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嘉玉

作品数:75 被引量:1,10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2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9篇油气
  • 30篇盆地
  • 20篇渤海湾盆地
  • 19篇凹陷
  • 17篇勘探
  • 11篇油气勘探
  • 11篇成岩作用
  • 11篇储层
  • 9篇油气藏
  • 9篇气藏
  • 8篇地质
  • 8篇油气资源
  • 8篇西部凹陷
  • 7篇资源潜力
  • 7篇含油
  • 6篇油气聚集
  • 6篇成藏
  • 5篇地层
  • 5篇油气成藏
  • 5篇吐哈盆地

机构

  • 7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7篇东北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环境...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辽宁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海石油(中...
  • 2篇北京金菲特能...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华北油田公司

作者

  • 74篇牛嘉玉
  • 16篇孟元林
  • 12篇肖丽华
  • 8篇刘海涛
  • 8篇吴小洲
  • 8篇孙洪斌
  • 7篇刘德来
  • 7篇赵文智
  • 6篇高建军
  • 5篇殷秀兰
  • 5篇吴丰成
  • 4篇姜文亚
  • 4篇王卉
  • 4篇谯汉生
  • 4篇龙建东
  • 4篇赵一民
  • 4篇施尚明
  • 4篇王粤川
  • 4篇刘晓
  • 4篇鲁卫华

