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杨

作品数:1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2篇血管
  • 2篇疏血通
  • 2篇脑出血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康复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性
  • 2篇高血压性脑出...
  • 2篇出血
  • 1篇电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疏导

机构

  • 13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13篇田杨
  • 9篇盖全武
  • 8篇李莉
  • 3篇段琼
  • 1篇宁占河

传媒

  • 9篇沈阳部队医药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8例急性脑梗死脑电图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EEG在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做以临床分析,EEG检查使用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KT88型18导脑电图仪,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放置电极,双耳极为参考电极.采用单双极导联,描记时间20 ~ 30 min,能配合者做睁闭眼试验.诊断标准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同时对照头CT、MRI结果.结果:78例患者中,正常8例(约占10.26%),异常70例(约占89.74%),其中轻度异常36例(约占46.15%),中度异常28例(约占35.90%),重度异常14例(约占17.95%).异常主要表现为病侧α波指数减少或消失,波幅降低,频率减慢,快波减少或消失,病侧局限性可见连续性不规则高波幅慢波,有的病例呈两侧弥漫性慢波改变,以病侧为著.结论:EEG作为一种简便、普及、无损伤的检查手段,尤其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判断神经损伤具有优越性,对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CT和MRI与EEG检查可互相补充,指导临床诊疗质量的提高.
田杨
关键词:脑梗死脑电图
感冒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
2009年
盖全武李莉田杨
关键词:感冒
疏血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塞2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急性心肌梗塞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68%~30.0%,凡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者其预后极差,病死率可达29.7%~66.9%。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明显地降低高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
盖全武李莉田杨段琼
关键词:疏血通高血压脑出血急性心肌梗塞
首发症状为腹痛的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1例被引量:1
2008年
盖全武田杨
关键词: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首发症状腹痛苯乙双胍肺呼吸音发作性头晕
124例脑梗死CT表现与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CT及临床表现,探讨CT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提高脑梗死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CT确诊的12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梗塞的形态呈圆形、类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颞叶病灶多呈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占位表现轻微;出血性梗塞多位于额、顶叶,表现为扇形或不规则低密度区内出现斑点状高密度,有明显占位表现。结论:高血压、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且预后差。脑梗死发病的部位多为基底节区,以下依次为脑叶、小脑、脑干,说明主要由穿通支脑动脉供血的基底节区是缺血性病变的好发部位。及时的CT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选择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溶栓、介入等治疗,可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
宁占河田杨
关键词:脑梗死CT
118例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2007年
盖全武田杨李莉
关键词:脑梗死腔隙性脑血管病易患因素
大面积脑梗死46例临床分析
2007年
段琼盖全武田杨
关键词:脑梗死转归
中医康复治疗在早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在早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06—2014-06就诊于沈阳军区总院北陵临床部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相关中医康复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运动评分(FMA)、MAS评分的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NIHSS评分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BI指数、FMA评分和MAS评分经治疗后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有很好的疗效,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调节心理状态。
田杨李莉
关键词: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
58例中青年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田杨盖全武李莉
关键词:脑梗死中青年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盖全武李莉田杨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疏血通注射液水蛭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