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玉仙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碳化硅
  • 6篇气化
  • 3篇气化技术
  • 3篇气化炉
  • 3篇煤气
  • 3篇煤炭
  • 2篇多联产
  • 2篇一氧化碳
  • 2篇圆孔
  • 2篇煤气化
  • 2篇煤气化技术
  • 2篇煤炭气化
  • 2篇SIC
  • 2篇
  • 1篇低变质烟煤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电热
  • 1篇迭代法
  • 1篇多孔硅
  • 1篇多热源

机构

  • 14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4篇田玉仙
  • 8篇王晓刚
  • 6篇田欣伟
  • 4篇强军锋
  • 3篇王喜莲
  • 3篇张亚平
  • 2篇强军峰
  • 2篇吴敏焕
  • 2篇龚安
  • 1篇杨易
  • 1篇陈亚军
  • 1篇王刚
  • 1篇炎正馨
  • 1篇王爱民
  • 1篇邵水源
  • 1篇闫东芝
  • 1篇代智杰
  • 1篇华小虎
  • 1篇陈倩
  • 1篇聂丽华

传媒

  • 4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物理实验
  • 1篇煤炭转化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核技术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2005(第...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粉燃烧两相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08年
由于煤粉燃烧受热面区域的气固两相流场测量难度大,为预测煤粉燃烧炉内部流场与两相流浓度场分布规律,以FLUENT为平台,建立了煤粉燃烧炉模型,用PDF来定义燃料成分,气相湍流流动采用标准的k-ε方程模型,气相为无滑移边界条件。颗粒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来离散微分方程,对控制方程的求解采用SIMPLE算法。得到了燃烧炉内部温度场,煤液化率的分布规律及煤粉的颗粒轨迹。揭示了挥发分释放与燃烧的过程,剖析了焦炭的燃烧机理,为煤粉在分解炉内的优化燃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模拟结果有助于煤粉炉改造和节能。
张亚平田玉仙
关键词:煤粉燃烧两相流数值模拟
驻波法之声压极小值测声速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传统的驻波干涉法采用声压极大值测声速,受示波器屏幕尺寸限制,灵敏度差.详细分析了驻波共振干涉法测声速的原理,确定了声压极小值测声速的理论依据.用声压极小值法测定了声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声压极大值法更好操作且误差更小.
田玉仙李绍蓉陈丹龚安杨易
关键词:声速驻波声压
煤的新型气化技术与多联产理论被引量:9
2005年
介绍以煤炭、石英矿资源和电力资源,采用电热还原法生产高纯CO(煤)气并伴生四高SiC栽能新材料的煤的新型气化技术.阐述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研发并实施以煤、电为基础资源实现煤的新型气化生产大气量高纯CO-醋酸-四高SiC栽能新材料产品的多联产理论及意义.
强军锋田欣伟王晓刚田玉仙李晓池邵水源王爱民
关键词:多联产醋酸SIC
甲烷在硅(110)圆孔表面物理吸附特征的对比(英文)
2016年
基于第一性原理广义梯度近似的方法(GGA)对比研究了甲烷分子在多孔硅(110)不同位置分布的圆孔表面物理极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相邻孔的位置分布及其内部吸附的甲烷分子间的作用会影响甲烷在圆孔表面的吸附特征。吸附后甲烷的C-H键布局增加,C-H键长变化很小,圆孔表面硅原子的少量电子转移至甲烷,甲烷成键轨道的态密度的离域性增加。同时发现单个甲烷分子在竖直分布圆孔表面吸附时,甲烷吸附能较大而且系统的结构相对稳定。
龚安炎正馨田玉仙陈倩廖谦闫东芝
关键词:甲烷分子物理吸附多孔硅第一性原理
双热源煤新型气化机理研究
2009年
