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学刚

作品数:826 被引量:1,818H指数:20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0篇专利
  • 38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4篇化学工程
  • 1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63篇农业科学
  • 55篇医药卫生
  • 49篇生物学
  • 34篇理学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文化科学
  • 6篇冶金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0篇葡甘聚糖
  • 62篇污染
  • 54篇降解
  • 53篇共混
  • 51篇纤维
  • 50篇热塑性
  • 48篇木质素
  • 44篇魔芋葡甘聚糖
  • 42篇植物
  • 42篇土壤
  • 40篇乙烯
  • 40篇重金
  • 39篇重金属
  • 39篇
  • 37篇共混材料
  • 37篇发酵
  • 36篇细胞
  • 36篇废水
  • 34篇改性
  • 30篇乳杆菌

机构

  • 628篇西南科技大学
  • 179篇天津科技大学
  • 67篇教育部
  • 24篇四川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药科大学
  • 8篇武汉科技大学
  • 8篇天津市工业微...
  • 5篇青海大学
  • 4篇新疆慧尔农业...
  • 3篇北京有色金属...
  • 3篇中国工程物理...
  • 3篇山东省食品药...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工商职业...
  • 2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2篇南京市江宁医...

作者

  • 825篇罗学刚
  • 151篇林晓艳
  • 122篇张同存
  • 56篇周建
  • 56篇徐东
  • 49篇陈晓明
  • 40篇王楠
  • 38篇胡尚连
  • 37篇张宇
  • 37篇王丹
  • 33篇李中媛
  • 33篇宋亚囝
  • 28篇唐运来
  • 28篇竹文坤
  • 25篇唐永金
  • 24篇曹颖
  • 24篇张红平
  • 23篇何红鹏
  • 21篇陈彦
  • 21篇张永德

传媒

  • 23篇化工进展
  • 16篇环境科学与技...
  • 14篇中华纸业
  • 1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1篇核农学报
  • 1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0篇天津科技大学...
  • 9篇化工学报
  • 9篇中国药科大学...
  • 8篇林产化学与工...
  • 8篇高分子材料科...
  • 8篇中国塑料
  • 8篇纤维素科学与...
  • 7篇食品工业科技
  • 7篇广东农业科学
  • 7篇安全与环境学...
  • 6篇精细化工
  • 5篇食品科技
  • 5篇功能材料

