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形远

作品数:19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吸虫
  • 17篇血吸虫
  • 14篇血吸虫病
  • 14篇吸虫病
  • 14篇虫病
  • 5篇血吸虫感染
  • 5篇吸虫感染
  • 4篇血吸虫病流行
  • 3篇疫区
  • 3篇疫区人群
  • 3篇再感染
  • 3篇灭螺
  • 3篇扩大化疗
  • 3篇化疗
  • 3篇感染率
  • 3篇
  • 3篇虫卵
  • 2篇钉螺
  • 2篇血吸虫病传播
  • 2篇血吸虫卵

机构

  • 19篇安徽省血吸虫...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安徽省和县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当涂县...
  • 1篇铜陵县血吸虫...

作者

  • 19篇秦形远
  • 15篇汪天平
  • 13篇肖祥
  • 7篇吕大兵
  • 7篇方国仁
  • 6篇徐伏牛
  • 6篇陈大林
  • 5篇何家昶
  • 5篇朱传刚
  • 5篇吴维铎
  • 5篇张世清
  • 5篇梅继德
  • 5篇张功华
  • 4篇李同山
  • 3篇葛继华
  • 3篇汪昊
  • 2篇吴代刚
  • 2篇周利
  • 2篇沈光金
  • 2篇马维聚

