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娣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小孔径数字化台网资料在短临预报中的运用研究
- 秦嘉政钱晓东张俊伟谢庆茵叶建庆李白基罗娣华
- 该项目为“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重点资助的数字地震研究领域的前沿性课题,课题研究工作中分析处理了大量丰富的小孔径数字台网记录的多次地震序列资料,采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地震学研究技术,从震源物理、孕震物理力学过程、震源参数、地震...
- 关键词:
- 关键词:数字地震学地震预测
- 地震小区划方法的研究
- 蒋乐群李康龙陈敏恭罗娣华蔡绍平刘学军等
- 主要技术内容:1.“96/2/3”丽江地震丽江盆地烈度分布图的绘制。2.丽江盆地流动地震观测、脉动观测和资料分析处理。3.丽江盆地人工地震测深。4.丽江盆地高密度重力测量。5.东川大动态数字化立体地震观测台阵的建立和资料...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震地震观测
- 东川地区深井Q值与频率的关系被引量:2
- 2001年
- 采用东川垂直竖井在-200m、-100m和地面3个台的高精度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用尾波分析方法计算了8个不同频率的介质Q值,发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基本服从函数关系Qc=afb,尾波流逝时间为50-66 s左右,求得-200m处a=140,b=0.89;-100m处a=125,b=0.92;地面台记录的资料a=111,b=0.94.b值较大,表明Qc值对于频率的强依赖关系.1 Hz处的Qc值偏小(接近美国加州的).这些结果表明东川地区为一个较强的构造活动地区.
- 罗娣华蒋乐群秦嘉政蔡绍平
- 用深井观测的地震研究东川地区随深度变化的场地放大因子
- 2001年
- 采用中日合作 ,分别布设于东川垂直竖井中地下 2 0 0 m、 1 0 0 m和地面 3个位置的高精度数字化地震仪记录的地方震资料 (震中距 8.5~ 95km,震级 ML1 .3~ 5.1 ) ,用频谱比的分析方法计算了东川地区不同深度 (- 1 0 0 m和地面 )的场地放大因子 .在 8个频率 (f =0 .75,1 .0 ,1 .5,2 ,3,4,6和 1 2 Hz)上所对应的在 - 1 0 0 m处的 3个分向 (N- S,E- W,U- D)的场地放大因子 (与 - 2 0 0 m处相比 ) ,当 0 .75 Hz≤ f≤ 2 Hz时 ,为 1 .0~ 1 .49;当 2 Hz
- 罗娣华蒋乐群赤松纯平陈敏恭叶建庆蔡绍平刘学军
- 关键词:S波尾波地震资料地震动
- 丽江7.0级地震的余震震源参数研究被引量:8
- 1997年
- 本文从PDR-2数字化近源(62km≤△≤42km)台网记录的丽江余震中初选了74个地震,初定了震中位置,震中方位角。用相应的台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了丽江地震序列的体波谱。对震级25≤M≤57、地震矩2140≤ongMO≤2328的地震,得出了丽江地区地震系列的震源参数;以及P波、S波的ogMO与Md的关系式分别为:ogMOp=062Md+1993;ogMOs=059Md+1961。波谱拐角频率受地震辐射方向的调制,且与接受台站的场地响应有关。P波的拐角频率一般大于S波的拐角频率,平均拐角频率比为fO(p)/fO(s)=13。提出了归一化应力降的概念,给出了W(归一化应力降)随时间的分布。震源平均破袭尺度为400多米。平均震源深度为97km。
- 罗娣华叶建庆陈敏恭蔡绍平刘学军
- 关键词:地震余震震源参数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