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向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106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水稻
  • 4篇光周期
  • 3篇不育
  • 2篇稻属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雄性不育
  • 2篇野生
  • 2篇野生稻
  • 2篇遗传学
  • 2篇育种
  • 2篇农垦58S
  • 2篇片段
  • 2篇普通野生稻
  • 2篇孢子
  • 2篇孢子发生
  • 2篇限制性片段长...
  • 2篇限制性片段长...
  • 2篇小孢子
  • 2篇小孢子发生

机构

  • 12篇武汉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汪向明
  • 4篇王明全
  • 2篇朱世华
  • 1篇王立林
  • 1篇利容千
  • 1篇王建波
  • 1篇吴红雨
  • 1篇钟扬
  • 1篇周进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湖北省遗传学...

年份

  • 1篇2004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世纪之交的大遗传学——记第17届国际遗传学大会被引量:1
1993年
介绍了第17届国际遗传学大会的概况,特别指出发育遗传学是遗传学走向下一世纪的主流,对于物种基因组的研究也是当代遗传学的重点之一。作者回顾了第15-17届国际遗传学大会的特点。期望1998年将在北举行的第18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到得成功。大遗传学是指在理论遗传学的框架内对于物表面型各个方面的遗传控制机理进行研究的发育遗传学,因此更进一步将生命科学各个分支成一体,成为生物学的核心。
汪向明
关键词:遗传学发育遗传学
不同光周期反应的等基因系与农垦58s杂交后代的育性遗传
1995年
农垦58s与一对感光性不同的等基因系杂交,观察了F1~F5代的生育期和育性的变化.生育期从F2代起出现连续变异,并有超亲类型.F1代结实率为54.8%~75.1%,可以认为不育性是隐性性状,F1~F5代的育性呈连续分离,在F2代没有3:1或15:1的分离比例,到F5代不育性还不能稳定.不育株(结实率<10%)的抽穗期连续分布于整个杂种群体的抽穗期间,而不局限于某一抽穗期间,表明感光性和光敏性是基本独立遗传的,但不同组合又有差异,与感光性弱的Lmc杂交的偏早,与感光性强的Lmu杂交的偏晚,表明感光性与光敏性又有一定的联系.
王明全汪向明
关键词:等基因系光周期反应农垦58S杂交育性
水稻生长锥离体发育过程的电镜扫描和同工酶初步分析
1989年
以水稻生长锥进行离体培养,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生长锥分化叶原基过程中生长锥的形态变化,并分析了生长锥中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动态变化,对生长锥离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变化与形态分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王立林汪向明
关键词:水稻电镜扫描同工酶
湖南、江西普通野生稻居群变异的数量分类研究被引量:20
1992年
本文运用数量分类方法,对产于湖南、江西两省的普通野生稻居群和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初步揭示了分布于我国北界的普通野生稻居群的类型和性状间的关系,表明环境因素是决定居群类型的重要原因;东乡县两居群高度游离于所有其它居群,充分说明了其高度的特殊性和它们之间的遗传异质性。
周进汪向明钟扬
关键词:数量分类学稻属野生稻
光周期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3
1993年
以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为材料,在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人工气候箱(Koitotron S-153W)群中进行光周期处理。自秧苗6叶期开始,先经10h/d的短日照处理10d,到幼穗开始分化,然后分别在13、14h/d的光周期条件下发育。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探索光周期在决定花粉育性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13h/d光周期条件下,花粉发育正常:而在14h/d的光周期条件理、花粉在单核晚期败育、表现在核糖体呈聚合状态,内质网、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逐渐解体、缺乏淀粉积累,吞噬泡增多,细胞质稀薄,最终变成不育。另一方面,绒毡层细胞保持完整状态,无解体迹象。
利容千王建波汪向明
关键词:水稻超微结构小孢子发生花粉
稻属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被引量:5
1999年
对稻属(oryza)的14个种和李氏禾属(Leersia)的2个种共138份材料进行了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用内切酶EcoRI酶切、4个叶绿体DNA探针杂交,共发现1o种叶绿体DNA变异类型。在稻属各个种内没有观察到叶绿体DNA的变异,叶绿体DNA变异类型基本上以稻属的染色体组型水平划分,因此认为精属的叶绿体DNA在进化过程中变异程度很低。推测CCDD组的o.alta、o.grandiglumis和o.latifolia及CC组的o.officinals和o.eichingeri各有共同的原始祖先。遗传距离分析显示CC、CCDD、BBCC组之间亲缘关系很近,这3个组与EE组亲缘关系也较近。李氏禾属的2个种L.perrieri和L.tisseranti与稻属的遗传距离很远。
朱世华王明全汪向明
关键词:稻属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
从中国水稻育种经验看遗传资源的意义被引量:4
1999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为三倍以上,本文对于1949~1960、1961~1975、1976~1990三个阶段水稻育种工作中新的遗传资源所起的关键作用作了分析,强调指出在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研究利用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汪向明
关键词:水稻育种遗传资源
农垦58S型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1
1990年
1988~1989年对农垦58S×02428的F_2代和005S×浙粳的F_1~F_3代进行了研究。以自然结实率、花粉典败率和花粉可育率为指标对各群体进行检查,实验结果表明:杂交F_1代的结实率比可育亲本的低,恢复度为84%,杂交F_2代的育性表现了明显的分离,分离曲线呈连续分布,F_3代的遗传符合哈代-温伯格定律,具有与F_2代同型的分离分布。结合其它工作,本文提出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特征的基因以及育性差异基因协同作用的遗传模式。
梅国志汪向明王明全
关键词:水稻光敏核不育雄性不育
中国普通野生稻线粒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被引量:4
1998年
用BamHI/H454、BamHI/pQT2-7-1、EcoRI/B376和EcoRI/pQT12四种酶/探针组合对85份普通野生稻、亚洲栽培稻和橹稻进行了线粒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共检测到16条多态性带,15种表型,组合成14种线粒体DNA变异类型.其中抽稻和粳稻的线粒体DNA已分化,培稻偏粳型,大部分普通野生稻属(或偏)拉型,但江西的东乡普通野生稻类型比较独特.中国普遍野生稻的线粒体DNA与地理分布相关,湖南的江永、茶陵和江西的东乡等不同的群体以地理位置相聚,随地理梯度遗传分化由少到多.
朱世华汪向明王明全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光周期长度对农垦58S的小孢子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1990年
实验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人工气候箱(Koitotron S-153W)群进行,箱中温度保持在光期30℃,暗期22℃,暗箱DL-150R按程序规定时间自动开闭。农垦58S自秧苗6叶期开始,先经10小时短日照处理12天到幼穗分化第1~2次枝梗阶段,即分别在13、13.5、14小时/天的光周期下发育直至开花。在小孢子发生的各个时期,取主茎幼穗3~5个用Carnoy(3:1)固定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10μ),海氏苏木精染色,同时用醋酸洋红方法检查花粉压片,并用I_2-KI液对穗的上、中。
吴红雨汪向明
关键词:水稻雄性不育光周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