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海锋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磁共振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肿瘤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核磁共振
  • 2篇核磁共振成像
  • 1篇低剂量
  • 1篇动脉
  • 1篇心电
  • 1篇心电门控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影像学资料
  • 1篇肉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腮腺

机构

  • 8篇广东省农垦中...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8篇潘海锋
  • 5篇黄小茹
  • 4篇谌力群
  • 4篇王朝文
  • 2篇叶红
  • 2篇吴驰
  • 1篇邓虹
  • 1篇谢磊
  • 1篇陈秀英
  • 1篇谢明伟
  • 1篇黄朝南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前纵隔淋巴瘤的CT特征及误诊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前纵隔淋巴瘤的CT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患者资料,全部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中,位于右前纵隔2例,左前纵隔2例,跨越左右前纵隔8例。全部呈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均见坏死或囊变,无钙化,9例呈多结节融合状,7例肿块旁见软组织结节影,8例包绕或侵犯大血管、心包,增强扫描10例呈轻度强化。结论前纵隔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可与前纵隔其他肿瘤鉴别。
王朝文潘海锋吴驰谌力群
关键词:误诊
核磁共振联合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诊断乳腺癌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264例女性,其中134例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和130例为健康女性,均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价核磁共振联合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诊断乳腺癌的价值。结果三种肿瘤标志物其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且肿瘤标志物检测特异度均高于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阴性预测值(P<0.05);核磁共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用核磁共振或肿瘤标志物(P<0.05)。结论核磁共振联合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效能,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黄小茹谌力群潘海锋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肿瘤标志物乳腺癌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CT及MRI表现与鉴别诊断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CT、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隆突性纤维肉瘤的CT与MRI影像表现。结果::10例患者接受CT检查及10例患者接受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增强扫描。病变均位于皮肤及皮下脂肪间隙,肿块呈单发17例,多发结节样3例,肿物缘边缘光滑(12例)或不光滑(8例),密度及信号均匀12例,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MRI平扫T1呈稍高或等信号,T2呈较高信号,6例侵犯相邻深筋膜及部分肌肉,增强扫描12例均匀明显强化,8例不均匀性明显强化,内见不规则无强化区或相对弱强化区,5例可见囊变区。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血供极其丰富,部分呈多发结节样,常见脂肪分割征、皮肤尾征及筋膜尾征,CT及MRI对其诊断比较有特异性,有助于临床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案。
潘海锋王朝文谌力群龙锋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腮腺腺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被引量:2
2016年
腮腺腺淋巴瘤,又名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瘤,是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腮腺混合瘤,发病率约占腮腺肿瘤的6%-10%[1]。腮腺腺淋巴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术前诊断常有误诊,故收集在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腮腺腺淋巴瘤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图像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特征性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MRI表现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潘海锋
关键词:腺淋巴瘤腮腺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回波时间磁共振扫描仪
后颅窝肿瘤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回顾性收集了42例后颅窝肿瘤患者,并结合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后颅窝瘤的影像学资料与临床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力求提高对后颅窝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王朝文黄小茹潘海锋谢磊
关键词:后颅窝肿瘤影像学资料肿瘤患者病理证实
成人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
2018年
目的 分析成人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髓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36例的影像学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儿童组(〈18岁)25例,成人组(≥18岁)11例.36例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的发生部位、瘤体最大径线、边界、囊变、实性部分强化程度、瘤周水肿、梗阻性脑积水、室管膜种植转移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36例髓母细胞瘤均发生于幕下,儿童常见于小脑蚓部(21/25),成人病灶多位于小脑半球(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儿童肿瘤最大径为(4.50±0.58)cm,其中17例肿瘤最大径超过4 cm;成年人瘤体最大径为(5.24±1.36)cm,其中8例肿瘤最大径超过4 c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5,P〉0.05).成人组和儿童组囊变分别有16例和11例,瘤周水肿分别有4例和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08);而边界、梗阻性脑积水及室管膜种植转移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6例患者髓母细胞瘤实性部分均表现为T2 WI及T2 WI-FLAIR稍高信号,T1 WI等偏低信号.12例做了弥散加权成像检查(5例儿童、7例成人),瘤体实性部分均表现为弥散受限;增强后,两组肿瘤实性区域均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强化.结论 儿童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小脑蚓部,成人以小脑半球多见;儿童肿瘤囊变及瘤周水肿相对于成年人少.儿童与成人髓母细胞瘤均常表现为边界清楚肿块,实性区域轻度至中度强化,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可发生室管膜种植转移.
叶红潘海锋陈秀英庞华理王朝文黄小茹邓虹谢明伟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颅脑肿瘤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表现成年人
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冠状动脉CTA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中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中的价值。方法:将234例符合纳入标准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的扫描及碘对比剂注射方案进行冠脉MSCTA,实验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kV,碘对比剂注射速率4.5ml/s,前瞻性心电门控,图像采用迭代法重建。对照组(B组)管电压为120kV,对比剂注射速率5.0ml/s,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两组管电流均为160 mAs。对MSCTA图像采用主观4分法进行评价,并测量两组的图像噪声,计算辐射有效剂量。结果:A组117例,男67例、女50例;年龄32~86岁,平均(58.40±10.93)岁;体重指数22.03±1.71(kg/m^2)。B组117例,男76例、女41例;年龄35~85岁,平均(59.32±9.97)岁;体重指数22.04±1.79(kg/m^2)。A、B两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15±0.29)mSv、(4.24±1.23)mSv;对比剂碘含量分别为(18.44±0.88)gI和(23.78±0.86)gI。A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含量均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噪声及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加迭代重建检查技术应用于MSCTA,在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图像的情况下,能降低冠状动脉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叶红黄小茹黄朝南潘海锋温丹娜吴驰
关键词:体层摄影冠状动脉心电门控低剂量
核磁共振成像在诊断睾丸附睾肿块临床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用于睾丸附睾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 6例睾丸附睾肿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 6例睾丸附睾肿块病灶MRI影像显示不同程度的肿大,边界清或不清。其中精原细胞瘤5例,以实质性改变为主,病灶内见均匀等T1、T2信号及大小不等片状长T1、T2信号,病灶轻度强化;混合型生殖细胞瘤2例,MRI表现T1 WⅠ、T2 WⅠ呈高混杂低信号;畸胎瘤3例,良性畸胎瘤呈椭圆形,T1 WⅠ、T2 WⅠ呈高混杂低信号及轻度强化,恶性畸胎瘤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胚窦瘤(卵黄囊瘤)1例,边缘欠规整,T 2 WⅠ高信号及不均匀强化;附睾囊肿及附睾结核各发生1例;非特异性肿块3例。结论M R I的多方位、多序列扫描能清楚显示睾丸附睾病变,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黄小茹谌力群潘海锋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