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152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柱形光头搅拌针搅拌摩擦焊接铝锂合金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被引量:9
- 2004年
- 采用柱形光头搅拌针搅拌摩擦焊接5mm厚的铝锂合金轧制板,并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焊后接头形成了三个组织差异明显的区域:焊核区,热机影响区和热影响区。焊核区微观组织呈鱼鳞状;热影响区组织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发生回复反应,形成棒状的回复晶粒;前进侧和后退侧热机影响区内为颗粒较大的等轴晶晶粒,且后退侧晶粒尺寸大于前进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焊接速度υ=40mm/min时,接头获得最高拉伸强度(296MPa);焊接速度υ=80mm/min时,接头获得最大延伸率(8.6%)。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焊缝区发生了软化,前进侧和后退侧材料的软化区间大致相同,但后退侧软化程度高于前进侧。
- 王大勇冯吉才王攀峰
-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铝锂合金
- 搅拌摩擦焊接Al-Li合金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被引量:22
- 2004年
- 采用锥形带螺纹搅拌头搅拌摩擦焊接5 mm厚的Al-Li合金轧制板材,并对接头组织、力学性能及断裂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核区组织发生动态再结晶,形成细小的等轴晶晶粒,在等轴晶的晶界处析出大量的偏析相。热影响区组织发生回复和粗化反应,形成粗大的棒状回复晶粒;热机影响区组织发生弯曲变形,但整体上仍保留带状组织形貌,前进侧热机影响区组织变形程度高于后退侧,该区同时还发生回复反应,且后退侧热机影响区内的回复晶粒数量多于前进侧。拉伸实验结果表明,焊接速度v=40 mm/min时,接头强度达到最大值,为345 MPa;v=60 mm/min时,接头延伸率达到最大值,为9.6%。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发生软化,前进侧的软化区宽度大于后退侧。断口形貌分析表明,接头断裂模式为韧-脆混合型断裂。
- 王大勇冯吉才王攀峰
-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
- 搅拌摩擦焊接热输入数值模型被引量:56
- 2005年
- 根据搅拌摩擦焊接特点,建立了轴肩、柱形搅拌针和锥形搅拌针热输入数值模型,并分别讨论了搅拌针锥角对轴肩和锥形搅拌针热输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锥角增大,轴肩热输入降低;锥形搅拌针侧面热输入增大;搅拌针端面热输入降低;搅拌针总的热输入先下降,然后迅速上升。
- 王大勇冯吉才王攀峰
-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热输入
- 铝锂合金搅拌摩擦焊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采用柱形带螺纹搅拌针搅拌摩擦焊接 5mm厚铝锂合金轧制板材 ,并对接头组织、力学性能及断裂特性进行了研究。接头形成差别明显的三个区域 :焊核区、热机影响区和热影响区。拉伸实验表明 ,接头强度随着焊接速度的提高先增加 ,并于υ=6 0mm min处达到最大值 340MPa;当υ >6 0mm min时 ,接头强度迅速下降。铝锂合金搅拌摩擦接头断裂模式为韧脆混合型断裂 ,并以脆性断裂为主。
- 王大勇冯吉才王攀峰
-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铝锂合金
- 搅拌摩擦焊用搅拌头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42
- 2004年
- 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国外搅拌摩擦焊用搅拌头的研究发展现状 ,并指出了每种搅拌头的设计思想、作用和优缺点。通过各种搅拌头的比较 ,指出了可自动变轴肩尺寸且可自动伸缩式搅拌头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搅拌头技术 ,该技术解决了搅拌摩擦焊接技术早期应用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同时指出了如何获得耐高温、高强度的搅拌头仍然是目前搅拌摩擦焊领域急需解决的难点。
- 王大勇冯吉才王攀峰
-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搅拌头
- 锥形光头搅拌针搅拌摩擦焊接铝锂合金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被引量:21
- 2004年
- 采用锥形光头搅拌针搅拌摩擦焊接 5mm厚铝锂合金轧制板材 ,并对接头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断裂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接头由焊核区、热机影响区和热影响区构成。焊核区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动态再结晶 ,形成细小的等轴晶晶粒 ,晶界处分布有大量的偏析相 ,热影响区组织发生粗化 ,形成粗大的板条状组织 ,前进侧热机影响区组织发生回复反应 ,后退侧热机影响区发生回复 +再结晶反应 ;硬度测试结果表明 ,接头发生软化 ,后退侧材料的软化区间和软化程度均高于前进侧 ;断口实验结果表明 ,接头断裂模式为解理断裂。
- 冯吉才王大勇王攀峰
-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铝锂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