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平

作品数:37 被引量:31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成像
  • 12篇磁共振
  • 11篇血管
  • 11篇女性
  • 9篇数字化
  • 9篇盆腔
  • 9篇磁共振成像
  • 7篇血管成像
  • 7篇在体
  • 7篇三维重建
  • 6篇动脉血管
  • 6篇动脉血管网
  • 6篇血管网
  • 6篇CT血管成像
  • 5篇MRI
  • 4篇动脉
  • 4篇肿瘤
  • 4篇骨盆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机构

  • 3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4篇王建平
  • 25篇陈春林
  • 24篇刘萍
  • 15篇唐雷
  • 15篇陈兰
  • 13篇钟世镇
  • 11篇段慧
  • 8篇廖科丹
  • 8篇谭欢庆
  • 7篇欧阳振波
  • 6篇徐玉静
  • 6篇毛东瑞
  • 5篇任道坤
  • 5篇彭程
  • 5篇昌仁民
  • 5篇陈若兰
  • 5篇郭传家
  • 5篇陈斌
  • 4篇张雪林
  • 4篇苍鹏

传媒

  • 7篇中国实用妇科...
  • 4篇妇产与遗传(...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第一届数字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孕晚期女性肛提肌及邻近结构磁共振三维结构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正常妇女肛提肌三维模型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常规产检的孕晚期初孕妇27例,均为单胎、头位,孕30~40周,宫高、腹围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孕前及孕期均无盆腔器官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症状。对照组为无SUI、POP临床症状的未育健康青年妇女志愿者25例。运用磁共振(MRI)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妊娠晚期及正常妇女肛提肌三维模型,对比两组阴道形态、肛提肌裂孔形态变化,肛提肌参数以及膀胱颈、宫颈和肛直肠连接处到耻尾线(PCL)的距离。结果对照组中肛提肌裂孔均为“V”形,孕妇组肛提肌裂孔22例“V”形,5例“U”形,孕妇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较对照组增大[LH-L,(60.01±6.63)mm VS.(54.03±5.09)mm,P〈0.01],横径增大[LH-W,(36.61±3.58)mm vs.(32.58±4.09)mm,P〈0.01],耻骨直肠肌两侧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增大(左侧LSG-L(23.19±3.42)mm VS.(18.79±2.52)mm,P〈0.01;右侧LSG-R(22.10±3.58)mm vs.(18.34±2.50)mm,P〈0.01],肛提肌板角度增大[LPA(49.93±4.38)°VS.(42.94±4.38)°P〈0.01],肛提肌体积变小LVOL(24.57±5.76)cm3 VS.(33.91±6.28)cm2,P〈0.01].邻近结构阴道形态发生变化,对照组阴道形态均为“H”形,孕妇组21例“H”形,6例近“v”形,孕妇组器官到PCL的距离较对照组均变小(P〈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肛提肌结构发生重塑,趋向松弛改变,邻近阴道形态可发生变化,器官位置下移。
刘萍陈若兰陈春林廖科丹王月祉陈兰彭程黄璐王建平谭欢庆唐连唐雷钟世镇
关键词:孕晚期盆底磁共振三维重建
盆腔器官脱垂盆腔器官静动态磁共振成像三维变化特点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盆腔器官静动态MRI三维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POP-Q诊断为POPⅡ~Ⅳ度的患者30例(以前中盆腔脱垂为主,POP组);同期收集无POP症状的中年经产妇2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盆腔静动态MRI检查,利用Mimics 10.01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并测量两组骨盆参考线长度及静动态器官指示点(膀胱颈、宫颈内口、肛直肠连接处)分别至耻尾线(PCL)头尾侧、耻棘线(PIS)内外侧、坐骨棘连线(IS)腹背侧的投影距离,对比两组盆腔器官自身静动态位置变化及组间盆腔器官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移动度。结果 POP组26例与对照组20例成功重建。POP组动态(屏气用力)时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明显大于静息,且发现2例POP患者合并肠疝;对照组动态较静息盆腔器官下移约10 mm。两组动态较静息PCL线均增大,但两组间骨盆参考线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屏气用力前后两组间膀胱、子宫下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下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子宫、直肠左右方向移动度均极小,约1~3mm;POP组膀胱未脱出阴道口时膀胱后移,膀胱脱出阴道口后膀胱前移;对照组膀胱均后移约10 mm,两组膀胱前后方向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直肠后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有无POP,屏气用力均使盆腔器官向下、向后移动。无POP时动态器官较静息平均下移、后移约10 mm;POP时器官下移度与其临床脱垂程度有关(平均下移度约30 mm),POP子宫、直肠后移度与对照组相当,膀胱脱垂为主时膀胱前移。
