检测先用REILMD筛选 ,再用免疫转印方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主要表现为血沉加快 ,类风湿因子阳性 ,C 反应蛋白、IgG、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 ,少数IgA、IgM及C4 升高。在RA中 2 / 16抗双链DNA和抗线粒体及 4/ 16抗核抗体阳性。在SLE中 11/ 16抗核抗体、7/ 13抗RNP抗体、抗SSA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 ,3/ 13抗Sm抗体、1/ 13抗ScL70抗体、抗横纹肌和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AS)均为阴性。经REILMD法筛选共?
- 邹静毕爱芳杨伟炎李振彬吴兴辰
- 关键词:自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