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凯琳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3篇神经节
  • 3篇神经节细胞
  • 3篇视网膜神经
  • 3篇视网膜神经节
  • 3篇视网膜神经节...
  • 3篇网膜神经节细...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节细胞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兴奋毒
  • 1篇兴奋毒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眼表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田凯琳
  • 5篇沈吟
  • 5篇邢怡桥
  • 4篇陈媛媛
  • 4篇刘诗亮
  • 2篇贺涛
  • 1篇程谷萌
  • 1篇罗雪
  • 1篇杨安怀
  • 1篇杨宁
  • 1篇陈长征
  • 1篇林中乔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用Micron Ⅳ视网膜成像系统开展小鼠眼科模型的分析及评价
目的 应用Micron Ⅳ视网膜成像系统,对不同的小鼠眼科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利用Micron Ⅳ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腹腔注射N-甲基-N-亚硝脲(MNU)1、2、3 d致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玻璃体腔...
刘诗亮陈媛媛田凯琳邢怡桥沈吟
N-甲基-D-天冬氨酸诱导的正常眼压青光眼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的正常眼压青光眼小鼠模型,研究NMDA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伤的关系。方法:6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NMDA 10,20,30nmol,产生视网膜损伤动物模型。在整体动物水平通过眼底照相、视网膜电图(ERG);在组织学水平通过视网膜HE染色、视神经甲苯胺蓝染色、全视网膜铺片Brn-3a免疫荧光染色及RGCs计数观察术后6h,12h,24h,48h,7dRGCs的损伤情况。结果:NMDA干预后24h,RGCs数量明显减少,内丛状层厚度变薄。眼底视网膜呈苍白色改变,血管迂曲痉挛;ERG显示a波和b波潜伏期的变化不大,b波振幅下降。光镜下可见RGCs密度逐渐降低;视神经轴索呈退行性变,与NMDA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GCs计数显示NMDA诱导的RGC减少主要集中于术后1d,24hRGCs数量减少83.97%(P<0.01)。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NMDA可在不影响眼压的情况下诱导RGCs的显著减少和功能损害,与急性青光眼性损伤具有相似性,可为视神经保护研究提供研究条件。
刘诗亮陈媛媛胡单萍田凯琳江梦南罗雪沈吟邢怡桥
关键词: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NMDA兴奋毒性
内源性大麻素对缺氧缺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背景急性视网膜缺血缺氧性损伤在眼科较为常见,如青光眼急性发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可引起视网膜的缺血缺氧损伤,并可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死亡。内源性大麻素(CB)及其受体(CBR)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外伤、缺血、炎症及中毒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缺氧缺糖损伤中内源性CB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取6周龄正常C57BL/6J小鼠眼球,制备小鼠视网膜垂直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和验证CB1R和CB2R在RGCs中的表达。10只C57BL/6J新生鼠浸入75%乙醇消毒后取眼球,在冰上预冷的DMEM培养基中分离视网膜进行RGCs原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RGCs标志物Brn3a的阳性表达并确定培养细胞中CB1R和CB2R的表达。将原代培养14 d的RGCs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氧糖剥夺(OGD)组,分别用完整培养基+体积分数95%空气+体积分数5%CO2和无糖培养基+体积分数95%N2+4%CO2+体积分数1%O2条件下培养20 h。采用JC-1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变化和RGCs的形态变化。各组细胞分别给予1μmol/L CB1R拮抗剂SR141716A、1μmol/L CB2R拮抗剂SR144528以及5μmol/L、10μmol/L CB1R和CB2R激活剂WIN 55212-2,采用MTT法比较各组RGCs存活率。结果正常C57BL/6J小鼠视网膜全层均可见CBR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培养的RGCs大小均匀,多呈多角形,细胞间轴突细长并形成网络,细胞中Brn-3a表达阳性;OGD组培养的细胞皱缩或形成碎片,多数细胞轴突消失,Brn-3a表达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正常对照组RGCs中JC-1染色显示,线粒体的黄色荧光明显强于OGD组,表明OGD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MTT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RGCs存活率为(100.00±13.87)%,明显高于OGD组的(89.5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8.065,P=0.008);SR141716A和SR144528作用后OGD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6.63±22.21)%和(112
沈雨濛林中乔刘诗亮田凯琳陈媛媛沈吟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新型Micron Ⅳ视网膜影像系统在三种小鼠疾病模型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 观察新型MicronⅣ视网膜影像系统检查在3种小鼠疾病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24只.分别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组、N-甲基-N-亚硝脲(MNU)模型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模型组.应用MicronⅣ视网膜影像系统对3种模型组小鼠行眼底彩色照相;OIR模型组、MNU模型组小鼠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MNU模型组、NMDA模型组小鼠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结果 OIR模型组小鼠眼底视网膜血管高度扩张、纡曲,走形僵直;FFA检查可见形态异常、分布紊乱的新生血管丛,荧光渗漏致玻璃体混浊;OCT检查可见视网膜前纤维血管组织及纡曲扩张血管后方粗大的阴影暗区.MNU模型组小鼠眼底视盘呈蜡黄色萎缩,视网膜无明显色素性改变;FFA检查可见视网膜血管轻微变细;OCT检查可见视网膜厚度和结构变化不明显;ERG检查结果显示,a、b波潜伏期变化不大,建模型后2、3d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分别为(15.38±4.36)、(13.78±5.52) μV,明显下降.NMDA模型组小鼠眼底视网膜呈苍白色改变,血管痉挛纡曲;ERG检查结果显示,a、b波潜伏期变化不大,建模型12、24 h最大混合反应b波振幅分别为(72.28±7.18)、(65.35±9.18) μV,明显下降.结论 Micron Ⅳ视网膜影像系统能实时、无创观察视网膜结构和功能.
