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娜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单胞菌
  • 4篇嗜水气单胞菌
  • 4篇气单胞菌
  • 2篇分泌系统
  • 1篇药物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浓度
  • 1篇致病机理
  • 1篇生物被膜
  • 1篇生物被膜形成
  • 1篇体外
  • 1篇最小抑菌浓度
  • 1篇喹诺酮
  • 1篇喹诺酮类
  • 1篇喹诺酮类药
  • 1篇喹诺酮类药物
  • 1篇外膜蛋白
  • 1篇抗原
  • 1篇抗原性
  • 1篇抗原性分析

机构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王娜
  • 4篇陆承平
  • 4篇刘永杰
  • 2篇张小军
  • 1篇姚晟晨
  • 1篇李改云
  • 1篇车瀚江
  • 1篇张洋洋
  • 1篇王晓青
  • 1篇冯亚敏
  • 1篇华夏

传媒

  • 2篇畜牧与兽医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嗜水气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主要对嗜水气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及其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细菌分泌系统的发现是近年来细菌致病机制研究的重要进展,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借助于细菌的分泌系统,分泌出毒性因子和效应蛋白,与寄主进行分子交流。
王娜张小军刘永杰陆承平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
喹诺酮类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2012年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3种喹诺酮类药物对2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体外建立其生物被膜(BF),采用结晶紫法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结构,并观察喹诺酮类药物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抑菌率分别为90.5%,95.25%和85.7%,其中环丙沙星的抑菌作用最强,对21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在0.7813μg/mL以下。21株嗜水气单胞菌均可在24~48 h内体外形成较为稳定的BF,但不同菌株之间形成BF的能力有所不同。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环丙沙星浓度在1倍MIC以上即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早期形成,但细菌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后,较高浓度药物对生物被膜的影响不明显。
王晓青冯亚敏华夏王娜陆承平刘永杰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喹诺酮类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生物被膜
嗜水气单胞菌J-1株外膜蛋白Omp38的抗原性分析
2010年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外膜蛋白Omp38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Ah J-1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omp38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表达质粒pET32 a中,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 a-omp38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35 ku的重组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血清,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25 600,表明该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PCR检测表明,omp38基因可在73%(22/30)的嗜水气单胞菌中发现。重组蛋白抗血清与30株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进行凝集试验,所有分离株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是一种潜在的共同保护性抗原,可作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成分。
姚晟晨李改云车瀚江张洋洋王娜刘永杰陆承平
关键词:外膜蛋白保护性抗原
嗜水气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主要对嗜水气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及其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细菌分泌系统的发现是近年来细菌致病机制研究的重要进展,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借助于细菌的分泌系统,分泌出毒性因子和效应蛋白,与寄主进行分子交流.
王娜张小军刘永杰陆承平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分泌系统致病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