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良 作品数:145 被引量:821 H指数:14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急性大量口服金属汞中毒1例 被引量:7 2011年 患者,女,37岁,因自服金属汞液500 ml 1小时于2010年11月22日23时就诊。患者与别人生气后,自服汞液500ml,1小时后送入我院急诊科。主要表现为腹痛,坠胀感。患者意识清楚,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的症状,四肢活动良好。既往否认其他慢性病。系统查体:血压110/70mmHg(1 mmHg=0.133 kPa),脉搏94次/min, 涂艳阳 付建芳 王伯良 曹义战 王立鹤 严子凯 陈冬关键词:汞中毒 洗胃 二巯丙磺酸钠 针刺足三里对脑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对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影响以探讨针刺对脑梗塞的治疗机制。方法制备脑梗塞模型大鼠,对照组不予治疗,梗塞组针刺病灶对侧足三里;观测针刺前后两组脑组织含水量及MPO活性的变化。结果梗塞组针刺后与针刺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针刺治疗脑梗塞的机制与其减轻脑水肿和梗塞病灶、周围组织白细胞浸润有关。 王俊卿 王伯良关键词:脑梗塞 针刺 足三里 闭合性胰腺损伤8例诊治分析 2008年 聂书伟 王伯良关键词:外科学 手术治疗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NO和黏附分子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光光度及单克隆抗体法,分别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ET-1、NO和sICAM-1、sVCAM-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观察组)血浆ET-1、NO和sI-CAM-1、sVCA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B、C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A、B、C级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ET-1、NO和sICAM-1、sVCAM-1水平均升高,并与肝细胞损伤、肝功能障碍呈正相关,提示血浆ET-1、NO和sICAM-1、sVCAM-1水平监测可作为临床观察肝硬化患者病变活动的重要免疫学指标,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Child-Pugh分级具有一定的参考和补充价值。 王伯良 刘勇 付国强 仲月霞 曹义战 江伟关键词: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高压氧干预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c-fos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2 2007年 背景:高压氧可增加氧弥散能力,从而改善脑水肿和脑组织缺氧,促进病灶区脑细胞的生理功能恢复、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脑细胞再生修复。目的:观察高压氧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c-fos癌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西安高新医院检验中心、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高压氧治疗中心。材料:实验于2002-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高压氧治疗中心完成,选用65只生后2个月健康雄性SD大鼠。方法:随机摸球法将大鼠分为4组,模型组(n=20):参照Koizumi等设计的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正常对照组(n=5):手术方式同模型组,但不阻断动脉血流;纯氧治疗组(n=20):手术过程同模型组,动物缺血1h后抽出栓子,分别在插入栓子后2,9,21,45,69h将动物置于高压舱内,常压下吸100%纯氧。高压氧治疗组(n=20):手术过程同模型组,动物缺血1h后抽出栓子,分别在插入栓子后2,9,21,45,69h将动物置于高压氧舱内,0.25MPa吸纯氧1h。主要观察指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组织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5,12,24,72h脑皮质、视前区与纹状体中性白细胞浸润及c-fos癌基因蛋白及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计算脑缺血再灌注72h皮质、纹状体内侧区与视前区神经元坏死程度、大鼠左侧半球脑血管渗漏面积。结果:纳入大鼠6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视前区c-fos阳性产物主要集中于中部。对侧皮质少见c-fos阳性反应,视前区有轻度表达,纹状体呈中等强度的反应。缺血12h,c-fos阳性产物在上述区域开始减弱,24h强度明显减弱!高压氧治疗组皮质和视前区较单纯缺血组c-fos阳性产物强度明显减弱!缺血再灌注12h,高压氧治疗组视前区、纹状体中性白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缺血再灌注24h, 曹义战 晋兴 查清 王伯良 仲月霞 付国强 何保健关键词:高压氧 局灶性脑缺血 血管通透性 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2.5、5.0和10.0mg/L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胶质瘤细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2.5、5.0和10.0 mg/L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49.77%、67.65%和76.42%)高于对照组(P<0.001)。当小分子多肽的剂量增加时,bcl-2 mRNA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而bax mRNA的表达则呈逐渐升高趋势,bcl-2/bax亦逐渐减小。