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凌

作品数:20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6篇慢性
  • 6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树突状细胞
  • 4篇乙型肝炎
  • 4篇慢性乙型
  • 4篇免疫
  • 4篇肝硬化
  • 4篇HBSAG
  • 3篇脐血
  • 3篇疗效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免疫效应
  • 3篇干细胞
  • 3篇感染者
  • 2篇代偿
  • 2篇代偿期肝硬化

机构

  • 20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20篇王志凌
  • 12篇马应杰
  • 10篇韩际奥
  • 8篇王郁杰
  • 8篇韩莉
  • 7篇杨丽
  • 5篇马英杰
  • 4篇张意兰
  • 4篇郭云霞
  • 2篇姜海波
  • 2篇秦宝山
  • 2篇冯素萍
  • 1篇白璐
  • 1篇冯军安
  • 1篇朱绍辉
  • 1篇韩丽
  • 1篇王勇
  • 1篇贾克丽

传媒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肝脏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肝炎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治疗重症肝炎的效果。方法将40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及观察组20例,2组均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还原性谷胱甘肽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移植脐血干细胞悬液治疗,首次经肝动脉穿刺输入,之后通过周围静脉输注脐血干细胞悬液。监测2组肝功能、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甲胎蛋白 (AFP)等相关指标,观察2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进行不良反应检测。结果治疗后4周时,观察组PTA (%)、AFP (μg/L)较对照组升高 (53.56±5.15 vs 48.26±5.53,92.16±9.09 vs 43.57±11.33,P<0.01);治疗后第8周,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AFP低于对照组,PTA高于对照组 (62.61±4.35 vs 54.95±3.01,P<0.05或P<0.01),2组ALB、血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vs 35%,χ2=0.818,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治疗重症肝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重症肝炎患者新的治疗方法。
王志凌马应杰韩际奥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移植甲胎蛋白类血清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重症肝炎
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在治疗后第4、8周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记录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输注治疗后第8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化验指标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下降[(70.8±38.3)μmol/L vs(101.3±4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升高(29.9±4.5)g/L vs(28.6±5.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谷丙转氨酶、胆汁酸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下降(15.28±2.91)s vs(16.67±3.8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凝血功能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韩际奥马应杰王志凌王勇韩丽郭云霞时晓鑫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脐血单个核细胞
脐血干细胞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输注脐血干细胞,移植后第8周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常规,观察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输注治疗后8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化验指标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较术前升高(P〈0.01);血清丙氨酸氨转移酶、胆汁酸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下降,患者凝血功能改善。血常规无明显改变。29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脐血千细胞移植治疗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时晓鑫马应杰韩际奥王志凌贾克丽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脐血干细胞凝血功能
慢性乙型病毒感染者树突状细胞体外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效应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感染者与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外周血中培养扩增DC和CIK,在DC成熟前,加入纯的HBsAg刺激,并再与同一来源的CIK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表型,用ELISA法检测DC、CIK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浓度,用CCK.8比色法测定DC诱导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未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DC表面标志CDla、CD80及CD83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5);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DC表面标志均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者经HBsAg致敏的DC表面标志与未经HBsAg致敏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CD3CD8、CD3CD56的双阳性表达率健康人HBsAg致敏者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及未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P〈0.01,P〈0.05);慢性HBV感染组HBsAg致敏与未经HBsAg致敏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致敏DC诱导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健康人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1)。健康人HBsAg致敏DC、CIK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浓度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1);慢性HBV感染者HBsAg致敏与未经HBsAg致敏IL-1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感染者、健康人DC经HBsAg活化后对HepG2.2.15细胞的免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人高于慢性HBV感染者。
韩际奥马应杰杨丽王志凌韩莉王郁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效应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IL-12、IL-18及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89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单一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加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IL-12、IL-18、CRP水平,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79.55%(3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2、IL-18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4/45),对照组为4.55%(2/4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王志凌
关键词:双歧三联活菌片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
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树突状细胞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效应差异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外周血中培养扩增DC和CIK,在DC成熟前加入纯的HBsAg刺激,并再与同一来源的CIK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表型,用ELISA法检测DC、CIK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浓度,用CCK-8比色法测定DC诱导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未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DC表面标志CDla、CD80及CD83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5);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DC表面标志均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者经HBsAg致敏的DC表面标志与未经HBsAg致敏无显著性差异.CIK细胞CD3、CD8、CD3、CD56的双阳性表达率,健康人HBsAg致敏者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及未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P<0.01,P<0.05);慢性HBV感染组HBsAg致敏与未经HBsAg致敏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BsAg致敏DC诱导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健康人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1).健康人HBsAg致敏DC、CIK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浓度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01);慢性HBV感染者HBsAg致敏与未经HBsAg致敏IL-1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DC经HBsAg活化后对HepG2.2.15细胞的免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人高于慢性HBV感染者.
马应杰韩际奥杨丽王志凌韩莉王郁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树突状细胞免疫效应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5-09~2016-09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培菲康治疗,研究组予以培菲康联合痛泻宁颗粒治疗,均治疗8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情况,及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排便异常、腹痛、腹胀等不适均得到改善,研究组症状程度评分与症状频率评分分别是(0.51±0.01)分、(0.94±0.05)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4±0.54)分、(2.84±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5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8.33%(5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2 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痛泻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改善肠道微环境,减轻患者排便异常、腹痛、腹胀等不适,提升患者免疫力,最终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王志凌张意兰韩际奥白璐韩莉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解郁软坚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解郁软坚活血方联合西药恩替卡韦及甘草酸二铵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保肝、利尿、抗炎及抗乙型肝炎病毒等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0.5mg/d、1次/d),甘草酸二铵胶囊(150mg/次,3次/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郁软坚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四项(HA、LN、Ⅳ-C及PCⅢ)变化、肝功、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4、8、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LN、Ⅳ-C及PC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LN、Ⅳ-C及PC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A、LN、Ⅳ-C及PC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LQ-C30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解郁软坚活血方联合西药恩替卡韦及甘草酸二铵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A、LN、Ⅳ-C及PCⅢ等四项肝纤维指标水平,延缓肝硬化进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张意兰王志凌马英杰韩莉韩际奥
慢性HBV感染者树突状细胞体外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效应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经HBsAg活化后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慢性HBV感染组及健康组外周血中培养扩增(以HBsAg刺激)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的表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C、CIK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浓度,用CCK-8比色法测定DC共培养的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HBsAg致敏的健康组DC表面标志CD1a、CD80、HLA-DR及CD83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组中经HBsAg致敏的DC表面标志阳性率与未经HBsAg致敏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DC经HBsAg致敏后诱导的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组(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组与健康组DC经HBsAg活化后,对HepG2.2.15细胞的免疫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组高于慢性HBV感染组。
韩际奥马应杰杨丽王志凌韩莉王郁杰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树突状细胞免疫效应
DC-CIK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活化后的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体外周血,培养自体DC-CIK,经HBsAg活化后回输患者体内。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患者外周血HBV DNA、ALT和HBsAg水平。结果DC-CIK细胞治疗可抑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 DNA复制[(6.84±1.06)log_(10)拷贝/mL对(5.29±1.77)log_(10)拷贝/mL,P=0.000],病毒学应答率为63.6%。同时可减少HBsAg表达、降低ALT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8±112.7)ng/mL对(153.0±120.6)ng/mL.P=0.085];(199.1±108.2)IU/mL对(166.2±131.8)IU/mL.P=0.1 21]。结论DC-CIK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方法。
韩际奥马应杰王志凌秦宝山郭云霞韩莉王郁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