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守永

作品数:49 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历史地理
  • 21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4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20篇博物
  • 20篇博物馆
  • 10篇人类学
  • 9篇文化
  • 8篇考古
  • 6篇玉器
  • 5篇生态博物馆
  • 5篇乡村
  • 4篇田野
  • 4篇田野研究
  • 4篇民族学
  • 4篇博物馆学
  • 3篇学术
  • 3篇社会
  • 3篇重访
  • 3篇文化变迁
  • 3篇文化人类学
  • 3篇龙山文化
  • 3篇美术
  • 3篇民族

机构

  • 44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博物馆
  • 1篇南京博物院
  • 1篇中国文物报社
  • 1篇苏州博物馆

作者

  • 45篇潘守永
  • 5篇雷虹霁
  • 3篇马萍
  • 2篇尹凯
  • 2篇郭婷
  • 1篇史吉祥
  • 1篇卢晖临
  • 1篇吕军
  • 1篇林聚任
  • 1篇雷亮中
  • 1篇茅艳
  • 1篇陈同乐
  • 1篇伍晴晴
  • 1篇庄孔韶
  • 1篇文军
  • 1篇曹兵武
  • 1篇贺雪峰
  • 1篇田名利
  • 1篇刘翠霞
  • 1篇王奇志

传媒

  • 6篇东南文化
  • 6篇民族艺术
  • 5篇中国博物馆
  • 3篇华夏文化
  • 3篇中华民居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国际博物馆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开放时代
  • 1篇美术观察
  • 1篇民族研究
  • 1篇北京观察
  • 1篇中国历史博物...
  • 1篇赣南师范学院...
  • 1篇博物院
  • 1篇美成在久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科学教育与博...
  • 1篇奇妙博物馆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玉兵之迷被引量:1
1996年
中国古代玉兵之迷潘守永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曾经有三个玉器文化发达区,即中国、中美洲和新西兰。它们形成了一个环抱太平洋的玉文化圈,在这个环太平洋的广大的爱玉的、崇玉的文化圈中,有许许多多关于玉的美丽多彩的神话和传说故事,也有诸多的千古谜...
潘守永
关键词:民族学人类学玉器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美术馆
追问千古文化的奥秘——俞伟超的“考古与美术世界”被引量:1
2001年
为了抢回一件流散于海外的青铜艺术绝品--西周"神面卣",他辗转各地,数月茶饭不香;为了让更多的国人一睹回归的国宝--圆明园青铜生肖像的风采,他到各地巡回演讲为了保护三峡的文化遗产,他消瘦了体肤,磨损了脑筋……
潘守永
关键词:俞伟超考古美术古典艺术古代文化
“鹰攫人首”玉佩与中国早期神像模式问题被引量:6
2001年
本文通过检讨所谓“鹰攫人首”玉佩及相关主题的纹饰,对古代玉器中“人鹰合体”构型的文化义涵进行了深入发掘,初步建立了它们的时空框架,辨析了它们的文化属性,从人-鸟关系的视角对中国早期神像模式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本文认为,“鹰攫人首”玉佩是东方沿海地区流行的文化传统,是“鹰崇拜”、“鹰图腾”的直接反映。文章进而讨论了“人鸟合体”构型的意义,指出它们均是史前时期东方沿海地区特有的文化原型建构,所透露出来的文化义涵反映了中国早期神像模式的又一特点,其在以殷墟为代表的商文化中得到了承袭和发展,所谓“龙凤合体”玉饰实为“龙鸟合体”的主题,其意义当与“人鸟合体”母题相同。
潘守永雷虹霁
关键词:神像商文化古代玉器承袭文化原型
生态博物馆自我认知与教育:第三代生态博物馆认知中心的实践探索(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以安吉生态博物馆群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生态博物馆,用“认知中心”取代了第一代、第二代生态博物馆的“资料信息中心”,进一步强调生态博物馆所具有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教育功能。无论法国的生态博物馆还是挪威的生态博物馆,均用“资料信息中心”作为专业化工具来介入“博物馆社区”,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在中国第三代生态博物馆的实践表明,“认知中心”更有利于实现博物馆价值介入,完成社区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教育,以及观众对于博物馆社区的认知和教育。这个新的理论和探索,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纳尔逊教授看来,更接近原初意义上的“生态博物馆”理念。
潘守永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自我认知
在乡村“巧遇”美国人类学家被引量:2
1998年
潘守永
关键词: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人类学田野研究乡村学术研究
古代玉器上所见“”字纹的含义——“九屈神人”与中国早期神像模式被引量:7
2000年
古代玉器上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符号“”,主要见于殷商时期。装饰此符号的玉器造型与“九屈神人”有颇相合处,可知“”符号与玉器本身有对等的关系。本文较全面收集了这些散见的玉器材料,分析了带“”符号玉器的共性及其差异,指出“”符号不可能是“太阳”的象征或摹写,与“鬼”的含义也有差距。结合带“”符号玉器的共性特征,即均作“九屈”之身,可知“”符号应是某类“神”的特别标志。对“”符号的溯源研究,表明其与新石器时代的马厂、半山文化中的类似纹饰有不同的含义,当是不同来源的东西,其与玉器的密切关系似隐含它是东部沿海玉器文化带的产物。
潘守永雷虹霁
关键词:祖先神
校园忆故:博物馆与中国大学的人类学之路
2017年
欧美大学教育体系中,人类学是几乎所有名校的常设学科。在美国,'人类学系'的设置与否,甚至一度成为衡量大学能否够得上综合性大学的不成文指标。据统计,美国开设人类学专业的高校逾八百所,英国也有近百所大学开设了人类学专业。哈佛、耶鲁等世界著名大学历来都提供完整的人类学学士、硕士、博士教育。人类学是围绕人与人类社会展开的学问。
潘守永刘芮
关键词:博物馆人类学
博物馆研究的“五观”——国际博物馆学百年发展的学术思考被引量:4
2014年
现代博物馆的历史至今已有300多年,但相对系统的博物馆研究或博物馆学的历史则只有百年左右。本文从历史主义、词源学与谱系学、文本分析、自然叙事、话语反思等五个方面,尝试建立国际博物馆学百年发展的分析框架。
潘守永尹凯
关键词:博物馆学
土家族“梅山菩萨”信仰的几个问题——长江三峡人类学田野研究之一被引量:2
1998年
梅山菩萨被奉为猎神,是土家族的民间信仰之一。这种信仰与狩猎有密切关系,或与狩猎用“媒”有一定联系。在其传播中又与湖南中部的“梅山教”发生某些关系,与瑶族、白族的“猎神”似有共同的起源。三峡一带的土家族对梅神的态度是又敬又怕,但有时又不乏戏谑,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符合李亦园所说的“仪式”与“传说”有“任择”(arbitrary)关系。
潘守永
关键词:土家族文化意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的当代责任被引量:6
2008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与世界同步。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全体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至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了一个国际性的法律身份,而且还有了一套国际性的工作准则,它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
潘守永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公约法律身份人类历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