刘萍唐连陈春林陈兰彭程常清娴廖科丹谭欢庆王建平陈硕臻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盆腔器官动态磁共振成像
MRI三维模型用于健康未育青年女性盆底肌群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利用MRI三维模型分析青年健康未育女性盆底肌群的形态及解剖学特点.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25例青年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采集其盆腔MRI数据集,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的三维模型,并对肛提肌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包括:肛提肌体积(LVOL),肛提肌板角度(LPA),肛提肌裂孔横径(LH-W)及前后径(LH-L),肛提肌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结果 (1)成功构建25例MRI三维模型,包括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包括坐骨尾骨肌、肛提肌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会阴肌群),该模型形态逼真,直观、立体性强,能清晰反映盆底肌群层次.(2)肛提肌测量结果:LVOL为(34±6) cm3,LPA为(43±4)°,LH-W为(33±4) mm,LH-L为(54±5) mm,LSG左侧为(18.8±2.5) mm,右侧为(18.3±2.5)mm.结论 利用MRI数据集可重建出女性盆底肌群,是研究女性盆底肌群解剖的有效方法;对肛提肌三维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可评估盆底功能,有助于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标准.
刘萍陈若兰陈春林黄璐郭传家陈兰彭程王俊廖科丹梁璇王建平任道坤谭欢庆唐雷钟世镇
关键词:骨盆底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盆腔包块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盆腔包块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单盲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且入院诊断为“盆腔包块”的患者72例,患者于术前均行B超和CT血管成像术(CTA)检查,并获取CTA原始数据集,采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对其骨盆、腹盆腔动脉血管网、盆腔包块及盆腔主要器官进行三维重建,构建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由两位妇产科医师在不知CTA诊断结果的前提下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对该模型共同进行观察,依据盆腔包块的供血来源及其与毗邻器官之间的关系,得出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对不同术前诊断方法(包括B超、CTA检查的诊断和基于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72例患者的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清楚地显示了骨盆结构、各级腹盆腔动脉分支的走行以及盆腔包块与盆腔主要器官之间的解剖学关系.在72例患者中,B超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56例,符合率为78%;术前CTA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58例,符合率为81%;基于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供血特点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66例,符合率为92%.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诊断符合率与术前B超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与术前CT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运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的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地显示盆腔占位性病变的供血来源及其与盆腔主要器官的毗邻关系,具有较大的术前诊断和评估的意义.
陈兰陈春林刘萍唐雷段慧王俊陈若兰陈斌王建平李维丽钟世镇
基于CT血管成像在体宫颈癌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及意义
目的:探讨利用CT血管成像(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宫颈癌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201O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基于双源CTA技术,获取1例宫颈癌患者的CT-Dicom 3.O原始二维断层图像...
