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文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成语别字成因刍议
- 2017年
- 成语因为其历史性、凝固性及思维对称性等特点,造成了日常使用中别字的出现。这源于成语的用字典雅与使用中求通俗的矛盾,成语结构的凝固性与历史变异性的矛盾,成语中对称思维与古汉语文法的矛盾。所以,纠正成语中的别字,首先要了解成语的特点,并了解成语中用字的特点,如通假、互文,等等。
- 王开文
- 关键词:成语别字通假互文理据性规约性
- 比喻的距离
- 2010年
-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比喻中本体、喻体都是不同范畴里典型程度不等的事物,它们的关联特征也具有不同的典型程度,所以,本体、喻体在认知范畴上有距离的远近。本体和喻体的距离不仅决定比喻表达成立与否,也决定了比喻的新颖程度。
- 王开文
- 关键词:比喻
- 雅辞詈化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08年
- 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詈骂词在产生之初并没有詈骂含义,而是不带感情色彩的较为文雅的事物名称。但是,由于它们所指代的是社会生活中下层窘困人群、消极的事物,或者是较恶劣的处境,这些词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变得粗俗,已经变成了现代汉语里的詈骂词。
- 石鸣王开文
- 关键词:社会文化隐喻
- 现代形声字的表音特点及语义识别
- 2013年
- 形声字的读音一般是由声旁表示,但是,不能总是“秀才识字读半边”,形声字什么时候该读“半边音”,什么时候不能读“半边音”,是个复杂的问题。
- 王开文
- 关键词:形声字语义表音边音声旁
- “伛偻”“提携”说略
- 2012年
-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欧阳修《醉翁亭记》,文中有:"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对于"伛偻提携",课本注释:"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解释模糊,"伛偻"是"老年人"、"弯腰走"还是"老年人弯着腰走"?"提携"亦然。其实,"伛偻、提携"应分别解释为"老人、小孩",以突出游人之盛。
- 王开文
- 关键词:《醉翁亭记》老年人语文课本课本注释
- 门里门外谈——“门”字义项和使用规范被引量:2
- 2009年
- 门是汉语里的一个基本词,发展至今,它的义项有31项之多。这些义项既反映了汉语社团的历史发展对词义的影响,也反映出民族间交流对词义的作用。本文分析门字所有义项的产生与相互关系,并就某些义项的使用提出规范化要求。
- 王开文
- 关键词:隐喻转喻借词
- 表示反讽的非及物动词被字结构被引量:12
- 2010年
- 非及物动词被字结构,近几年来在网络媒体上大量涌现。非及物动词主要包括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这类特殊被字结构的盛行,依赖一定的社会背景,符合一定的认知规律,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反讽语用功能。
- 王开文
- 关键词:社会背景认知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