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海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肿瘤
  • 4篇咽肿瘤
  • 4篇预后
  • 4篇头颈
  • 4篇鼻咽
  • 3篇手术
  • 3篇细胞
  • 3篇鳞癌
  • 3篇淋巴
  • 3篇喉肿瘤
  • 2篇头颈部
  • 2篇头颈部肿瘤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外科
  • 2篇下咽
  • 2篇下咽肿瘤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颈部

机构

  • 17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五人...

作者

  • 17篇王志海
  • 13篇胡国华
  • 10篇曾泉
  • 8篇王晓强
  • 5篇朱江
  • 4篇潘敏
  • 4篇刘川
  • 2篇张志茂
  • 2篇廖奎
  • 1篇曹友德
  • 1篇洪苏玲
  • 1篇王玲
  • 1篇陈晓品
  • 1篇王志令
  • 1篇陈华万
  • 1篇张茏
  • 1篇梁廷
  • 1篇卜友泉
  • 1篇陈弢

传媒

  • 6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咽旁间隙肿瘤影像学与治疗方式选择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并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和(或)增强MRI检查,与血管关系密切或脉管性肿瘤行CTA或MRA检查,与周围神经关系密切肿瘤行MRN检查。评估肿瘤与颈动脉鞘、腮腺、颅底、硬腭的关系,根据肿瘤的影像学特点选择治疗方式。结果:影像学提示良性肿瘤69例,恶性肿瘤6例。8例良性肿瘤选择随访,61例良性肿瘤和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其中,鼻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17例,肿瘤位于颈动脉鞘内侧,主体凸向口咽,位于硬腭平面以下,距颅底≥5mm;经颈径路31例,肿瘤主体凸向颈部(颈动脉鞘外侧15例、内侧16例);经腮腺径路16例,肿瘤与腮腺广基附着;其他径路3例(经鼻径路1例,经鼻和颈联合径路1例,耳颈径路1例)。2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面瘫9例(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1例),面部麻木1例,Hornor综合征5例,伸舌偏斜3例,饮水呛咳2例,术后血肿形成1例,口内渗血1例,听力丧失1例,耸肩、抬手无力1例,涎瘘1例,术后口咽部肿胀行气管切开1例,吞咽梗阻1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因血栓脱落出现急性脑梗死1例。结论:影像学检查结果是咽旁间隙肿瘤治疗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手术径路选择应充分依赖影像学,包括与颈部大血管、腮腺、硬腭的关系,以及距颅底的距离,并结合肿瘤性质。
侯佳欣王玲曾泉王晓强王志海胡国华
关键词:咽旁间隙肿瘤影像学手术径路
锁骨上岛状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多样性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多样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0例头颈肿瘤术后接受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缺损部位、缺损类型、术中出血量、皮瓣制取时间、皮瓣面积、存活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入组30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6~82岁。修复下咽部分缺损22例(同侧19例,对侧3例),联合对侧胸大肌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2例,修复颈部皮肤缺损2例,腮腺区皮肤缺损2例,颞骨区皮肤缺损1例,颈段食管缺损1例。皮瓣制取术中平均出血量8 mL,皮瓣制取平均32 min,皮瓣面积范围:5.0 cm×4.0 cm~20.0 cm×8.0 cm, 30例皮瓣存活27例(90.0%),6例并发术后咽瘘(经换药后皮瓣存活4例);1例并发静脉血栓(经换药后皮瓣坏死)。29例患者肩颈部功能(抬举、内旋、外展)未受明显影响,1例并发肩部感染经治疗后功能未受影响。结论:锁骨上岛状皮瓣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轴形筋膜瓣,易于制取,质地薄而柔软,可用于修复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供体部位并发症率低。在头颈部肿瘤术后修复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管玥胡国华王志海马玮王晓强潘敏朱江曾泉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
头颈鳞癌颈淋巴结包膜外侵诊断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淋巴结包膜外侵(extranodal extension,ENE)广泛存在于头颈鳞癌中,反映了肿瘤的侵袭性,增加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具有重要的预后和治疗指导价值。尽管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是目前用于ENE的主要诊断技术,但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对近年来ENE在头颈鳞癌中的预后价值、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王志海潘敏曾泉胡国华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预后
