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毅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造影
  • 2篇粥样硬化性心...
  • 2篇激素
  • 2篇冠脉
  • 2篇冠脉介入
  • 2篇冠脉介入治疗
  • 2篇冠状动脉粥样...
  • 2篇冠状动脉粥样...

机构

  • 8篇南通医学院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华守明
  • 8篇王毅
  • 7篇管耘园
  • 5篇盛臻强
  • 4篇张莉
  • 4篇金恒
  • 2篇林刚
  • 2篇卢辉和
  • 1篇王世明
  • 1篇管耘圆
  • 1篇王世襄
  • 1篇施海峰
  • 1篇季彦
  • 1篇黄建飞

传媒

  • 2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中老年保...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高血压时对SOD及部分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2001年
管耘园华守明张莉金恒王毅
关键词:高血压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超氧化物歧化酶神经内分泌激素
选择性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211例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 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 ,以 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术后局部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沙袋压迫。结果发生并发症 15例 ,其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5例 ,室颤 1例 ,造影剂反应 3例 ,穿刺部位血肿形成 4例 ,动静脉瘘 1例 ,栓塞并发症 1例。选择性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 ,其技术要求高 。
王毅管耘园盛臻强华守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选择性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
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心肌损伤因子变化及原因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评价冠脉介入治疗术 (PCI)在恢复正常冠脉血流的同时 ,分析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及微小损伤的原因及结果。方法 46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抽取肘静脉血检测CK MB、cTnT、CRP ,同时对手术中球囊加压时间、次数、平均压力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cTnT升高占 63 .0 4% (2 9/ 46)、CRP升高占 5 0 .0 0 % (2 3 / 46) ,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高峰出现在 2 4小时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CK MB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cTnT和CRP升高与球囊扩张时间、次数及平均压力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尽管PCI可能造成患者心肌缺血及微小损伤 ,但这一过程是短暂和可逆的 。
管耘园王毅盛臻强黄建飞施海峰林刚张莉金恒王世襄华守明
关键词: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内分泌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为探讨血内皮素(ET)、心钠素(ANF)和内源性洋地黄(EDF)浓度变化与心衰(CHF)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系关,对11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观察。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前2周内均未使用洋地黄制剂。在入院第二天...
华守明管耘园张莉王毅林刚
文献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
2003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2 2 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14 1例 )和非冠心病组 (79例 )。冠心病组再分为单支病变组 (47例 )和多支病变组 (94例 )。测定各组病人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P<0 .0 5 )。冠心病多支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 (P<0 .0 5 )。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显著相关 ,并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OR=1.32 ,95 %CI=0 .75~ 2 .87,P<0 .0 5 )。结论 :冠心病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显示出独立的预测价值。
盛臻强卢辉和管耘圆华守明王毅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尿酸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的临床意义
纤溶-凝血系统异常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二聚体(D-Di— 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既反映体内的纤溶活性,又反映凝血活动。血浆DD浓度升高,可作为高凝状态,血栓形...
华守明陈南卢辉和王毅盛臻强管耘园
文献传递
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介入治疗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评价经皮左房室瓣球囊成形术治疗左房室瓣狭窄的疗效。方法 穿刺股静脉 ,送入Mullins导管 ,以Brockenbrough穿刺针穿刺房间隔 ,送入左房导丝 ,通过输送器沿导丝送入Inoue球囊扩张左房室瓣。结果  7例患者左房室瓣口面积平均 0 96± 0 19cm2 ,术后左房室瓣口面积 2 14± 0 2 0cm2 (P <0 0 5 ) ;左房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明显下降 (P <0 0 5 ) ,心功能明显提高。随访临床症状持续改善。结论 PBMV治疗左房室瓣狭窄安全。
盛臻强王世明管耘园华守明王毅金恒
关键词:左房室瓣狭窄
心肌梗死后期不同时段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 (MI)后期不同时段 QT离散度 (QTd)变化对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5 6例MI患者病情好转后 ,于入院第 6周 9时、2 1时各做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1份 ,当日 8时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了解 QTd变化及其他检测结果 ,重点分析 6~ 12时及 18~ 2 4时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 QTd改变之间的关系并随访 1年。结果 :患者 QTd、QTcd明显高于国内报道正常值。且 9时 QTd高于 2 1时 QTd(P <0 .0 1) ,91.1% (5 1例 )有室性心律失常 ,85 .7% (4 8例 )有心肌缺血。 6~ 12时为上述情况出现的高峰期 ,与 QTd密切相关。随访期内死亡 12例 ,心源性猝死 9例 ,6例死于 6~ 12时。结论 :不同时段 QTd延长 ,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 ,及时了解其变化 ,有助于预报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管耘园龚和禾季彦华守明金恒张莉王毅
关键词:心肌梗死QT离散度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