2.5、5.0和10.0 mg/L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且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5.0和10.0 mg/L组MDA含量高于2.5mg/L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组SOD活性低于2.5mg/L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组SOD活性低于5.0、2.5mg/L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通过氧化应激使bcl-2/bax mRNA表达降低可能是抑制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涂艳阳 付建芳 徐如祥 王伯良 曹义战 仲月霞 付国强 田小溪关键词:尖吻蝮蛇 小分子多肽 胶质瘤细胞 凋亡相关基因 氧化应激 医院提高应急抢救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3 2008年 因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所致的突发性、群体性意外伤害、群体中毒等事件时有发生,大型综合医院除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义务之外,负有对自然灾害造成群体性意外伤害,对人为因素造成的群体中毒也负有不可推卸的抢救使命。从科室的角度讲,就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协调好各科室间的关系,认真全面系统的总结、强化整体配合意识;从医院的管理角度讲,以急诊科为依托,组成院前应急急救分队,提高应急抢救能力,为抢险救灾工作更好的服务。 曹义战 李志立 王伯良 仲月霞关键词:急诊科 应急 抢救 过氧乙酸急性中毒致喉气管烧伤救治1例 2005年 何保健 王伯良 曹义战 牛方杰关键词:过氧乙酸 烧伤救治 急性中毒 喉气管 病例介绍 剑突下 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时间段大鼠肺、肾组织及血浆TNF-α和IL-10变化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百草枯急性中毒后不同时间段引起血浆以及肺、肾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0的变化,为探讨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脏器损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百草枯溶液(30 mg/kg)制作大鼠中毒模型(PQ组),分别观察模型大鼠在造模2 h,6 h,12 h,24 h,72 h以及120 h其血浆以及肺、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做为对照组。结果在PQ中毒大鼠血浆、肺脏、肾脏TNF-α水平在72 h内随时间逐渐升高,在120 h下降;大鼠血浆、肺脏、肾脏IL-10水平在120 h内随时间逐渐升高。PQ组血浆、肺脏TNF-α水平在6 h,12 h,24 h,72 h,120 h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PQ组肾脏TNF-α水平在12 h,24 h,72 h,120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Q组血浆、肺脏IL-10水平在12 h,24 h,72 h,120 h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肾脏IL-10水平在24 h,72 h,120 h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可以引起肺、肾组织损伤,其损伤程度与TNF-α和IL-10水平变化关系密切,提示这种损伤的发生可能与TNF-α和IL-10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密切相关。 王伯良 涂艳阳 仲月霞 曹义战 田小溪 付国强 王景杰关键词:百草枯 白细胞介素-1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记忆功能改变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相关性(英文) 2007年 背景:急性CO中毒大鼠可能发生迟发性健忘症,与人急性CO中毒导致的迟发性神经综合征相似,所以实验拟通过对急性CO中毒大鼠的研究来探讨迟发性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的:观察急性CO中毒大鼠脑内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和记忆功能的改变,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西安高新医院检验中心;解放军北京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高压氧治疗中心。材料:实验于2005-07/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各25只。方法:将染毒组清醒大鼠放入自制染毒罐中,然后向罐内注入体积分数为0.999的CO气体。大鼠在罐内静式吸入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CO平均体积分数为3.451×10-3,60min后出罐。对照组不干预。主要观察指标:①记忆能力:染毒前和暴露后1,3,5,7d进行大鼠跳台实验,以跳台潜伏期为评价记忆保持巩固能力的指标,跳台潜伏期越短,记忆能力越差。②脑组织病理改变:暴露后1,3,5,7d跳台实验后,两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观察脑内病理损伤程度和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③应用SPSS 10.0软件分析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与组大鼠跳台潜伏期间的关系。结果:4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跳台潜伏期:CO暴露后1,3d,两组相比没有差别,但在CO暴露后第5和7天,染毒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0.01)。②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CO暴露后1d,染毒组与正常对照相比没有明显改变,但是在CO暴露后3,5和7d即明显减少,CO暴露后7d,可以观察到15%的锥体细胞发生死亡。③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减少与染毒组大鼠跳台潜伏期缩短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270,P<0.01)。具体的主要数据,研究的主要发现(给� 曹义战 晋兴 查清 王伯良 仲月霞 付国强 何保健关键词:CO中毒 记忆 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