传媒

  • 10篇石油勘探与开...
  • 8篇石油学报
  • 4篇沉积学报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世界石油工业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国外油气勘探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吐哈盆地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被引量:7
1997年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通过对该盆地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煤成油藏的形成是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产物。(1)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煤系生储油岩系发育;(2)存在低成熟成烃母质以利于烃类排出;(3)成煤沼泽氧化还原环境与成煤植物差异造成了煤原始富氢程度的不同。下三角洲平原沼泽及分流间湾沼泽是煤成烃发育的有利场所,流水沼泽相是煤成烃最有利的相带;(4)适合古地温梯度及后续盆地继承发展以保持源岩熟化,上覆湖相沉积发育以利于烃类的保存;(5)适合的构造挤压条件以利于煤成油的排驱与运移。
赵长毅赵文智程克明牛嘉玉张研李伟
关键词:盆地煤成油油气藏地质条件
储层孔隙度预测与有效天然气储层确定——以渤海湾盆地鸳鸯沟地区为例被引量:20
2007年
储层孔隙度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和控制。通过对不同沉积微相成岩强度指数与储层孔隙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据此预测出渤海湾盆地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5.0%~30.0%之间,孔隙度大于5.8%的有效天然气储层分布于鸳鸯沟地区的斜坡带。储层孔隙度预测误差小于2.5%,其填隙物含量为1.0%~48.0%,平均为16.1%。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碎屑岩储层孔隙度预测。
孟元林王粤川牛嘉玉孙洪斌殷秀兰肖丽华高建军
关键词: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储集层渤海湾盆地古近纪
中国东部深部层系反向断层遮挡聚油原理与勘探实践被引量:25
1999年
我国东部主要含油气盆地深部储盖组合具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储集层下方再无分布稳定的大套封堵性地层存在。这就决定了对于正断层发育区的深部储盖层系来说 ,只有当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时才能形成断层遮挡圈闭。通过对松辽盆地梨树地区、渤海湾盆地苏桥及板桥地区等深层富油气区带已发现油气藏及钻探成效的详细分析 ,这一地质规律得到了证实。鉴于此 ,在深部层系寻找断块油气藏的勘探部署中 ,必须打破在中、浅层勘探中建立起来的常规评价原则 ,应把握住反向断层有利于油气富集这一关键要素。图 5(谯汉生摘 )
谯汉生牛嘉玉王明明
关键词:油气勘探油气聚集
歧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与生烃演化规律
最新钻探井资料及地球化学测试数据,重新认识歧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指出歧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层系多、累积厚度大、近满凹分布.通过对凹陷古今地温场演化特征分析,恢复了主力层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认为歧口凹陷主力...
刘海涛姜文亚牛嘉玉王居峰廖前进肖敦清国建英
关键词:烃源岩地温场
中国重油和沥青砂资源地质特征
重油沥青资源有着与常规石油资源同等重要的地位.现今全球重油和焦油砂的特征与展布主要受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控制.中国具有丰富的重油和沥青.初步估计仅重油资源量就达250亿t以上.现今的资源探明率仍很低.中国重油和沥青砂主要产...
牛嘉玉王红军鲁卫华
关键词:重油沥青资源潜力石油地质
文献传递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古地理特征与油气被引量:3
2022年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裂谷盆地,内部发育6个坳陷、4个隆起、54个凹陷和44个凸起。沉积盆地的含油气性与其古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大量的录井、岩心、古生物、测井、地震资料及前人的大量文献和数据,对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进行了全区对比和统层。在此基础上,对冀中坳陷、济阳坳陷、临清坳陷内东濮凹陷各组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编制了这些区域的古地理图;充分利用前人文献和科研报告中所编制的辽河坳陷、黄骅坳陷、渤海海域古近系各组段的古地理图,编制了渤海湾盆地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的古地理图。渤海湾盆地发育数十个含油气凹陷,每个凹陷中心的深湖亚相泥岩构成烃源岩,而在凹陷的边缘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滩坝等砂体,构成重要的储集层,在有利的成藏条件下,凹陷中央的烃源岩向周围与之互层的储集层供烃形成油藏,在凹陷中央的烃源岩中,还发育了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因此,每个凹陷就是油气生成、运聚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生油凹陷的分布及其古地理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的平面分布。
纪友亮任红燕张世奇马铮涛牛嘉玉郭姗姗高晨曦刘笑语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古地理含油气特征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陷文昌组沉积充填模式被引量:6
2012年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西江凹陷番禺4洼陷目前尚属油气勘探初期,开展沉积充填研究对其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造和沉积充填对层序的控制作用,综合利用三维地震和少量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将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析各层序地震相及沉积相发育特征,进而总结沉积充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番禺4洼陷由南东向北西依次发育陡坡带、深凹带和缓坡带,各级同生调节断层的分布和组合样式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展布;东南缘陡坡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浊积扇体系;西北缘缓坡区次级调节断层导致南北沉积差异,北部因断层发育形成构造坡折,远岸水下浊积扇和滑塌浊积体广泛分布,南部缓坡未受断层影响,沉积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湖盆中心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泥岩。
衣丽萍陈开远靳久强牛嘉玉吕明胜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地震相沉积充填文昌组
渤海湾盆地勘探新领域与潜力分析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进行了研究:一、近年勘探成果与启示。二、石油地质勘探新认识与潜力分析。三、勘探建议。
牛嘉玉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石油地质油气勘探勘探潜力
文献传递
歧口凹陷滨海断裂带热流体活动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热流体能够影响沉积盆地内物质组分的重新分配,如矿物的溶解和油气相态的变化,以及输导系统的热异常,通常沿断裂分布。滨海断裂带为控制烃源岩展布的断裂之一,同时也是流体热异常活动的场所。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气体地球化学、成岩矿物及地层水化学特征等对研究区内流体的热活动进行了研究,为油气沿断裂发生运移和聚集提供了证据,进一步指明了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热流体沿断裂上涌发生热对流对局部温度场的改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镜质体反射率异常反映局部烃源岩受局部温度场的变化发生热演化异常;②成岩期形成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大于其最大埋深时的温度;③黏土矿物出现同一深度段多类型和同一类型多层段的演化异常;④储层碎屑矿物颗粒的热蚀变。热流体对物质场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热流体带来了深部幔源的无机CO_2于浅层富集成藏;②大量高于卤水矿化度的深部流体渗入发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导致储层中存在高矿化度的地层水;③储层早成岩期胶结于孔隙的碳酸盐类等矿物溶蚀形成多个次生孔隙带,进一步证实了水-岩相互作用,次生孔隙的发育来源于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和重新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储层的物性;④热流体携带的大量物质发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导致靠近断裂带的岩石中所含微量元素异常。上述证据均指示了烃类流体能够沿断裂和渗透性砂岩储层发生运移,并可能聚集成藏形成大油气田。
龙华山向才富牛嘉玉魏立春
关键词:热流体活动热效应歧口凹陷渤海湾盆地
全球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被引量:35
2014年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为此首次开展了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的专项研究。油气资源评价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针对不同勘探程度采用不同评价方法,高勘探程度盆地采用发现过程法,中等勘探程度采用主观概率法,低勘探程度采用类比法,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汇总。针对世界不同储量分类体系,采用4类储量增长函数预测了全球到2030年的已知油气田储量增长量。对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采用体积法与类比法,评价了全球重油、油砂、油页岩、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6个矿种的地质资源量与可采资源量。评价结果表明全球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仍然巨大,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油气合作,分享世界油气资源。这是中国首次对全球开展系统的油气资源评价,获得了自主评价的盆地、大区及全球的油气资源量,分析了资源量的分布与特点,指出了未来的潜力与方向,为中国油气公司"走出去"和国家制定能源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与支持。
童晓光张光亚王兆明田作基牛嘉玉温志新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资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