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亦珏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嘉兴市科技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诊治
  • 3篇腹膜
  • 2篇十二指肠
  • 2篇细胞
  • 2篇弥漫性腹膜炎
  • 2篇结石
  • 2篇腹膜炎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腹痛
  • 1篇待查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十二指肠...
  • 1篇胆总管
  • 1篇凋亡

机构

  • 6篇嘉兴学院
  • 5篇嘉兴市第二医...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1篇沈亦珏
  • 7篇倪全法
  • 6篇周鸿鲲
  • 5篇费建国
  • 5篇王晓光
  • 5篇曹浩强
  • 4篇蒋达峰
  • 3篇陈徐艰
  • 3篇宋政炜
  • 3篇陈徐坚
  • 2篇孔凡创
  • 2篇钟征翔
  • 2篇秦红波
  • 1篇张雪峰

传媒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hs-CRP检查结果对腹痛待查患者早期腹腔镜影响诊治效果的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对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前检查CT、hs-CRP的必要性。方法将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门急诊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的146例腹痛待查患者,入院后按CT、hs-CRP检查结果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腹部CT检查无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B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C组CT无阳性发现,hs-CRP升高;D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升高。均在入院24h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比较4组患者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手术中处理率、住院时问以及患方满意度。结果B、C、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方满意度等均优于A组(均P〈0,05);D组的术中处理率高于A组(P〈005),但B、C两组的术中处理率与A、D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与B、C两组相仿(均P〉0.05)。在住院时间上B、C、D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术前CT、hs-CRP检查的结果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腹腔镜探查的效果,非弥漫性腹膜炎的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前有做CT、hs-CRP检查的必要。
周鸿鲲王晓光曹浩强宋政炜陈徐坚沈亦珏蒋达峰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2例报告
2006年
目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的改良技术。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7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2例。结果2例肝移植均取得成功,术中无肝期时间分别为55min、60min,出血量分别为600ml、1200ml,均未出现流出道梗阻,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可以明显降低肝脏流出道梗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具有简化切肝过程、降低吻合难度、强化移植肝的稳定性、缩短无肝期等优点。
秦红波曹浩强倪全法孔凡创费建国沈亦珏
关键词: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流出道梗阻无肝期
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诊治被引量:2
2006年
倪全法秦红波曹浩强费建国孔凡创沈亦珏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嵌顿
MD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肝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C1236T及C3435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肝癌(HCC)预后间关系。[方法]以36例HCC根治术患者为对象,同时建立50例对照组,PCR-SSCP法检测其静脉血标本C1236T及C3435T SNP,比较分析C1236T及C3435T SNP与HCC预后的关系。[结果]HCC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C3435T基因型CC、CT、TT型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依次为164.5d、340.0d和369.5d,C1236T基因型CC、CT、TT型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依次为201.0d、415.0d、260.0d,MDR1基因多态性与HCC复发相关。[结论]C3435T SNP可作为肝癌根治术的预后因素之一。
陈徐艰王晓光沈亦珏周鸿鲲倪全法费建国钟征翔
关键词:肝肿瘤预后单核苷酸多态性多药耐药
腹痛起病时间与早期腹腔镜探查诊疗效果相关性研究
2012年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的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起病时间的长短对应用腹腔镜探查结果 的影响,帮助临床上腹痛待查诊治过程选择合适的腹腔镜探查时机.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腹痛待查患者共212例,均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入院前后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按起病时间分为三组:A组腹痛起病<24 h;B组腹痛起病24~72 h;C组腹痛起病>72 h.均在入院24-72 h行腹腔镜探查术,比较三组患者的诊断率、治愈率、住院时间以及患方满意率.结果 B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χ2分别=4.66、4.01,P均<0.05);A组与B组治愈率、患者满意度较C组明显升高,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29、8.81,t分别=2.24、2.05;2.92、2.71,P均<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t=1.18、1.36,P均>0.05).结论 腹痛起病时间的长短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腹腔镜探查的效果,腹痛起病<72 h入院的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常取得较好的效果.
周鸿鲲宋政炜曹浩强王晓光陈徐坚沈亦珏蒋达峰
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补片置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优劣。方法 35例腹股沟复发疝分为TAPP组及开放组,统计比较两组在手术、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术后出血、肠漏、尿漏等并发症。TAPP组在住院天数,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或术区疼痛程度及站立时术区牵张感方面较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APP适宜作为腹股沟复发疝的首选术式。
陈徐艰沈亦珏周鸿鲲钟征翔
关键词:复发疝无张力修补术
早期腹腔镜探查在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探查在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腹痛待查患者共187例,均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随机分成两组:A组(腹腔镜探查组,91例)早期行腹腔镜探查术,并针对探查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措施;B组(观察诊疗组,96例)按传统诊疗方案观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率、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接受放射学检查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A组在确诊率、治愈率、接受放射学检查次数、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8.31、12.58;t分别=3.49、2.71、1.95,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P>0.05),住院费用A组大于B组(t=1.76,P<0.05)。结论早期腹腔镜探查对非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能有效减少放射学检查次数,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目前阶段住院费用较大。
周鸿鲲王晓光曹浩强陈徐坚沈亦珏宋政炜倪全法
关键词:腹腔镜探查
十二指肠损伤诊治分析(附14例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前确诊6例。13例手术治愈,1例死亡;1例出现十二指肠瘘,1例出现腹腔脓肿。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选择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
蒋达峰倪全法沈亦珏费建国
关键词:十二指肠损伤
尼美舒利抑制结肠腺癌细胞Colo-320增殖凋亡机制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结肠腺癌细胞Colo-320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经不同浓度处理的Colo-320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OX-2、Bcl-2、VEGF的mRNA、蛋白表达率。[结果]经50、100、200、300μmol/L尼美舒利处理的Colo-320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98±0.16,0.95±0.09,0.51±0.06和0.48±0.08,凋亡率分别为9.52±0.41、12.11±0.71、28.13±3.65和39.37±4.15。药物处理后的Colo-320细胞中COX-2的mRNA、蛋白表达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cl-2及VEGF mRNA、蛋白表达在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尼美舒利可能通过下调抗凋亡因子(Bcl-2)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表达来抑制Colo-320细胞增殖、诱导凋亡。
周鸿鲲陈徐艰沈亦珏王晓光倪全法
关键词:环氧合酶-2尼美舒利结肠腺癌细胞增殖凋亡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50例报告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5月~2008年5月,对50例患者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中监测双手温度变化,术后随访,评价手汗症的消失情况。结果5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中监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前后手掌温度平均升高2.5℃。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的症状均消失,25例足汗及腋汗消失,2例减轻,10例术后出现代偿性多汗。随访1、2年,平均15个月,无1例多汗复发。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张雪峰沈亦珏
关键词: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手汗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