陈春林毛东瑞王建平段慧刘萍欧阳振波余艳红钟世镇许乙凯徐玉静郭传家
关键词:宫颈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动脉血管网
文献传递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双侧视放射及视皮质的磁化传递成像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应用磁化传递成像(MTI)研究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双侧视放射、视皮质的异常,探讨青光眼性损伤对后视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常规颅脑MR检查无异常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及31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行MTI检查,采用扰相梯度回波序列(SPGR)成像,分别于施加磁化传递饱和脉冲前后进行扫描。将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测量双侧视放射及视皮质的磁化传递率(MTR)。组间各部位MTR值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Satterthwaite近似t检验)。结果青光眼组左、右两侧视放射的MTR值分别为(32.8±2.2)%、(32.7±2.0)%,对照组相应部位MTR值分别为(34.6±1.4)%、(34.8±1.3)%,青光眼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t=3.284,右侧t=4.040;P值均〈0.01)。青光眼组左、右两侧视皮质的MTR值分别为(30.1±2.0)%、(30.8±1.8)%,对照组相应部位MTR值分别为(32.3±1.2)%、(32.4±1.2)%,青光眼组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左侧t=4.319,右侧t=3.445;P值均〈0.01)。结论青光眼患者后视路发生了潜在神经病理学变化,提示青光眼是累及全视路的病变。MTI能在肉眼可见的影像学改变之前提供微观病理方面的信息,是活体人青光眼视觉通路跨突触损害研究的有用方法,也为青光眼临床诊治及评估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
梁雯雯张雪林江晓勇许永明杨志辉张研昌仁民王建平伍桂军
关键词:青光眼磁共振成像视皮质
MRI诊断输卵管陈旧性宫外孕一例
2008年
曲华丽张雪林王建平
关键词:陈旧性宫外孕MRI诊断输卵管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隐痛妇科体检
在体子宫腺肌病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利用CT血管成像(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子宫腺肌病在体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因子宫腺肌病进行CTA扫描的患者1例,获取其CT原始断层二维图像数据集后利用Mimics软件对其盆腔脏器、动脉血管网及骨盆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既可单独,也可整体显示盆腔内主要脏器、动脉血管网和骨盆等解剖结构,通过配准融合和旋转可以任意角度显示盆腔内主要脏器的空间立体位置及其与动脉血管网的关系,透视后还可观察病灶的血供来源、在子宫内的血流分布及丰富程度。结论利用CTA原始数据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构建出在体子宫腺肌病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为临床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个平台。
陈春林王黎刘萍钟世镇唐雷王建平唐怡欣陈兰王俊霍智锋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数字化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灶检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7例结直肠癌患者行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非增强磁共振和多层CT检查。阅片前告知阅片者患者为结直肠癌术后,但不提供临床病史和既往影像学资料。结果:多层CT、非增强磁共振和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转移灶的敏感度分别为72%(45/63)、76%(48/63)和93%(58/63),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转移灶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且与多层CT和非增强MRI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转移患者敏感度最高(82%),而多层CT和非增强MRI分别为77%和66%。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多层CT和非增强MRI。
叶靖王建平张萍吴晶涛王立富
关键词:结肠肿瘤肿瘤转移
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的构建和意义被引量:35
2012年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CTA数据的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的方法 ,并通过其观察肌瘤的血供来源和血供分布类型。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64例行双源CTA扫描,获取CT原始图像后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作分析。结果 (1)构建了64例患者的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可清晰的显示盆腔大动脉、子宫动脉及肌瘤的主要供血血管和血供分布情况。(2)患者肌瘤的血供来源分别为子宫动脉(81.25%)、子宫动脉和单侧卵巢动脉(10.9%)、子宫动脉和双侧卵巢动脉(4.69%)及卵巢动脉(3.1%)。(3)子宫肌瘤血供的分布类型可分为4型:①Ⅰ型:一侧动脉供血为主型(一侧子宫动脉伴/不伴同侧卵巢动脉的供血量显著超过子宫肌瘤瘤体的1/2),占35.9%(23/64);②Ⅱ型:双侧动脉供血均衡型(双侧子宫动脉伴/不伴同侧卵巢动脉的供血量分别约为子宫肌瘤瘤体的1/2),占53.1%(34/64);③Ⅲ型: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占7.8%(5/64);④Ⅳ型:卵巢动脉供血型,占3.1%(2/64)。结论利用CTA和重建软件可以构建出数字化三维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并可进行血供来源及分布的分析,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陈春林徐玉静刘萍欧阳振波许乙凯毛东瑞段慧祝江红王建平任道坤昌仁民唐雷钟世镇
关键词:子宫肌瘤血管网动脉栓塞术数字化血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