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外国文学
  • 4篇外国文学研究
  • 4篇文学
  • 4篇文学研究
  • 4篇格雷厄姆·格...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叙事
  • 2篇战争叙事
  • 2篇秩序
  • 2篇自相
  • 2篇小说
  • 2篇民族
  • 2篇话语转型
  • 2篇长篇
  • 1篇对立关系
  • 1篇叙事策略
  • 1篇英国小说
  • 1篇战争
  • 1篇战争文学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温华
  • 1篇李茂增

传媒

  • 6篇解放军艺术学...
  • 3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3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术期刊中的八十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外国文学期刊,通过组织专题、设置专栏、筹办会议等方式,构建了不同于"十七年"传统的外国文学新秩序,为本土文学提供了新的世界文学想象。其中,对"普及"的强调反映出八十年代初学界注重启蒙的学术观;"比较"意识的突显折射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身份认同焦虑;而对若干热点话题的讨论则表达了外国文学研究"走向世界文学"的强烈渴求。
温华
关键词:比较文学
战争叙事与民族国家想象被引量:6
2009年
20世纪中国战争文学始终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处于双向互动关系之中。一方面,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20世纪中国战争文学的主题模式、人物塑造和叙事策略,另一方面,20世纪中国战争文学又反过来影响了民族国家的想象与建构。
李茂增温华
关键词:民族国家叙事策略
自然与人的交响——试析《静静的顿河》的生态思想被引量:1
2009年
《静静的顿河》中大量自然描写段落的功能并不仅仅限于烘托气氛与表现人物情感,它所提供的是真理话语与人道主义话语之外的另外一种价值观念:以自然为最高标准及理想模式的生态思想。小说文本中塑造的"自然"形象,将成为人类历史与个人际遇的一种启示。
温华
关键词:《静静的顿河》自然描写生态思想生态整体主义
实施名牌战略 强化日语专业建设
2002年
学科专业建设是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已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学院实施了“推名牌、树名牌、建名牌”战略,把我院具有60多年办学经验,实力较强的日语专业做为重点学科来建设,收到了显著效果。 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形成了一个 相对合理的人才队伍架构。
杨明德孙国强温华
关键词:日语专业教育质量课程设置课程体系
论外国文学研究话语转型
本文是对1978年以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学术历程的整体性回顾和反思。所谓“整体性",有两重指向:其一,本文考察的对象不是各国别、各语种的研究历史,而是作为整体的“外国文学”的学术历程。其二,本文的目标不是面面俱到地梳理这一...
温华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话语转型
文献传递
论外国文学研究话语转型——以五家学术期刊为中心
本文是对1978年以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学术历程的整体性回顾和反思。所谓“整体性",有两重指向:其一,本文考察的对象不是各国别、各语种的研究历史,而是作为整体的“外国文学”的学术历程。其二,本文的目标不是面面俱到地梳理这一...
温华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话语转型
自相矛盾的文本——格雷厄姆·格林长篇小说综论
当代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曾被认为是位天主教小说家、畅销书作家、政治题材小说家。几种说法都不尽全面。格林的创作贯穿整个二十世纪,作品丰富,影响持久。他笔下的“格林之原”已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景观,其中浓缩了现代文明的...
温华
关键词:格雷厄姆·格林英国小说写作技巧
八十年代外国文学研究:回顾与反思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人道主义和现代派文学两次论争,八十年代外国文学研究开始建构不同于"十七年"传统的外国文学新秩序,在这一新秩序中,经典认定、研究重点、研究角度与评价标准都从阶级革命话语为纲转向了对西方话语的承认、肯定甚至膜拜。与此同时,通过引进西方理论和作品,外国文学学科为八十年代学术界的共同转向提供了话语资源。
温华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
一个“自相矛盾”的文本——《病毒发尽的病例》的主题及其它被引量:2
2001年
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长篇小说《病毒发尽的病例》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文本 :主人公奎里试图到非洲丛林中去埋葬自我 ,却在埋葬自我的过程中发现并开始了对自我的追寻 ;无论是在埋葬自我 ,还是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 ,语言都对主人公表现出了暴力与无力的双重品性 ;神秘的非洲丛林象征着衰败与死亡 ,却也蕴育着生机与希望。所有这些矛盾构建了一个奇特的“格林之原” :信仰与理性在这里既互相对立 ,又完美统一。
温华
关键词:格雷厄姆·格林
“沉静”的美国人——《沉静的美国人》中的美国形象被引量:3
2007年
表面上看,《沉静的美国人》是格林"第三世界"小说的继续,但实际上是一部以美国为"他者"的小说,不同于传统欧洲文学中由于缺乏知识和教养而无知的美国人形象,小说塑造了一个由于意识形态狂热而无知的新派美国人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小说对战后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了批判,并试图揭示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相互交流的可能性。
温华
关键词:格雷厄姆·格林他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