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程越

作品数:23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缺损
  • 7篇颌骨
  • 7篇细胞
  • 7篇下颌
  • 7篇下颌骨
  • 7篇骨缺损
  • 6篇颌骨缺损
  • 6篇下颌骨缺损
  • 6篇骨髓基质
  • 5篇种植体
  • 5篇基质
  • 5篇基质细胞
  • 5篇骨髓
  • 5篇骨髓基质细胞
  • 4篇血浆
  • 4篇血小板
  • 4篇富血小板
  • 4篇富血小板血浆
  • 3篇人工骨
  • 3篇组织工程化

机构

  • 1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辽宁医学院
  • 8篇清华大学
  • 8篇辽宁医学院附...
  • 7篇锦州市中心医...
  • 4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锦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2篇王程越
  • 11篇艾红军
  • 8篇崔福斋
  • 6篇姚玉胜
  • 4篇王树峰
  • 3篇杨柯
  • 2篇张力
  • 2篇王桂君
  • 2篇赵宝红
  • 2篇马红梅
  • 2篇李淑华
  • 2篇王伟
  • 2篇杨曼
  • 2篇王彦夫
  • 1篇孙晓菊
  • 1篇李曦光
  • 1篇冯翠娟
  • 1篇孙伟
  • 1篇谭丽丽
  • 1篇赵永康

