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元勋

作品数:54 被引量:404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气虚
  • 31篇肺气
  • 31篇肺气虚
  • 28篇虚证
  • 28篇气虚证
  • 28篇肺气虚证
  • 11篇气肿
  • 11篇肺气肿
  • 10篇血液流变
  • 10篇病理
  • 9篇血气
  • 9篇血气分析
  • 9篇细胞
  • 7篇血液
  • 7篇血液流变学
  • 7篇内皮
  • 6篇血栓
  • 6篇血栓素
  • 6篇皮素
  • 5篇免疫

机构

  • 47篇安徽中医学院
  • 14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巢湖职业技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武汉职工医学...

作者

  • 54篇王元勋
  • 21篇方志斌
  • 21篇蔡圣荣
  • 10篇黄开泉
  • 7篇刘向国
  • 6篇赵蜀军
  • 6篇窦红漫
  • 6篇张敏华
  • 5篇刘涌
  • 4篇胡建鹏
  • 4篇侯正明
  • 4篇韩明向
  • 3篇程惠娟
  • 3篇产美英
  • 3篇张新芳
  • 3篇袁静
  • 3篇龙子江
  • 3篇钱琛
  • 2篇郝传铮
  • 2篇吕晓英

传媒

  • 13篇安徽中医学院...
  • 10篇甘肃中医学院...
  • 3篇中国中医药科...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医正骨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肿瘤中抗酸菌L型感染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用k抗酸染色和卡介苗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乳腺癌(97例),和乳腺纤维腺瘤(21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L型阳性例数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间无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中抗酸菌L型主要分布于癌细胞巢及其间质内,常集聚成堆,且该处癌细胞有不同程度变性或坏死。乳腺纤维腺瘤中的抗酸菌L型主要存在于间质巨噬细胞中,并讨论了抗酸菌L型感染与乳腺癌发生的可能关系。
产美英程惠娟王元勋张明华
关键词:乳腺癌抗酸菌
实验性肺气虚证大鼠气道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为掌握中医肺气虚证的本质特征 ,对实验性肺气虚证大鼠气道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探讨实验性肺气虚证大鼠气道改变的客观量化指标。方法 将 5 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 (LPS) +烟熏方法造模 ,对照组仅向大鼠气管内注入 0 .9%氯化钠溶液。采用气道形态计量及气道病理观察指标与评分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两组差异 ,并重点观察模型组大鼠气道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的症状、体征符合肺气虚证的证候特点。气道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显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病变。模型组大鼠气管壁厚度及腺体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气道病变的病理积分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性肺气虚证气道病理改变采用形态计量及观察指标评分法 ,是肺气虚证本质研究客观量化指标之一。
窦红漫王元勋蔡圣荣方志斌
关键词:肺气虚证气道超微结构病理组织学评分方法
肺气虚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血栓素、6-酮-前列环素1α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肺气虚证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环素 1α(6 K PGF1α)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 ,复制肺气虚证模型 ,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XB2 、6 K PGF1α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 ,全血粘度 (高切、低切 )、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 ;模型组TXB2 升高 ,6 K PGF1α降低 ,TXB2 / 6 K PGF1α(T/P)比值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模型组全血粘度与TXB2 呈正相关 (r =0 992 ,P <0 0 1) ;与 6 K PGF1α呈负相关 (r =- 0 92 1,P <0 0 1)。结论 肺气虚证大鼠存在“血瘀”现象 ,且与血浆中的TXB2 、6 K PGF1α含量的变化存在着相关性。
黄开泉周虹王元勋
关键词:肺气虚证血液流变学血栓素
肺气虚实验研究Ⅱ——血液流变学变化被引量:15
1993年
本文通过对肺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从血液流变学入手,探讨肺气虚证的客观指标。结果提示:肺气虚时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全血还原粘度及RBC压积均升高,RBC电泳时间延长。
王元勋侯正明陈业农张敏华肖平
关键词:肺气虚血液流变学
心钠素在肺气虚证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观察肺气虚证动物模型和临床患者血浆心钠素 (ANP)含量的变化 ,探讨ANP的变化在肺气虚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取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同步研究的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 0只肺气虚证病模组 (烟熏法造模 )大鼠、1 2只对照组大鼠和 60例肺气虚证患者 (另选 30例健康人作同步对照 )的血浆ANP含量。结果 :2 0只病模组大鼠的血浆ANP含量为 2 99.2 6± 43.68Pg/ml,较对照组 1 2只大鼠明显升高 (对照组ANP含量为 2 4 0 .34± 65.40Pg/ml,P <0 .0 1 ) ;60例肺气虚证患者血浆ANP含量为 2 2 1 0 3± 2 5 68Pg/ml,也较 30例健康人显著升高 (健康人血浆ANP含量为 1 52 2 7±2 5 68Pg/ml)。结论 :ANP含量与肺气虚证有相关性 。
许涛胡海燕王元勋
关键词:心钠素
全文增补中
肺气虚证患者血浆纤维结合素及血气分析的初步观察被引量:7
1995年
本文应用免疫扩散法对30例肺气虚证患者进行血浆纤维结合素(Fibronectin,FN)测定,并与21例正常对照组患者对比。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血浆Fn为410.18±29.70uμg/ml,肺气虚组为198.53±89.66μg/ml,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肺气虚时血浆Fn水平与paCO2呈负相关,与paO2呈正相关。因此,血浆F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肺气虚患者呼吸功能的代偿程度。
程惠娟胡海燕乐红霞王元勋张敏华
关键词:肺气虚血气分析
肺气肿肺气虚证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肺气肿肺气虚证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 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烟熏、气管滴入脂多糖(LPS)等多因素复合制作肺气肿肺气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症状和体征、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
方志斌刘向国蔡圣荣王元勋
关键词:肺气肿肺气虚证基质金属蛋白酶
文献传递
白癜风模型动物酪氨酸酶含量及血液流变性改变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研究化学脱色法复制白癜风模型动物血液中酪氨酸酶含量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方法 :用 5%过氧化氢涂布于豚鼠的黑毛区 ,每日 2次 ,连续 50d ,腹主动脉取血 ,用分光光度计测酪氨酸酶含量和用LIANG 10 0型血液比粘度计测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 :模型动物血中酪氨酶含量减少 ,血液流变性指标明显升高。结论
龙子江吕晓英樊彦白玫王元勋
关键词:白癜风酪氨酸酶血液流变性
护肝饮对肝脏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每天以5.4g、9.0g生药/kg护肝饮喂养实验小鼠,连续10d。结果显示:对正常及四氯化碳损伤肝脏小鼠的肝脏有明显保护作用。使AST、ALT明显降低,ALB和TP升高。病理切片显示:护肝饮明显减少CCl4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增加正常小鼠肝糖元含量。说明护肝饮有明显的保护肝脏的作用。
吕晓英张敏华王元勋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肺气虚证大鼠血液流变性指标与内皮素、血栓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肺气虚证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变化与内皮素 (ET)、血栓素 (TXB2 )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 ,复制肺气虚证模型 ,分别检测血液流变性指标和ET、TXB2 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 ,全血黏度 (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模型组ET和TXB2 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模型组全血黏度与ET、TXB2 呈正相关 (r =0 .95 7,P <0 .0 5 ;r =0 .992 ,P <0 .0 1)。结论 :肺气虚大鼠存在“血瘀”现象 ,且血浆中的ET、TXB2 含量随肺气虚证逐渐加重而呈上升趋势。
蔡圣荣方志斌黄开泉王元勋
关键词:肺气虚证血液流变性内皮素血栓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