年份

  • 2篇2024
  • 41篇2023
  • 52篇2022
  • 46篇2021
  • 53篇2020
  • 42篇2019
  • 45篇2018
  • 34篇2017
  • 68篇2016
  • 64篇2015
  • 55篇2014
  • 42篇2013
  • 45篇2012
  • 50篇2011
  • 42篇2010
  • 22篇2009
  • 18篇2008
  • 27篇2007
  • 19篇2006
  • 27篇2005
8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光光度法测定尤曼桉中的芦丁含量被引量:3
2005年
尤曼桉是近年从澳大利亚引种的提取芦丁的原料树种。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尤曼桉树枝上不同生长阶段叶片及其树皮中的芦丁含量;并与柠檬桉、本地的大叶桉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芦丁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种的尤曼桉叶片中芦丁的含量在5%~17%之间,叶龄越短,芦丁含量越高;尤曼桉不同单株的叶片平均芦丁含量差异较明显;树皮中的芦丁含量极低,多低于1%;原料处理时干燥温度越高,芦丁含量越低;在60℃下,5h以内,干燥时间对芦丁含量影响较小。
曾荣张健谭向红罗学刚
关键词:芦丁含量分光光度法
竹材丙酮、氨水复合溶剂法木质素高效分离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丙酮、氨水复合溶剂法提取竹材中的木质素,讨论了在不同丙酮、氨水配比、催化剂用量、最高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及液比等条件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丙酮浓度为10%,催化剂用量为3,液固比6∶1,160℃下保温3h,制浆效果最佳。最后,就制浆废液的回收及资源化利用进行了探讨,整个制浆过程无“三废”排放,是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型制浆技术。
廖俊和陶杨邵薇肖洁罗学刚
关键词:丙酮木质素缓释肥
Sr^(2+)在印度芥菜幼苗中的富集、亚细胞分布及贮存形态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为研究印度芥菜对Sr2+的富集、转运特性,解释超富集植物对Sr2+的解毒和富集机理,采用水培法培养印度芥菜幼苗至两片真叶,置于含锶[ρ(Sr2+)167(CK)~350 mg·L-1]的营养液中处理7 d后取样,通过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提取法分离提取植物器官、细胞的亚细胞组分和不同化学形态的Sr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器官(根、茎和叶)、各亚细胞组分及不同化学形态的Sr2+含量。结果显示:印度芥菜各营养器官对Sr2+的富集量为"叶>茎>根",地上部分含量占总含量的84.93%~90.46%,转移系数(TF)达到5.63~9.48;生物富集系数(BCF)达到8.21~12.34;各器官中Sr2+的亚细胞分布主要集中在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中,相对含量达到95.62%~100%;细胞核、前质体、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仅含少量的Sr2+(<2.92%);Sr2+在印度芥菜根中主要以果胶酸盐、蛋白质结合态或吸附态存在,茎、叶中主要以水溶性有机酸盐和一代磷酸盐的形态存在。研究结果表明:质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是印度芥菜根系吸收Sr2+的主要途径,将Sr2+以结合态的形式富集到根部,再以水溶态的形式将Sr2+经茎部转运至叶中贮存;同时,通过细胞壁的阻滞作用,将Sr2+结合固定在细胞壁,并将进入细胞质基质的一部分Sr2+转运到液泡内,暂时或"永久性"存贮;通过区域化分布有效降低了细胞器、胞质溶胶(cytosol)及内含物中的Sr2+含量,极大地减缓了Sr2+对细胞器的功能性损伤,此为印度芥菜对耐受Sr2+胁迫的重要机理之一。
赖金龙杨垒滟付倩何娇陶宗娅罗学刚
关键词:亚细胞分布化学形态印度芥菜
木质素吸附缓释性质及在肥料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4年
综述了木质素的吸附缓释性质,介绍了其作为载体基质材料在肥料中的应用开发研究进展情况,为工业木质素的综合利用和解决造纸行业及由于普通肥料流失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廖俊和罗学刚
关键词:木质素缓释肥料
海洋放线菌WBF7的鉴定及其抗肿瘤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WBF7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抗肿瘤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细胞壁组分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将其发酵液pH调至2、7或10后100℃加热处理1h,研究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其水饱和正丁醇对其发酵液依次进行萃取,研究活性物质的极性;通过MTT法对处理后样品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通过菌种鉴定,将菌株WBF7归属为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其抗肿瘤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且易于被乙酸乙酯萃取。结论海洋放线菌WBF7是第一次从海洋中分离得到的灰略红链霉菌,其抗肿瘤代谢产物稳定性好,大部分极性中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叶亮程沁园那广水罗学刚邢莹莹孟繁雯奚涛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菌种鉴定抗肿瘤RDNA基因
一种载银氧化白及葡甘聚糖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银氧化白及葡甘聚糖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提取白及葡甘聚糖;制备氧化白及葡甘聚糖;将氧化白及葡甘聚糖溶于去离子水中,水浴搅拌形成氧化白及葡甘聚糖溶液,将AgNO<Sub>3</Sub>溶液滴加到氧化...
龙晓燕严全罗学刚
一种低温的木糖苷/阿拉伯呋喃糖苷双功能酶AX543及其基因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木糖苷酶/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双功能酶AX543及其基因。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具有以下性质:最适pH6.0,在pH?5.0-8.0范围内都具有70%以上...
张同存李中媛张明慧马文建罗学刚宋亚囝王楠何红鹏周浩
苍耳果壳基生物质炭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吸附放射性氡气中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苍耳果壳基生物质炭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吸附放射性氡气中应用,包括:将苍耳果壳清洗去除杂质,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450~550℃炭化0.5~1.5小时,自然冷却得到炭化料;将炭化料和活化剂按重量比1~10...
貟朝乐梁珺成周洋罗学刚李琛
文献传递
膨化稻壳对铀及伴生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被引量:1
2016年
对粮食生产中的大量废弃的米稻壳经膨化技术加以改性,通过研究新型吸附对于放射性废水中的核素U6+及伴生重金属Pb^(2+)的吸附特性,考察p H、吸附剂用量、温度、时间和初始浓度等影响吸附的因素,揭示新型吸附剂在吸附过程中的各种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参数以及等温吸附规律。通过实验证明稻壳经膨化改性后对核素U^(6+)及伴生重金属Pb^(2+)吸附效果明显,当p H分别为3、5时,吸附时间为40min时,溶液中U^(6+)和Pb^(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9.10%、96.58%;通过吸附理论拟合研究证明新型吸附剂对U^(6+)和Pb^(2+)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理论。
张永德黄松涛罗学刚宗有莉欧敏华
乙醇胺循环法芦苇高纯木素分离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以浓度为60%乙醇胺的水溶液为溶剂循环蒸煮芦苇以分离木素,木素得率最高可达71.44%;利用凝胶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研究了乙醇胺循环法对高纯木素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胺循环法分离木素重均分子量最高达6234.14,多分散系数在2~2.7之间,分子量范围分布较窄,且受循环次数的影响不显著。
张正光李万利罗学刚
关键词:有机溶剂乙醇胺
共8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