以煤和石英砂为原料,在自制双热源煤新型气化炉上实现了煤炭新型气化,测试了气化产物,从气化原料的高温结构相变和气化反应过程热力学分析出发,研究了煤新型气化机理。结果表明:双热源煤新型气化的产物除了富含CO的煤气外,还包括大量SiC副产品,其晶相以3C-SiC(77.99%)和6H-SiC(19.28%)为主,煤气中可燃气体浓度为86.9%~90.5%,产率5.0m3/h;气化炉内不同温区,煤气产生原理不同,0~1400℃温区,煤气主要来源于原料干燥和煤热解反应,1400~2600℃温区,煤气主要来源于多孔焦碳与SiO2(l),SiO2(g)及中间产物SiO(g)的电热还原反应,同时伴生副产品SiC;各气化反应阶段所产煤气总量为该时刻所有温区所产煤气总和。
田玉仙王晓刚张亚平吴敏焕王喜莲强军锋田欣伟
关键词:煤炭气化反应机理多热源气化炉碳化硅
多炉芯气化炉轴向温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07年
深入探讨了多炉芯气化炉成倍延长气化时间过程中集气空间内轴向温度分布,分析了集气空间轴向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了煤气"引射"实验,详细研究了煤气排出速率对集气空间轴向温度分布,特别是集气罩内表面温度的影响,为煤气收集过程中集气罩的经济安装提供了技术基础。
田玉仙王晓刚田欣伟强军锋
关键词:煤气化技术引射
低变质烟煤新型气化联产高品质碳化硅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笔者提出了一种低变质烟煤新型气化的方法。以青海石英砂为固体气化剂,将陕北低变质烟煤转化成了较高热值的煤气,研究了混合煤气的组成、浓度、热值、酸碱性、气流量、集气空间气体压力和温度分布等特征参数,分析了混合煤气的用途,探讨了气化时间对SiC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用XRD对25h气化所得SiC副产品的品质和结晶形态进行了分析。
田玉仙王晓刚田欣伟强军峰王爱明
关键词:煤气化技术多联产烟煤煤气碳化硅
电热还原法制备富含一氧化碳煤气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实现煤的高效洁净转化,提出了一种电热还原法制备煤气的新方法.用石英砂和煤为原料,在自制气化炉内制备了以CO为主要成分的煤气,研究了煤种及焙烧原料对该混合煤气的组成、酸碱性和热值的影响,给出了特定实验条件下的气流量和炉内气体压力等参数,用XRD对副产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煤气主要产生于煤热解、硅质原料和碳质原料的电热还原反应,可燃气体浓度为87%-94.9%,富含CO(其最高浓度可达92.2%),煤气热值为11.25-14.87MJ/m3,有弱腐蚀性.气化副产品是SiC,含量为98.37%,其中3C-SiC占77.99%,6H-SiC占19.28%,4H-SiC占1.1%.
田玉仙王晓刚
关键词:煤气煤炭气化碳化硅一氧化碳
蒙特卡罗方法在X荧光无损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4年
探讨了X射线荧光分析(XRF)初测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无损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成都市空气飘尘的铅浓度。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空气飘尘铅平均质量浓度是1.24μg/m3,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结果(1.80μg/m3)相比无显著差异;绘制了Si(Li)探测器相对探测效率曲线;讨论了影响探测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并给出了定量估计。
田玉仙吴丽萍王刚
关键词:X射线荧光分析蒙特卡罗方法迭代法铅浓度
傅立叶变换及其在夫朗和费圆孔衍射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介绍了傅立叶变换理论;用频域分析方法,通过傅立叶变换求解了夫朗和费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将所得结果与文献[1]进行比较发现,二者表面形式不同,但通过空间频率与衍射屏上的坐标之间的坐标变换可得出二者实际一致的结论,且用傅立叶分析法更简单些;求出了几条主要的衍射条纹的相对光强,讨论了它们的位置确定方法,为波动光学中像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田玉仙
关键词:傅立叶变换圆孔衍射频域分析方法空间频率衍射条纹波动光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