cN0喉癌颈淋巴转移的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分析cN0喉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规律,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择区性颈淋巴清扫的范围。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8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506例cN0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1声门型喉癌211例,原发灶行手术处理,颈部采取随访观察法。其他喉癌(包括≥T2的声门型喉癌,声门上型喉癌和声门下型喉癌)295例,原发灶行手术切除,颈部行择区性淋巴清扫术。以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1声门型喉癌病理淋巴结阳性(pathologically positive,pN+)6例(2.84%),其他喉癌pN+49例(16.61%),总的pN+率为10.87%(55/506)。不同分型的喉癌中,pN+率分别为声门型6.81%(29/426)、声门上型30.99%(22/71)、声门下型比例为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0,P<0.01)。声门型喉癌中pN+率分别为T1 2.84%(6/211),T2 5.31%(6/113),T3 16.05%(13/81),T4 19.05%(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72,P<0.01)。声门上型喉癌pN+率分别为T2 3/13,T3 32.50%(13/40),T4 6/13(χ2=3.649,P>0.05)。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喉癌中,pN+率分别为低分化癌40.48%(17/42),中分化癌12.68%(26/205),高分化癌4.88%(12/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56,P<0.01)。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共获pN+淋巴结85枚,其中,Ⅱa区43枚(43/85,50.59%),Ⅲ区30枚(30/85,35.29%),Ⅳ区1枚(1/85,1.18%),Ⅵ区11枚(11/85,12.94%),包括喉前淋巴结10枚、气管前淋巴结1枚。结论 cN0喉癌存在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T3声门型喉癌、≥T2声门上型喉癌和声门下型喉癌宜在处理原发灶的同时,行择区性颈淋巴清扫。Ⅱa和Ⅲ区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是恰当的。对于声门下有病变以及前连合受累的喉癌,探查喉前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具有临床意义。
沈楚霞李彦仕王志海刘川卢韬曾泉王晓强朱江曹友德胡国华
关键词:喉肿瘤淋巴转移预后
基于微信的课堂派教学平台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课堂派教学平台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2个班共22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授课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方式教学班(对照组)与课堂派教学班(实验组),学期课程结束后采用相同的试卷予以考核并进行教学评价,比较两组应用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在理论笔试测试成绩与随堂测试两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评价相关结果显示,实验组认为基于微信的课堂派教学平台在协助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互动及增加班组协作能力方面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自学能力及拓展知识面等方面,实验组并无明显优势(P>0.05)。结论将基于微信的课堂派教学平台引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在提高学生成绩、改善教学效果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其推广有助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模式的革新。
王晓强曾泉王志海胡国华
关键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模式
pT3N0期喉鳞癌的临床治疗策略
2025年
目的:探讨pT3N0期喉鳞癌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0例pT3N0期喉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部分喉切除术与全喉切除术,单纯手术与手术+术后放疗分别对声门型及声门上型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08例声门型患者中,部分喉切除术组和全喉切除术组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疾病特异性生存(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184、0.010、0.051,均P>0.05);单纯手术组和手术+术后放疗组的OS、DSS、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214、0.251、0.003,均P>0.05)。38例声门上型患者中,全喉切除术组的OS显著高于部分喉切除术组(Log-rank=7.338,P=0.007);全喉切除术组的DSS和DFS有高于部分喉切除术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895、1.792,均P>0.05);手术+术后放疗组的DFS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Log-rank=7.172,P=0.007),但2组的OS、D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010、0.876,均P>0.05)。结论:对于声门型pT3N0期喉癌患者,部分喉切除术与全喉切除术疗效相当,单纯手术与手术+术后放疗的疗效相当。对于声门上型pT3N0期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可提高生存率,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但仍需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分析证实。
刘川马玮王志海李彦仕潘敏曾泉胡国华
关键词:喉肿瘤外科手术预后