传媒

  • 7篇中国血吸虫病...
  • 4篇实用寄生虫病...
  • 4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4篇1990
  • 2篇198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陵县白浪湖区家畜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重要性被引量:5
1989年
本文报告了铜陵县白浪湖区沿湖西村家畜血吸虫病感染及污染情况。结果该区牛、猪感染率为16.9%(35/207)、22.5%(47/209),人群感染率仅1.64%(32/1,953);g粪毛蚴数(有效EPG)分别为0.63、1.19和1.34。按EPD公式推算,宿主每天排出的有效虫卵总数为783,073.9个,牛占62.0%,猪占36.4%,人占1.6%。而1年排入滩地的有效虫卵估计中,家畜共排出82,868,184个,牛占51.7%,猪占48.3%,人若感染者全年排粪于滩地仅有4,566,507个虫卵,占总数的5.2%。滩地实际污染调查结果与推算结果基本相符,均提示:家畜是该区血吸虫病主要的传染源。
汪天平崔新民李同山陆广益管其洲陈大林周莉秦形远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播人群感染率排粪量孵化法感染度
扩大化疗辅以卫生宣教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被引量:3
1992年
为了增强疫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改变不良的卫生行为,自觉参与血吸虫病防治,我们于1989~1991年选择当涂县江心乡泰兴、普集两村为扩大化疗辅以健康教育的试区,进行对比研究。 试区概况 试区地处长江下游,属江心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泰兴村位于洲滩上游,所属滩地钉螺面积46.7万m^2,人口1 027人;普集村位于洲滩下游,所属滩地钉螺面积60.5万m^2,人口880人,两村相距5~6km。
梅继德汪天平何家昶肖祥秦形远张世清吕大兵苏高柏姚振琦韩阳
关键词:扩大化疗钉螺面积卫生宣教流行区血吸虫感染
开发滩涂控制江心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的研究
1995年
开发滩涂控制江心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的研究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芜湖241000汪天平,秦形远,吕大兵,肖详,朱传刚,方国仁,吴维铎,马维聚,罗俊平,徐伏牛和县血吸虫病防治站薛彦金,吴代刚,彭宏传,张邦柱,徐明荣江心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是当前安徽省...
汪天平秦形远吕大兵肖详朱传刚方国仁吴维铎马维聚罗俊平徐伏牛薛彦金吴代刚彭宏传张邦柱徐明荣
关键词:血吸虫病
江滩型疫区人群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1999年
目的研究江滩型日本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化疗后人群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安徽省当涂县一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作为观察试区。追踪观察129例感染者中吡喹酮治疗后虫卵转为阴性的126人在一个感染季节内的再感染情况。同时调查当地螺情和水体感染性变化情况以及居民接触疫水情况等因素;再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基线感染率为13.37%的江滩型日本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患者化疗后,经过一个感染季节其再感染率高达13.49%.基本恢复到化疗前人群感染水平。接触疫水处水体尾蚴密度、年龄、6~9月疫水接触指数、居住地距阳性螺点距离是再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危险度分别为10.396、0.194、3.413、和2.556。结论本研究为提高人群抗再感染的能力和制订预防血吸虫再感染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秦形远肖祥汪昊汪天平张世清张功华汪奇志方国仁朱传刚吴维铎苏高柏姚振琦
关键词:血吸虫病化疗再感染LOGISTIC
江湖洲滩地区初步控制血吸虫病后流行消长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1990年
本文报道经采取不同防制对策,取得不同防制效果后的血吸虫病流行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变钉螺生态环境的纪家坝试区防制效果持久有效,停止干预措施后疫情无回升;以实施灭螺和化疗为对策的董店和三联试区,中止措施后持效2~3年,疫情便逐年回升;单纯化疗的桂畈试区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 根据家畜感染情况和活动特点,认为家畜作为重要传染源,是造成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而自然环境的改变,对疫情的消长有较大的影响。
李同山汪天平秦形远梅继德崔新民陈大林何家昶肖强姜庆五陈明袁鸿昌许维嘉陆广益钟读敏王多先
关键词:防制效果灭螺感染度保虫宿主血吸虫感染
用斑点试验检测血吸虫虫卵抗原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研究表明,血吸虫卵具有强免疫原性,对检测抗体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曾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一株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SM21-3,该抗体能识别分子量20~67KD多个重复表位的虫卵抗原;标记过氧化物酶后,用于夹心法ELISA,
严自助吕再婴王文吴缨徐伏牛秦形远肖祥
关键词:血吸虫虫卵抗原
安徽省1987年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1989年
1987年我省发生了大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对感染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 由省及各流行县、市血防所、站指派专业人员,对确诊病例逐个追访,作个案调查。对全省个案调查卡收集后复核,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共查到677例急性感染病人,均有疫水接触史及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其中505例为病原学确诊,余为免疫诊断阳性结合临床确诊。 一、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677例中。
徐伏牛汪天平秦形远何家昶李同山梅继德陶承国崔新民
关键词:疫水接触史免疫诊断灭螺临床症状
铜陵县白浪湖区基本控制血吸虫病后疫情的纵向监测
1993年
我们于1987~1989年对“六五”期间通过化疗加易感染地带灭螺为对策,达到基本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铜陵县白浪湖试区的疫情进一步作前瞻性观察,结果如下: 试区概况试区位于铜陵、贵池和青阳3县交界处的白浪湖畔,湖水与长江相通,水位主要受长江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为16℃,年均降雨量为1300mm,所选观察对象为沿湖居住的2个自然村和1个县属陶瓷厂,共385户,2323人,耕牛228头,牲猪692头,耕地2347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居民常因下湖打草。
汪天平梅继德秦形远陈大林李同山何家昶肖祥周宗怡许维嘉陆广益
关键词:血吸虫病
人畜扩大化疗结合健康教育及螺点灭螺控制洲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研究
1997年
人畜扩大化疗结合健康教育及螺点灭螺控制洲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研究秦形远1张世清1李启扬1张功华1苏高柏2赵志贤3(1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2410002当涂县血吸虫病防治站3铜陵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洲滩地区水位不能控制,针螺难以消灭,血吸虫病流行难以...
秦形远张世清李启扬李启扬苏高柏张功华
关键词:血吸虫病健康教育钉螺疾病控制
单克隆抗体斑点试验检测血吸虫卵抗原被引量:9
1990年
靶抗原为血吸虫卵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SM21-3标记过氧化物酶后,用于直接法斑点试验检测血清中虫卵抗原。12份感染兔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12份正常兔血清呈阴性反应。8份感染 10 0条及8份感染10条尾蚴的治疗前兔血清呈阳性反应;治疗后1月,血清抗原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3月,部分血清转为阴性,其余几份均呈弱阳性反应。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80份,阳性66份,阳性率为82.5%;检测正常人血清60份,未见阳性反应。上述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而且方法简单易行,肉眼观察结果,适于现场应用。
严自助吕再婴王文吴缨徐伏牛秦形远肖祥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