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娟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肠癌
  • 2篇蛋白
  • 2篇相关蛋白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激酶
  • 2篇S期
  • 2篇S期激酶相关...
  • 2篇S期激酶相关...
  • 2篇SKP2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穿孔
  • 1篇胆囊炎
  • 1篇跌倒
  • 1篇血栓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护理
  • 1篇循证护理模式

机构

  • 5篇开滦总医院

作者

  • 5篇王海娟
  • 3篇郑雅宾
  • 2篇张静
  • 2篇王承波
  • 1篇朱丽英
  • 1篇毕小霞
  • 1篇陈红林
  • 1篇赵振伟

传媒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TM、PIC、D-二聚体联合诊断骨外伤术后静脉血栓的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TM、PIC、D-二聚体在诊断骨外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我院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4~5d进行彩色多普勒结合静脉造影检查,诊断出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术后未出现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D-二聚体。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M(9.12±2.09 IU/mL)、PIC(1.21±0.71μg/mL)和D-二聚体(5.37±2.14 ng/m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M(7.21±1.68IU/mL)、PIC(0.92±0.24μg/mL)和D-二聚体(2.34±0.6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TM、PIC均与术后血栓的形成具有相关性(P均<0.05);三者联合诊断对静脉血栓诊断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03,诊断灵敏度为87.31%,特异性也高达85.05%。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87.31%高于TM、PIC和D-二聚体单一检测(22.96%、35.85%、49.79%)(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准确度86.39%高于TM、PIC和D-二聚体单一检测(49.38%、58.38%、72.27%)(P<0.05)。结论检测骨外伤患者术后TM、PIC、D-二聚体指标含量的变化,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对预警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价值。
郑雅宾王承波王海娟
关键词:TMPICD-二聚体静脉血栓
Skp2/p27轴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p27轴参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初步研究其对CRC细胞LS513增殖、迁移侵袭及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Skp2和p27在CRC组织、癌旁组织以及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CCD841CoN、不同CRC细胞株LS513、SW480、HT29和SW620中的表达。取生长密度达50%~60%的LS513癌细胞转染pSUPER-siRNA NC或pSUPER-siRNA Skp2,分别记为siRNA NC组和siRNA Skp2组,另取未转染LS513癌细胞(LS513组)。转染或培养24小时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裸鼠成瘤实验检测细胞在动物体内成瘤能力;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kp2、p27、p21、p57和CK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CCD841CoN细胞相比,CRC组织、LS513、SW480、HT29和SW620癌细胞中Sk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2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LS513组、siRNA NC组相比,siRNA Skp2组细胞Skp2、CKS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动物体内成瘤能力显著降低(P<0.05),p27、p21、p5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Skp2/p27轴参与CRC发生发展,干扰Skp2可增高CRC细胞中p27等抑癌蛋白表达,降低CKS1蛋白表达,抑制CRC细胞生长及迁移侵袭。
王海娟郑雅宾张静
关键词:结直肠癌RNA干扰细胞生长
螺旋CT等诊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价值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38例的CT表现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术前诊断为亚急性胆囊穿孔32例,诊断准确度为84.2%。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亚急性胆囊穿孔CT表现初期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部分可见双边征,胆囊内胆汁密度升高,胆囊周围筋膜反应性增厚;后期为胆囊体积减小,胆囊壁局部缺损,胆囊周围脓肿形成,少量胆囊周围积气、腹腔积气,少量腹腔积液等。超敏C反应蛋白表现为,初期显著升高(最高者>39mg/L);后期升高幅度显著降低(均<18mg/L)。结论: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诊断准确度较高。
王承波毕小霞郑雅宾陈红林朱丽英沈铁柱王海娟
关键词:胆囊穿孔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螺旋CT
miR-142-3p和SKP2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检测miR-142-3p和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就诊并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60份作为结直肠癌组,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142-3p和SKP2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KP2蛋白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miR-142-3p和SKP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iR-142-3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SK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142-3p和SKP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miR-142-3p高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miR-142-3p低表达组,SKP2高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KP2低表达组(P<0.05);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低、miR-142-3p低表达、SKP2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142-3p与SKP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142-3p低表达、SKP2高表达,且二者与患者生存质量有关,可能成为评价结直肠癌预后的标志物。
张静赵振伟郭学海王海娟杨瑞英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S期激酶相关蛋白2
防跌倒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直肠癌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年
研究老年直肠癌住院患者应用防跌倒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7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均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诊治,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7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防跌倒循证护理,分析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跌倒效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跌倒情况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跌倒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直肠癌住院患者的影响比较明显,提升护理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王海娟
关键词:老年直肠癌满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