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敬莲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硬化
  • 4篇病毒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 2篇影像
  • 2篇造影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脾功能
  • 2篇脾功能亢进
  • 2篇细胞
  • 2篇亢进
  • 2篇功能亢进
  • 2篇冠状
  • 2篇冠状病毒
  • 2篇病毒性
  • 2篇超声
  • 2篇超声造影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11篇石家庄市第五...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中医...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12篇牛敬莲
  • 8篇邢卫红
  • 8篇李若旭
  • 5篇崔书彦
  • 3篇崔树彦
  • 3篇霍秀英
  • 3篇冯爱东
  • 3篇刘春堂
  • 3篇马建军
  • 2篇耿左军
  • 2篇马建军
  • 2篇董春娇
  • 1篇刘莲
  • 1篇李永浩
  • 1篇刘燕超
  • 1篇刘新彦
  • 1篇王佳宁
  • 1篇王晓静
  • 1篇杜瑞清
  • 1篇利娜

传媒

  • 6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1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的薄层CT周期变化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21例治愈出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完整影像学资料,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HRCT短期动态影像特征。方法按胸部CT检查时间及影像学改变过程,将病程分为早期、高峰期及转归期,并观察肺内病变在不同时期的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胸部CT有阳性改变患者16例,胸部CT始终无阳性表现患者5例。早期(1~6天,平均3天)HRCT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23个,磨玻璃结节12个,实变结节伴“晕征”1个;高峰期(5~11天,平均8天)HRCT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9个,磨玻璃影伴实变影17个,磨玻璃影伴“铺路石征”6个,实变结节伴“晕征”7个,1例伴少量胸腔积液。危重型病例高峰期病变数量及累及范围高于普通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CT检查有助于检出早期及亚临床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于患病第2周诊断为重型/危重型,HRCT复查对危重型患者具有提示意义。
李若旭邢卫红伍彦辉马建军崔树彦牛敬莲董春娇
病毒性肝病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多期螺旋CT表现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病毒性肝病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并探讨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病毒性肝病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多期螺旋CT表现。结果 11例均为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螺旋CT平扫3例呈低密度,4例呈等密度,2例呈相对"高密度",三期螺旋CT扫描动脉期2例未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边缘呈不完全环状强化,4例边缘呈线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内部呈片状、网格状强化。1例管周浸润型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壁不均匀增厚,走形僵直,沿胆管壁周围可见分支状软组织肿块应,动态扫描肿块渐进性强化;管内生长型在扩张的胆管内可见结节状病变。结论病毒性肝病患者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CT强化特点大多较典型,不典型者容易与肝细胞性肝癌、肝内血管瘤等混淆,螺旋CT三期扫描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
崔树彦刘莲刘燕超霍秀英牛敬莲
关键词:病毒性肝病胆管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CT表现及病理基础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方法收集药物性肝损伤31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上腹部64层螺旋CT扫描,其中部分患者因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肝实质密度异常改变。结果 31例患者螺旋CT示肝实质均异常,包括:(1)弥漫性肝损伤19:例患者肝脏形态肿胀,肝实质密度普遍降低,可伴有腹水,动脉期轻度斑片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逐渐不均匀增强,强化程度降低;(2)局灶性肝损伤11例:平扫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见小片状等或略低密度病变,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稍高密度,边缘较略清晰,延迟期病灶密度接近于周围肝实质;(3)多灶性肝损伤1例:平扫全肝实质密度欠均匀,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异常强化,静脉期低密度影呈地图状改变,延迟期强化程度仍低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螺旋CT可以客观显示肝实质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帮助。
牛敬莲邢卫红崔书彦李若旭
关键词:病理学
CT平扫及增强检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腹部CT、临床检验、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3.32岁。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肝转移瘤及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4.01岁。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3 s、5 s、7 s、9 s接受检查。探讨门静脉系统强化峰值平均时间、门静脉主干与肝实质密度差值(P-L1值)和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与肝实质密度差异(P-L2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的第3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5秒、第7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第7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3秒、第5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正常人,并且在到达峰值7 s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评分最高。所以在对这类人进行扫描时应该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成像。
邢卫红冯爱东李若旭崔书彦牛敬莲马建军伍彦辉
关键词:CT检查
增强CT与超声造影对不典型增生结节的联合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也迅速上升[1-3]。肝硬化特征是肝内多发肝细胞性结节,有良性、亦有恶性[4,5]。肝内小于2 cm的小结节,包括不典型增生结节及小肝癌,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又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证明肝硬化发生癌变是一个多阶段过程,首先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形成再生结节( regenerative nodule ,RN),RN再发展为不典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而最终发展形成肝癌[6-8]。