刘诗亮沈吟陈媛媛胡单萍田凯琳陈长征邢怡桥
关键词:诊断显像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视网膜电描记术
23G和20G玻璃体切割术后泪膜和眼表变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比23G和20G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泪膜和眼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9月在我院眼科就诊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42例46眼,分别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简称23G手术组)22例24眼和20G玻璃体切割术(简称20G手术组)20例22眼。观察对比术前1d、术后3d、7d、14d、30d的主观干燥异物感(dry eye symptom,DES)、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及评分,使用近似t检验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和术前各项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术后3d,20G手术组DES(2.95±0.94)、SIT(25.75±4.32)mm、BUT(2.75±4.32)s、CFS评分(6.43±2.38),23G手术组DES(2.03±0.78)、SIT(17.67±5.24)mm、BUT(5.89±5.76)s、CFS评分(3.28±2.16);20G手术组与23G手术组相比,术后3d、7d、14dDES明显、SIT长、BUT缩短、CFS评分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0d两组患者SIT和CFS评分差异不明显(均为P>0.05),DES和BUT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20G手术组泪膜和眼表损伤较23G手术组严重,符合干眼症诊断的例数均高于23G手术组。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与20G玻璃体切割术相比,对眼表创伤较轻,在术后早期对眼表和泪膜的影响小。
田凯琳邢怡桥贺涛杨安怀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泪膜眼表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转染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原代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缺氧模型中对抗缺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原代细胞取材于C57BL/6小鼠视网膜,Thy-1、Bm-3a、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进行细胞鉴定。实验组:常氧对照组、Ad—CREB组、Ad-绿色荧光蛋白(GFP)组、缺氧模型组。缺氧环境由三气培养箱构建,条件为:94%N2,5%CO2,1%O2。各组细胞在24、48h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el-2)、磷酸肌醇3激酶(P13K)mRNA及蛋白水平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观察到细胞中有Thy-1、Brn-3a、Neurofilament表达,证实细胞为RGC。在荧光显微镜下RGC可表达GFP,说明CREB成功转染。阿尔玛蓝(AlarmarBlue)检测结果显示常氧对照组和Ad—CREB组RGC活性明显高于Ad-GFP组和缺氧模型组(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CREB组中CREB、BDNF、bcl-2、P13KmRNA(2.213±0.609、0.703±0.053、0.873±0.075、2.280±0.399)及蛋白表达(0.403±0.011、0.369±0.006、0.516±0.014、0.652±0.011)较Ad—GFP组(mRNA:0.458±0.066、0.432±0.023、0.555±0.103、1.076±0.011;蛋白:0.273±0.003、0.188±0.012、0.404±0.013、0.439±0.017)、缺氧模型组(mRNA:0.800±0.156、0.287±0.023、0.443±0.083、1.096±0.286;蛋白:0.194±0.005、0.134±0.006、0.331±0.011、0.369±0.010)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CREB通过激活P13K信号通路,上调bel-2调节胞内BDNF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RGC的存活,CREB可能是起到保护视神经作用的治疗新靶点。
田凯琳贺涛程谷萌杨宁沈吟邢怡桥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