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淑晶

作品数:56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文学
  • 7篇哲学宗教
  • 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7篇文学
  • 10篇诗学
  • 5篇中国诗学
  • 5篇文本
  • 5篇国诗
  • 4篇艺术
  • 4篇诗品
  • 4篇美学
  • 4篇《诗品》
  • 4篇城市
  • 4篇传统诗学
  • 3篇政治
  • 3篇文学思想
  • 3篇小洋楼
  • 3篇美感
  • 3篇崇尚
  • 2篇叙事
  • 2篇缘起
  • 2篇诗学范畴
  • 2篇思维

机构

  • 37篇天津社会科学...
  • 9篇南开大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2篇田淑晶
  • 3篇刘俐俐
  • 2篇李进超
  • 2篇闫立飞
  • 2篇王士强
  • 2篇张大为
  • 2篇孙爱霞
  • 2篇李小茜
  • 1篇李怡
  • 1篇肖伟胜
  • 1篇罗海燕
  • 1篇阎嘉
  • 1篇丁琪
  • 1篇王平
  • 1篇王云芳
  • 1篇曹雪立

传媒

  • 6篇理论与现代化
  • 5篇理论界
  • 3篇理论月刊
  • 1篇法音
  • 1篇文学遗产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东方丛刊
  • 1篇黑河学刊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诗、法何以相妨又不妨——再论“诗、法是否相妨”问题
<正>诗与佛法是否相妨问题首次被明确提出和详细论述见于苏轼作于元丰元年(1078)的《送参寥师》,然而,这个问题并非始于苏轼也未止于苏轼,在唐朝的时候就已被广泛论及,在苏轼之后依然不时有论家发表相关议论。从古至今,诗与佛...
田淑晶
文献传递
“不执一端而圆”思想渊源考辨与比较分析
2018年
传统文论在一些文学问题的思考中秉持"不执一端"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文学内部自生,而是缘于佛学的影响。关于其佛学渊源,很容易联想到龙树的中道论。然而,其佛学渊源很复杂,不能仅以龙树的中道论尽之。在文学思想史上,"不执一端"的思想见于很多论家对诸多文学问题的探讨,论家与论家之间、文学问题与文学问题之间勾连不出一个没有断裂的谱系,惟有思想呈现出一贯性和一致性,这种现象与其复杂的思想渊源有脱不开的关系。"不执一端"的文学思想对其思想渊源有袭用,有改变。改变因于对文学现象的注意和尊重,袭用则是运用其思想渊源表达文学诉求和建立文学法则。
田淑晶
读《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导读》
2007年
李衍柱先生的《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导读》(以下均简称《导读》)通过细致深入解读美学经典文本,回归经典文本。探寻诗与美的轨迹。本文着重提出的是《导读》论述中内隐的方法,具体地讲,是李先生重读美学经典、进行理论还原的方法。《导读》提出,重读美学经典,是为“从经典文本的实际出发,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实事求是地给予(经典)较为公正的评价。从经典文本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对经典进行理论还原。
田淑晶
关键词:经典文本西方美学导读实事求是重读
论中国诗学的“圆美”崇尚及其文本书写机制
2010年
关注中国诗学对圆美的崇尚,针对偏重文化勾陈、哲学溯源的研究现状,采取深入到诗文本内里的研究路径与方法:析解文本各层次圆的不同意谓,思考"诗何以圆"。本文提出:诗圆的最高境界是包蕴在以圆形物喻诗论说中的圆转无穷之圆,诗文本咏物、叙事、书写人生情境呈现出的"是又不是、不是又是"的特殊态势形成了体验上的回环往复,从而使得诗文本圆转无穷。造就"是又不是,不是又是"特殊态势的书写机制,在"咏物"中最为复杂。咏物徘徊于"是"与"不是"之间缘于对物自性的悬置,其手法主要有文化侵入和幻化。而之所以产生悬置物自性这种书写机制,是因为中国文化中以道为本源的宇宙观对物之存在有特殊的阐说。
田淑晶
关键词:自性幻化
传统文学价值标准的建构理路与话语方式及其范式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传统文论存在一些具有范式意义的文学价值标准建构理路和话语方式。钟嵘建构出重性情的评诗标准,以儒家诗论为起点和基石,通过具有思想重建功能的儒家经典论诗话语节略,截断重德音的文学价值观走向,释放诗乐功能需求和价值评判主体的定义空间,创造出诗歌之于作者具有何种价值功能的意义空白地带。刘勰肯定了通变的文学价值,将《系辞》的尚通变和大乘佛学的"不二"思想运用到文学当中,以其理为文理,辅以文学论域内的辨识,在文学论域构建出圆整而切实的通变思想和话语。严羽论诗独标妙悟。其思想来自体认、证悟这种特殊的思想建构方法,为思想著明和显而易见的话语权变亦是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三种价值标准的建构皆有现实针对,而其适用性延及后世,这一点亦值得引以为范。
田淑晶
关键词:传统文学话语方式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严羽《沧浪诗话》
中国诗学“空”范畴研究
论文以中国诗学“空”范畴为研究对象。在汉语文论语境中,“空白“概念有二:一是泊自西方二十世纪文论的“空白”,一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空白”。中国传统诗学中的“空白”在批评原典中的概念表述形式是“空(kong)”。研究现状表...
田淑晶
文献传递
文学家对个体生存心理原则的关注方式与评判——以孙犁《铁木前传》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弗洛伊德提出个体心理过程服从两种基本倾向: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两种原则存在于个体的生存结构中,决定着生命的方向和生存的方式。孙犁的《铁木前传》展示了服从不同心理原则的个体的生存境遇。关于女性和童年的叙述中隐匿着叙述者关于生存原则选择的含混价值观和矛盾的情感态度,而这似乎是人类之于由生存原则选择引发的生存困境的典型立场之一。
田淑晶
关键词:叙述者
佛教东传与传统诗学尚空思想的建立
2012年
崇尚"空"的中国传统诗学富于东方特色和理论深度,尚空思想的最初建立与佛教的传入密切相关。佛教传入之前,"空"大都作为一般语词使用,词义最初指称"孔"、"洞"等具体物,后来表示该具体物的特有物态意义,佛教传入中国后,"空"与佛教核心范畴ūnya在内涵上相对应,遂成为s'ūnya的稳定译词,有了范畴意义。苏轼申明佛教之空的诗学地位与价值,使尚空思想在诗学史上首次得到明确而专门的论证。
田淑晶
关键词:佛教诗学
诗学'空'范畴与传统诗学中的尚空思想
在中国传统诗学范畴群中,'空'是包含传统诗学内在精蕴、凸显民族诗学特色的范畴.中国传统诗学肯定'空'、标倡'空',这种对'空'的崇尚充贯文学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语词的基本语义特质是语词发展中不变的要素。“空”由一般语词发...
田淑晶
关键词:传统诗学艺术创作文学范畴
文献传递
想象城市的一种方式——以天津为例
2013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文化研究的兴起,城市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学在介入城市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成为想象和反映城市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文本性"。阅读和理解城市文本,还需从文学开始,比如天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组织天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9名博士专门就这个问题,撰写了一组笔谈,以飨读者。
闫立飞田淑晶王士强孙爱霞罗海燕李进超李小茜丁琪张大为
关键词:文学城市文化符号互动过程辩解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