传媒

  • 5篇口腔医学研究
  • 3篇口腔医学
  • 3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作为支架材料对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兔自体PRP分别作用于与nHAC联合培养的rBMSCs及常规培养的rBMSC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BMSCs在nHAC上的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骨钙素(OCN)含量测定,骨桥蛋白(opn)mRNA相对表达量的分析,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上的差异。结果:联合培养的rBMSCs在nHAC上生长良好,其ALP活性、OCN含量均较常规培养明显增加,且opnmRNA相对表达量是常规培养组的4.78倍。结论:nHAC作为支架材料可明显提高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王程越姚玉胜艾红军崔福斋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同期种植体植入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同期进行HA/SLA-Ti或SLA-Ti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与骨床发生骨结合的情况。方法兔BMSCs复合n HAC及PRP用于修复兔下颌骨颊侧范围为15 mm×15 mm的全层骨缺损,同期分别植入HA/SLA-Ti种植体(A组)和SLA-Ti种植体(B组)。术后1、3、6个月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学检查及种植体的推入实验和拉出实验。结果大体标本观察显示,A组术区逐渐由新生骨组织修复,种植体周围形成较完善的骨结合界面,界面骨成熟;B组术区骨愈合状态佳,但种植体周围仍存在少量纤维组织。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组种植体较B组种植体与周围新生骨结合的更紧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显示,A组新生骨与种植体表面直接结合,骨形成较B组种植体表面骨形成提前,B组种植体与新生骨之间存在纤维组织。推入实验和拉出实验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时A、B两组种植体的推入应力和拉出负荷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后A组种植体的推入应力和拉出负荷明显较B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化骨内同期植入的种植体,可与新生的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其中HA/SLA-Ti种植体的骨结合能力较SLA-Ti种植体强,且骨愈合时间也较后者提前。
王程越赵远杨曼艾红军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骨骨缺损骨性愈合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复合物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为颌骨缺损患者选择适宜的骨移植材料替代自体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用于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比较其与自体骨修复及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修复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10在锦州市中心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填充组(简称复合组)、自体骨填充组、单纯支架材料填充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方法:在兔下颌骨体部制造大小为15mm×15mm的全厚骨缺损模型。复合组于缺损处植入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体外联合培养14d的复合物;自体骨填充组于缺损处植入自体髂骨;单纯支架材料充填组于缺损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植入。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植入后1,3,6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测及组织学染色观察,根据检测结果评价骨修复效果。结果:复合组与自体骨填充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高于单纯支架材料充填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复合组和自体骨填充组材料植入后6个月时见,新生骨组织渐成熟,呈大块状,桥接缺损断端,支架材料已所剩无几。单纯支架材料充填组植入后6个月时见,植入区骨小梁增多,但仍见较多纤维组织嵌于其中,易见未降解完全的支架材料。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修复下颌骨缺损效果与自体骨修复相似,均优于单纯支架材料修复。
王程越王伟张力艾红军崔福斋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细胞组织工程骨骨缺损
促进种植体早期骨整合相关因素的研究
艾红军孙伟冯翠娟刘慧颖王程越赵永康伊哲孙晓菊张喆
本研究着重对影响种植体早期骨整合的因素进行探讨:从种植体合金材料性能方面,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种植体不同弹性模量对下颌骨应力分布的影响,为开发研制符合临床要求的低弹性模量钛合金材料提供理论依据;从材料表面改性方面,尝...
关键词:
关键词:种植体骨整合
他克莫司与肌源性干细胞联合应用对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后神经再生和修复作用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他克莫司不仅具有抗免疫排斥的效果,还具有强大的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作用。那么能否将两项因素与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形成一个桥接体,既能抑制异体移植的免疫反应,又能有效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与修复?目的:采用理化联合处理方法制备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探讨肌源性干细胞与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联合应用对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坐骨神经经脱细胞处理后形成异体神经桥接体。用100μL微量注射器将含他克莫司与肌源性干细胞的凝胶注入异体神经支架,用以修复大鼠的坐骨神经缺损。3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切断其左侧坐骨神经造成10mm的缺损。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肌源性干细胞组、他克莫司组以注射植入后的异体神经进行桥接;对照组仅注入透明质酸凝胶。术后8,12周进行坐骨神经指数和神经电生理测定。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和结论:在同一时点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移植体及远段有髓纤维计数均优于其他3组(P<0.05)。各组神经移植体粗细基本正常,表面大量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较其他3组再生神经纤维更加密集、排列规则整齐;移植体许旺细胞大量增殖,移植体中央及远段内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直径高于肌源性干细胞组、他克莫司组,微束之间结缔组织少,接近于正常。说明肌源性干细胞和他克莫司联合应用促进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的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肌源性干细胞和他克莫司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是一对具有协同作用的因子�
连霄飞王伟张力张万里刘新胜王程越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异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肌源性干细胞他克莫司
微弧氧化AZ31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表面改性技术和合金成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镁合金的生物特性。目的:探讨微弧氧化处理AZ31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体外扩增培养的兔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接种到未处理AZ31镁合金(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和微弧氧化AZ31镁合金(微弧氧化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材料上,另设骨髓基质细胞组做对照。培养1,3,5,7d观察细胞形态,细胞生长状况,细胞黏附状况,材料表面状况。结果与结论:3组细胞形态一致,以梭形为主。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中细胞生长状况明显不如微弧氧化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和骨髓基质细胞组(P<0.05)。微弧氧化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材料表面有大量的细胞附着,并且生长正常,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材料表面没有细胞附着,有明显的裂痕(P<0.05)。结果证实,微弧氧化处理AZ31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细胞的附着和正常生长。
王树峰李春荣王程越李淑华谭丽丽杨柯
关键词:微弧氧化AZ31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生物相容性
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应用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BMSCs+nHA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范围为15mm×15m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相应方法修复:A组,BMSCs+nHAC修复;B组,nHAC修复;C组,空白对照组,缺损不做修复。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术后4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亦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与C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2周,3组核素浓聚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MSCs+nHAC修复下颌骨缺损与单独使用nHAC相比具有较好的成骨能力和血管化程度。
王程越马红梅张欣崔福斋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骨缺损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骨缝牵引中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保护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索上颌骨在骨缝牵引时加入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保护素(OPG)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24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组。通过手术在上颌骨腭横缝植入自制的新型牵引器。A、C组术后5 d在牵引区附近注射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rhBMP-2/PLGA/FS),B、C组在牵引3周后注射人骨保护素/纤维蛋白胶(rhOPG/FS)。牵引1、2、4、6周后处死动物,采集标本进行组织学染色,并通过组织计量学方法检测腭横缝的组织改建情况。结果A、C组骨缝区成骨细胞功能活跃,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内有大量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牵引6周时,A、B、C组成骨细胞指数分别为38.5±7.7、35.7±6.5、41.7±11.0,破骨细胞指数分别为5.9±1.0、1.2±0.3、2.8±0.4,骨小梁厚度分别为(38.36±13.28)、(66.20±9.16)、(51.85±9.92)μm;B、C组表现出骨密度增加及破骨细胞指数下降。结论本实验所用牵引器能促进新骨生成;BMP-2与OPG在骨缝牵引过程中有协同作用,可以促进新骨形成及骨改建。
姚玉胜黄华常世民王程越王桂君
关键词:牵引成骨术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保护素
骨形成蛋白-2在上颌骨快速牵引骨愈合中的作用
2013年
目的探索上颌骨经缝牵引中(当弹性牵引力大于800g)加入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5个组,即对照组、400g组、600g组、800g组及800g+rhBMP-2组(联合组)。术后1~8周处死动物,行X线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各牵引组上颌骨成功前徙,以600g组效果明显[(25.3±5.2)mm]。800g组在2周内牵引速度快,4周后明显减慢[(12.1±2.3)mm],但在注射rhBMP-2后得以改善[(24.2±3.4)mm]。BMP-2、BMP-4、BMP-7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细胞质中,BMP-7在注射rhBMP-2后光密度值明显增强。CT检测各牵引组腭骨水平板骨密度值明显减低,以800g组最为显著[(317.8±185.5)HU],而在注射rhBMP-2后骨密度值明显增强[(1 158.0±93.0)HU]。结论骨缝牵引前移上颌骨能在微创早期延长骨长度;rhBMP-2可以有效促进骨形成并在调节rhBMP-7活性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姚玉胜王程越王桂君
关键词:骨整合牵引术骨生成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两种配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对犬拔牙窝骨缺损修复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两种配比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在犬拔牙窝硬组织修复中的作用,以期为nHAC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纳米羟基磷灰石和Ⅰ型胶原构成比分别为3:7(A组)和5:5(B组)制备人工骨支架材料,取18只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拔除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植入A组或B组材料(每组12侧),以不进行处理的自然愈合侧为阴性对照组(C组,12侧)。分别于术后1、3和6个月(每组每个时间点4侧)行螺旋CT扫描测量颌骨高度及CT值,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X射线显微镜观察并比较拔牙窝骨小梁体积分数及孔隙率。结果nHAC植入牙槽骨后,材料降解吸收,新骨不断生成。术后3个月A组颌骨高度[(15.76±0.28)mm]、CT值[(879±31)HU]、骨小梁体积分数[(22.2±0.4)%]均显著高于B组盼别为(14.88±0.36)mm、(718±29)HU和(20.3±0.4)%],而孔隙率[(23.6±0.8)%]则显著低于B组[(27.6±0.6)%](P〈0.05);C组颌骨高度[(13.77±0.34)mm]、CT值[(588±35)HU]及骨小梁体积分数[(17.4±0.6)%]均显著低于A、B组,且孔隙率[(39.4±0.7)%]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和Ⅰ型胶原构成比为3:7的nHAC更利于促进成骨,促进拔牙窝骨组织修复。
王彦夫王程越王绍刚崔福斋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胶原骨再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