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欲晓

作品数:40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哲学
  • 7篇牟宗三
  • 5篇中国哲学
  • 4篇儒家
  • 3篇道德
  • 3篇儒教
  • 3篇身份
  • 2篇道家
  • 2篇新儒学
  • 2篇信仰
  • 2篇学科
  • 2篇儒士
  • 2篇儒学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存在
  • 2篇文化
  • 2篇逻辑
  • 2篇境界
  • 2篇老子
  • 2篇交涉

机构

  • 39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9篇白欲晓
  • 2篇徐小跃
  • 1篇洪修平
  • 1篇陆畅

传媒

  • 5篇福建论坛(人...
  • 4篇安徽大学学报...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宗教学研究
  • 2篇孔子研究
  • 2篇现代哲学
  • 2篇中国哲学史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儒士与儒教士:文化身份与精神类型的探究被引量:5
2014年
对于"原儒"工作,"文化身份"与"精神类型"的研究具有新的意义。"儒"经历改造,至孔子遂有"儒士"的诞生。"儒士"为"志于道"的"传道者"。汉以后的"儒教士"乃"儒教"的文化担纲者,是自觉地为大一统国家进行神义论和道义论证明并致力于政教实践的新型儒者,与"儒士"存在着身份和精神类型的差异。"儒教士"的精神类型,体现为"神义性"的天命信仰与"道义性"的圣教观念的结合,并在不同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加以调适。"儒"之历史性与差异性的问题是西方学界近期研究的热点,笔者做出了批评性的回应,并对"儒"之身份的区分及其译名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白欲晓
关键词:儒士身份
格义探微被引量:6
2008年
"格义"乃中土佛教学者诠解融通佛教思想学说之阶段性方法。本文通过"格义"史实与方法之考述探察,认为"格义"包括注经解经之"配说",名相概念之"拟配",性空逍遥之"炉冶"。法雅"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之概念比配之格义不足以全当"格义"之名,以之为基础所作"格义"之广狭义或基本义与引申义之区分并不恰切。"格义"方法之演进实文化交互之必然。格义方向之正反或顺逆,应于文化交互之历史情景与历史意义上言之。
白欲晓
关键词:格义史实
钱穆、缪钺战国秦汉间“新儒”说述论
2017年
20世纪40年代,钱穆与缪钺就战国秦汉之际的"新儒"展开讨论商榷。钱穆揭橥"新儒"之说,并从宇宙论方面揭示其所受道家哲学的影响。缪钺通过思想史的考察,强调阴阳家对"新儒"及秦汉思想的作用。钱穆和缪钺"新儒"说具有不同的问题意识,也存在着方法论的差异,彼此又有吸收借鉴,对现代儒学研究和当代语境中的"说儒"具有重要意义。
白欲晓
关键词:钱穆
寻绎儒学现代开展的一条流脉——以贺麟纪念唐君毅文为线索
2020年
1980年代贺麟曾撰写《唐君毅先生早期哲学思想》文纪念唐君毅,并借早年发表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说明1940年代自己的儒学思想与唐君毅在方向上有相同之处。本文由这篇纪念文章尝试回溯儒学现代开展的一条具体脉络。在有着相继相承关系的《学衡》《国风》与《思想与时代》三个刊物中,存在着儒学涉入时代思潮而由“边缘”到“中心”的开展面向,通过贺麟与唐君毅的比较,可展现新儒学思想这一流脉的特征以及哲学依据。儒学现代开展这一流脉及其终结值得考量与反思。
白欲晓
关键词:新儒学《学衡》
支愍度与“心无”义新探
2022年
“心无”作为魏晋解空的重要一义,为现代佛学研究所关注。依据《世说新语》肯定支愍度创立“心无”义,仍存在疑问。《世说新语》以“伧人”称谓南渡北人且以“谋食”描述愍度南渡,提供了心无义产生、流布的地域信息。南朝佛教的僧史、经录、题赞皆不言支愍度创心无说,根本原因在于“心无”与“本无”“即色”一样,实有二义。法温《心无论》所言乃“心无”旧义,支愍度乃“心无”新义的初倡者。心无之新旧义,皆肯定“心”(种智、圣智)之观照作用。旧义所谓“心无”指“内止其心,不滞外色”,新义所谓“心无”,强调“心豁如太虚”。心无义与中古思想、信仰有多方面交涉。
白欲晓
“儒教”:中国现代思想中的观念谱系
2011年
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中国思想界关于“儒教”的讨论,已经越出上世纪后期关于“儒教是否是宗教”以及“儒教的超越性何为”等学术论说.出现了“重建儒教”的实践性文化与制度设计。由此也引发了思想界的论争。笔者认为,“重建儒教”的相关争论,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现实动因,值得思考和讨论。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现代思想中“儒教”观念的梳理,说明百年来思想界关于“儒教”的思考与探求,常常是某种时代观念和实践信念的折射。而把握这些折射所形成的观念谱系,对于当下的“儒教”言说有着借鉴意义。
白欲晓
关键词:中国现代思想儒教谱系思想界现实动因时代观
中国哲学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文章基于CSSCI论文标引关键词数据,对2005-2006年中国大陆哲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评价,就哲学学科的自我描述、哲学基本问题研究以及哲学各二级学科的研究热点加以客观描述,并对研究的趋势作出分析。
白欲晓徐小跃
关键词:哲学关键词分析CSSCI
佛道交涉:历史背后的理论观照被引量:2
2005年
儒、佛、道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大课题,然而也是一项聚讼不已的课题。就目前的现状看,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就文献、方法,还是就角度、深度等方面评估,都似乎有些老态龙钟、停滞不前。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在“三教”关系方面素有研究的年轻学者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使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春”。
白欲晓
关键词:交涉佛道佛经翻译般若学黄老
回到儒教自身——“儒教形态”引论被引量:3
2010年
儒教研究需要"回到儒教自身"以寻求关于"儒教"的切己描述。儒教作为"社会存在",是一种公共—集体的"行为方式",具有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观念性和物质性的"结晶化"形式表现自己。"儒教形态"是对儒教结构功能及其历史特征的指认,也包含对儒教得以奠基的存在理解的说明。
白欲晓
关键词:儒教社会存在社会事实涂尔干
修己与治人:戴震理欲观新解被引量:1
2020年
关于戴震的"理欲观",传统研究已经从学术批判与政治批判、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情感主义与智识主义这三个维度展开了丰富而具体的分析,但其中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探究的疑难问题。而通过戴震思想所蕴含的修己与治人的维度,可以重新审视戴震的理欲观,并能对传统研究揭示的疑难问题作出新的诠释。首先,戴震以治人为出发点,不仅将程朱主观性和超越性之"理"改造成客观性和公共性之"理",还将程朱个体性和内在性之"欲"改造成社会性和客观性之"欲"。其次,戴震在修己层面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修身标准,提出"庸德"来作为日常生活中所有民众的修身标准。再次,戴震不以道德标准作士人和庶民的区分,而将宋以来儒士所体贴之天理视为"一己之意见",批判其带来的社会治理危害,开启以知识作为士人和庶民的区分标准,显露出不同于传统的近代意识。
肖芬芳白欲晓
关键词:理欲观社会公共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