邢卫红刘春堂邢丽牛敬莲李若旭霍秀英杜瑞清刘彦华
关键词:肝硬化超声造影
增强T2 FLAIR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增强后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与增强T1WI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显示病灶的差异,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资料。方法 3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均行头颅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及增强检查。由两位资深影像科医师盲法比较3个序列(平扫FLAIR、增强FLAIR、增强T1WI)显示病灶的能力。结果平扫FLAIR序列共检出病变22例,占61.1%(22/36);增强T1WI序列检出强化病变14例,占38.9%(14/36);增强FLAIR序列检出强化病变20例,占55.6%(20/36)。增强FLAIR序列比增强T1WI检出脑实质或脑膜病变例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增强FLAIR序列显示脑实质病灶较增强T1WI范围稍广、边缘显示更清晰,但增强T1WI强化程度略高于增强FLAIR序列;二者对脑实质内病变的显示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FLAIR序列应被视为增强T1WI的补充序列,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可列为一项常规检查。
牛敬莲刘新彦耿左军
关键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病毒性脑炎T1WI
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对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预测和评估PHT伴脾亢疾病提供有效合理的基础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受医院治疗的PHT伴脾亢患者72例,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对PHT伴脾亢患者先进行CT平扫(平扫组),后进行增强CT扫描(增强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阳性检查率、临床诊断效果及脏器内部结构病变情况进行定期临床随访、统计实验检测数据分析影像学图像分析及记录详细临床信息。结果与平扫组相比,增强组中的重症PHT伴脾亢阳性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T平扫与增强CT扫描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果(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约登指数)的情况对比,结果表明增强组在对PHT伴脾亢组织病变的诊断效果方面更优于平扫组,且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增强CT扫描方式比CT平扫方式检查获得的影像学图像更为清晰准确,能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依据。结论在对PHT伴脾亢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采取增强CT扫描对于PHT伴脾亢检查具有快速简便、合理有效、分辨率高及特异性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邢卫红冯爱东李若旭崔书彦牛敬莲马建军伍彦辉
关键词:CT扫描增强CT扫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CNSL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3例,共11个病灶,其中分布于额叶4个,顶叶、颞叶、小脑半球各2个,胼胝体1个。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DWI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可见"缺口征"(2个)和"尖角征"(1个),3个病灶邻近脑膜可见异常强化。伴囊变坏死5个,出血2个。轻-中度水肿8个,重度水肿3个。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对于不典型的病例还较难做出正确诊断。
王佳宁耿左军李永浩孙海燕牛敬莲张瑞英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
HR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次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由两名以上影像医师分别阅片,回顾性分析救治21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胸部HRCT是否有阳性表现,并记录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影像特点。结果胸部HRCT可计数病例共计17例,发现病灶共56个;不可计数3例,表现为两肺弥漫病变。左肺受累6例(6/21),右肺受累3例(3/21),双肺同时累及11例(11/21)。病灶可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磨玻璃小结节、磨玻璃与实变混杂影、实性小结节、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化;局限性胸膜增厚为本病的不典型表现;胸腔积液为少见伴随征象。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表现,对于有流行病学史并有上呼吸道症状患者应早期行HRCT检查。
李若旭刘春堂邢卫红崔树彦伍彦辉马建军董春娇牛敬莲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HRCT
布鲁菌性脊柱炎影像学特征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综合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布鲁菌性脊柱炎的影像特征,研究其与病程长短之间的关系,为布鲁菌性脊柱炎临床分期提供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后期随访。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120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作为入组研究对象,分为急性期组70例,慢性期组50例,分别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椎体、椎间盘、椎旁软组织受累情况的MRI特征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影像学特征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急性期与慢性期2组患者性别比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急性期布鲁菌性脊柱炎:单节段椎体受累者16例,多位于腰椎,3个椎体受累12例,相邻3个以上椎体14例,跨节段感染6例。病变以单节段椎体破坏为主,L4发病率最高,骨质破坏多局限于椎体边缘,椎体形态正常或仅有轻度楔形变,其中47例患者伴有椎旁脓肿形成,8例伴有椎管内脓肿形成;50例慢性期布鲁菌性脊柱炎:单节段椎体受累者14例,相邻3个椎体受累11例,相邻3个以上椎体33例,跨节段感染6例,慢性期病变分布以多节段、跨节段分布为主;本研究仅有2例椎体呈现压缩、成角畸形,大部分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较明显呈“花边椎”;7例明显椎旁脓肿,未见椎管内脓肿形成。因此2组患者椎旁脓肿及椎管内脓肿显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鲁菌性脊柱炎急性期与慢性期MRI表现有不同征象,MRI有助于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伍彦辉郭立杰周丽红张向娥王晓静牛敬莲徐异彩
关键词:布鲁菌病脊柱炎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