EB病毒四项抗体联合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四项抗体联合EBV-DNA检测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咽肿物患者71例,其中经鼻咽活检确诊为NPC的53例患者设为NPC组,确诊为非NPC的18例患者设为非NPC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各组均行EBV四项抗体及EBV-DNA检测,分析联合检测对NP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NPC组衣壳抗原(VCA)-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NPC组VCA-IgG、早期抗原(EA)-IgG、核抗原(NA)-IgG、EBV-DNA阳性率高于非NPC组及对照组(P<0.05)。随着肿瘤分期增高,NPC患者的EA-IgG、NA-IgG、EBV-DNA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EA-IgG、E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5)。EBV四项抗体与DNA联合检测诊断NPC的敏感度(96.23%)及阴性预测值(85.71%)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EBV四项抗体联合EBV-DNA检测可用于NPC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纪越王志海张茏
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抗体EB病毒DNA
不同肿瘤扩展模式对T3期声门型喉癌手术治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肿瘤扩展模式在T3期声门型喉癌手术治疗中的预后影响。方法:对91例T3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患者中,前侵犯58例(63.7%),后侵犯33例(36.3%),后侵犯与环状软骨背板(P<0.001)、杓状软骨(P=0.001)、声门下(P=0.001)侵犯显著相关。部分喉切除组与全喉切除组生存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喉切除组中前侵犯肿瘤5年无病生存率优于后侵犯肿瘤(HR:4.681,95%CI 1.337~16.393,P=0.016),声门下侵犯与较差的5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相关(HR:3.931,95%CI 1.054~14.658,P=0.041)。同时,还发现环状软骨背板侵犯是部分喉切除术后发生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67,95%CI 1.89~71.98,P=0.008)。结论:经选择的部分喉切除术较全喉切除术同样能获得良好的肿瘤学结果。后侵犯和声门下侵犯是T3期声门型喉癌部分喉手术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环状软骨背板侵犯与部分喉术后喉狭窄相关。应进一步细分喉癌患者的肿瘤侵犯模式,以选择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凌志明胡国华王志海马玮王晓强朱江曾泉
关键词:喉肿瘤肿瘤侵犯喉切除术预后
下咽癌放疗抵抗细胞放疗抗性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该文探讨了下咽鳞癌放疗抵抗细胞FaduRR发生放疗抵抗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课题组前期成功构建了放疗抵抗细胞株FaduRR。平板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检测放疗抵抗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亲本细胞Fadu相比,FaduRR细胞的放疗敏感性明显降低,X线照射后第4天的存活率明显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形态呈现上皮间质化的改变、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强、E-cadherin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N-cadherin、Vimentin、p-Akt、p-GSK-3β、Snail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但Akt和GSK-3β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下咽鳞癌放疗抵抗细胞株FaduRR发生了EMT改变,其机制可能与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汪海燕王志海胡国华
关键词:下咽肿瘤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局晚期下咽鳞癌喉器官保留治疗中的意义
2023年
目的:评估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局晚期下咽鳞癌患者喉器官保留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cT3-T4aN0-N3M0下咽鳞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2周期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加铂类新辅助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根据疗效行根治性放化疗或手术+辅助放化疗。主要研究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治疗后3个月喉器官保留率及新辅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共纳入10例T3-T4aN0-N3M0下咽鳞癌患者,2周期新辅助治疗后2例达到了完全缓解(CR),7例达到了部分缓解(PR),1例为疾病稳定(SD),客观缓解率(ORR)为90%,疾病控制率(DCR)为100%。10例患者中,5例行根治性放化疗,5例行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手术患者中4例行部分喉及部分下咽切除术,1例行全喉及部分下咽切除术。所有患者均能承受新辅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顺利完成全程治疗,无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共随访3~18个月无复发转移,其中1例患者根治性放化疗治疗完成后3个月因重症肺炎死亡。治疗后3个月喉器官保留率达到80%。结论: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提高了局晚期下咽鳞癌患者喉器官保留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生存质量。
吴晋胡国华李旻珉王志海马玮王晓强朱江潘敏曾泉
关键词:下咽肿瘤新辅助化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