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稻
  • 2篇失绿
  • 2篇籼粳
  • 2篇粳杂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定位
  • 1篇电泳
  • 1篇叶蛋白
  • 1篇育性
  • 1篇杂交
  • 1篇杂种
  • 1篇生殖
  • 1篇生殖障碍
  • 1篇双向电泳
  • 1篇转绿型
  • 1篇籼粳杂交
  • 1篇籼粳杂种
  • 1篇复绿
  • 1篇不育
  • 1篇不育性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4篇王玉忠
  • 3篇孙敬三
  • 2篇何平
  • 2篇沈利爽
  • 2篇刘永胜
  • 1篇邵继荣
  • 1篇陈英
  • 1篇刘永胜
  • 1篇朱立煌

传媒

  • 2篇Acta B...
  • 1篇中国科学(C...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稻籼粳杂交胚囊败育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被引量:27
1997年
利用DH系构建的分子图谱及DH系衍生的2个回交群体定位了引起籼粳杂种胚囊败育的2个互补的主效基因esa-1(E1或e1位点)和esa-2(E2或e2位点),它们分别位于第6和第12染色体.在不育基因位点,籼稻基因型为E1E1e2e2,粳稻基因型为e1e1E2E2,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E1E2,E1e2,e1E2的雌配子体正常发育,携带e1e2基因型的雌配子体表现败育.胚囊育性受配子体基因型控制,孢子体遗传背景影响胚囊败育基因的表达.
刘永胜沈利爽何平陆朝福陈英孙敬三王玉忠王玉忠
关键词:水稻籼粳杂交基因定位
温敏转绿型水稻叶绿素缺失突变体1103s失绿复绿特性研究
王玉忠
关键词:水稻
温敏失绿突变体水稻1103s在失绿过程中全叶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7
1999年
从全叶蛋白比较入手,研究了温敏失绿突变体水稻(OryzasativaL.)1103s失绿前、后的变化,并结合该突变体在不同温度处理和遗传背景下叶片全蛋白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变温诱导与失绿的关系。结果表明,诱导后1103s的叶片上,失绿部分的组织中没有出现冷胁迫的迹象,其Rubisco的大、小亚基表现正常。一个51kD(PI=4.5)的特异蛋白P1在失绿部分的组织中消失,而在叶片绿色部分的组织中检测到了P1蛋白,不过量有所减少,说明在失绿叶片上突变基因的表达存在组织差异性。P1蛋白在常温下生长的1103s叶片中为一大量蛋白,此蛋白在“8902s”、“窄叶青8号”等品种中均可检测到;并且持续低温处理的1103s植株和1103s×8902s杂交一代的叶片中P1蛋白的表达未受影响。由此推测,P1蛋白是水稻叶片中的一个与叶绿素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重要功能蛋白。在1103s中,P1蛋白的变化不是温度诱导的直接后果,而是受突变所导致的温敏过程调控的下游变化。
王玉忠邵继荣刘永胜余金洪谢戎孙敬三
关键词:失绿水稻双向电泳
水稻籼粳杂种生殖障碍的基因定位分析被引量:17
1997年
籼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与粳稻(O.sativa ssp.japonica)杂交优势明显但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障碍主要表现为胚囊败育、花粉败育、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应用具有137个标记位点的籼、粳杂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_1花药培养获得的127个双单倍体(DH)群体构建的RFLP图谱,对控制籼、粳杂种小穗败育的基因座位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在第1、3、4、5、6、7、8、12染色体上检测到10个基因座位,其中第3、12染色体上的2个不育基因位点stj-3和stj-12与同一杂交组合F_2分离群体中发现的异常分离热点处于相同的染色体区段。Ssj-6的基因加性效应为负值,有增加籼、粳亲和性的作用;其余的不育基因座位皆有增加籼、粳杂种不育性的作用。
刘永胜朱立煌孙敬三何平王玉忠沈利爽
关键词:水稻生殖障碍不育性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