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成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LA-DR基因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国HBV感染人群HLA-DR基因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1组)、38例肝硬化患者(实验2组)、34例肝细胞癌患者(实验3组)及1383例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无血缘关系自愿骨髓捐献者(对照组)的HLA-DR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结果HLA-DR1在实验3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χ2=4.80,P<0.05),HLA-DR13在实验3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实验1组明显增高(χ2=5.56,P<0.05),实验2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1可能是肝细胞癌的易感基因,携带HLA-DR13基因位点的HBV感染者更易发展为肝细胞癌,HLA-DR各等位基因表型频率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分布无差异。
- 王义成李建忠李长缨柳富会
- 关键词:HLA-DR肝细胞癌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结局与HLA-DR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结局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基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乙型肝炎(AHB)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肝细胞癌(HCC)34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HLA-DR基因型。结果:HLA-DR1基因型频率在LC和HCC组显著高于AHB组(χ2=8.495,P=0.004),较CHB组也显著升高(χ2=5.667,P=0.017);HLA-DR8基因型发生频率在CHB、LC和HCC三个HBV慢性感染组间无显著差异(P=0.034),而在AHB组显著低于HBV慢性感染组(χ2=8.830,P=0.003);HLA-DR13基因型频率在AHB组显著高于CHB组(χ2=26.876,P=0.000)及LC和HCC组(χ2=6.413,P=0.011),而LC和HCC组又高于CHB组(χc2=6.479,Pc=0.011)。结论:HLA-DR1基因型可能与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而HLA-DR8基因型则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促进作用,HLA-DR13基因型可有助于HBV的清除,但在HLA-DR13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
- 柳富会李建忠李长缨王义成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 HLA-DR基因及乙肝病毒基因型与肝细胞癌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群HLA—DR基因、HBV基因型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2007~2008年,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与荧光PCR(探针)法,分别对40例慢性乙肝患者(试验1组)、38例肝硬化患者(JR验2组)和34例肝细胞癌患者(试验3组)的HLA—DR等位基因、HBV基因型进行检测,并以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无血缘关系的自愿骨髓捐献者1383例为对照,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结果]HLA—DR1基因的检出率,试验3组为14.71%,对照组为4.85%(P〈0.05);HLA—DR13基因的检出率,试验3组为14.71%,试验1组为0.00%(P〈O.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各等位基因表型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型B型、C型、非B非C型所占比例,试验1、2、3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组中,HLA—DR1、DR13阳性的5例均为HBV基因C型;其他29例HBV基因C型23例、非B非C型6例(P〉0.05)。[结论]HLA—DR1可能是肝细胞癌的易感基因.携带HLA—DR13基因位点的HBV感染者更易发展为肝细胞癌。
- 王义成李建忠李长缨
- 关键词:HBV基因型
- 人白细胞抗原DR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局关系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对159例HBV慢性感染者HLA-DR基因型及血清TNFα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34例。HLA-DR基因型检测采用PCR-SSP法,TNFα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三组间HLA-DR1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和HCC组均高于CHB组(P<0.01),LC组和HC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HLA-DR基因型在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血清TNFα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LC组和HCC组均高于CHB组(P<0.01),LC与HCC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携带HLA-DR13基因者与非携带者间血清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HBV慢性感染者中,HLA-DR13基因和血清TNFα高水平可能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易发因素。
- 柳富会李建忠李长缨王义成李晓斐
- 关键词:等位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乙型肝炎病毒
- HLA-DR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局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HLA-DR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HBV相关性肝硬化38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34例,健康对照组为健康骨髓捐献者1383例,HLA-DR基因型用PCR-SSP法进行检测。结果HLA-DR1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和CHB组间无显著差异(Pc>0.05),LC、HCC组中HLA-DR1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CHB组(x2=5.667,P=0.017)及健康对照组(xc2=9.438,Pc=0.002);HLA-DR13基因在健康对照组与LC、HCC组间无显著差异(Pc>0.05),但CHB组中HLA-DR13基因型的频率明显低于与健康对照组(x2=2.764,P=0.096)和LC、HCC组(xc2=6.479,Pc=0.012)。在CHB、LC和HCC三组间HLA-DR12和HLA-DR15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HBV慢性感染者中HLA-DR12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x2=16.320,P=0.000),而HLA-DR15基因型频率则低于健康对照组(x2=8.452,P=0.004)。结论HLA-DR12和HLA-DR15基因可能分别是HBV感染慢性化的易感和拮抗因素,HLA-DR1基因可能与HBV慢性感染后肝硬化、肝癌等不良结局发生有关,HLA-DR13虽可能保护宿主不易形成HBV慢性感染,但HLA-DR13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却易于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等不良结局。
- 柳富会李建忠李长缨王义成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王义成李建忠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肝细胞癌HBV基因型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疾病临床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