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飞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代谢和排泄
- 本文研究了大鼠静脉注射绿原酸5、20和50mg/kg三个剂量后体内药物动力学变化规律。给药后5分钟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2.79、48.89和164.20μg/ml,180分钟后血药浓度低于Cmax的10倍以下;消除半衰期(...
- 罗飞刘静任霞张洁周莎徐小平
- 关键词:抗癌药绿原酸药物代谢动力学肾脏代谢
- 文献传递
- 绿原酸致敏性的研究
- 为进一步证明绿原酸是否存在致敏性,本文结合绿原酸致敏性文献提出的几种可能的致敏原,包括绿原酸、共存杂质和大分子物质等,采用文献提供的相关方法,设计了高纯度绿原酸及其注射剂与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为对象,采用主动和被动致敏试...
- 罗飞徐小平包旭周莎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绿原酸致敏性透析法大分子
- 文献传递
- 绿原酸联用阿霉素犬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给予Beagle犬绿原酸和阿霉素后犬体内阿霉素的药物物动力学规律。方法 Beagle犬被随机分为阿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静脉给药后采集血样,制备血清,以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色谱柱为Aichrombond-AQ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1mol·L-1KH2PO4-甲醇-乙腈-甲酸(50∶40∶10∶0.1),流速1.0mL·min-1,波长254nm。结果阿霉素0.011~11.4μg·mL-1(r=0.9990)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5.25ng·mL-1。联合用药前后阿霉素均呈二室模型;Cmax为0.457、0.557mg·L-1,Tmax为15、15min,T1/2为18.70、22.79min,Cl为0.029、0.027L·min-1·kg-1,AUC为54.99、59.53mg·L-1·min-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40%。结论联合用药后,绿原酸对阿霉素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无显著影响,但阿霉素清除率略有下降,半衰期及AUC增加,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P<0.05)。绿原酸与阿霉素联合用药,可提高阿霉素的治疗浓度,且半衰期略有增长。
- 赵芹万义罗飞梁贵伦吴晓冬徐小平
- 关键词:阿霉素绿原酸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
- 绿原酸对动物的致敏性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研究绿原酸对动物可能存在的致敏性。方法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用平衡透析法分离提取物中的大小分子化合物;并用HPLC大分子分离柱分离分析含大、小分子的透析内、外液;采用LC-MS分离鉴定产生过敏反应的内液物质的分子量范围。结果透析前提取物中,绿原酸纯度<92%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绿原酸纯度>92%的提取物及其注射剂均未发生过敏性反应;透析后提取物中绿原酸纯度为33.17%的透析内液表现出较强的过敏反应,外液以及纯度99%以上的绿原酸原料药及其注射剂的透析内、外液均未发生过敏反应。结论低纯度绿原酸提取物可引起过敏反应。其中,致敏原与提取物中大分子杂质密切相关。
- 罗飞包旭林大胜杨华蓉周莎徐小平
- 关键词:绿原酸致敏性透析法大分子
- 绿原酸致敏性的综合研究与评价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通过不同纯度绿原酸的致敏试验结果,结合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揭示绿原酸的非致敏原性。方法:设定了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组(绿原酸20%~99%)、注射用绿原酸组、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和注射用绿原酸的透析内液组和外液组、过期和降解后的注射用绿原酸组作为受试药物,以豚鼠和大鼠为受试动物,分别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进行致敏性验证;采用LC.MS法鉴定了透析内液中大分子残留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结果:质量分数高于92%的绿原酸提取物、注射用绿原酸及其降解物和含小分子的透析外液均未发生过敏反应;质量分数低于40%的绿原酸提取物及其透析内液均被LC—MS鉴定出大分子化合物并且发生明显的过敏反应。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均证明了绿原酸没有致敏原性,而低纯度提取物中存在的大分子物质才与致敏反应密切相关。
- 吴晓冬杨华蓉林大胜张洁罗飞徐小平
- 关键词:绿原酸致敏性透析法大分子
- 阿霉素与绿原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相互作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阿霉素和绿原酸联合用药前后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规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阿霉素、绿原酸和联合给药组。HPLC—uV法分别测定各试验组在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模拟出各自的动力学模型。结果阿霉素0.011—10.500ug·ml^-1(r=0.9993)、绿原酸0.252—1260.000ug·ml^-1(r=0.9998)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定量浓度分别为0.011、0.252ug·ml^-1;联合用药后,阿霉素和绿原酸的体内动力学模型均无明显变化,半衰期分别为105.4、48.4min,清除率为0.011、0.001L·min^-1·kg^-1,AUC为167.7、6743mg·L^-1·min,生物利用度为161.7%、109.5%。结论阿霉素与绿原酸联合用药对大鼠的体内动力学模型无明显影响,但阿霉素的清除率和AUC有显著性差异,生物利用度有显著性提高(P〈0.05);联合用药时,可适当降低阿霉素的剂量,以增加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 田信万义罗飞梁贵伦徐小平
- 关键词:阿霉素绿原酸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
- 苹果中绿原酸含量的HPLC法测定被引量:2
- 2008年
-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苹果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AichromBond-1AQ C18色谱柱(150×4.6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92:8,V/V),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23nm。结果显示:绿原酸在浓度为0.268-6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38286X-4391.2,r=0.9991),检测限为0.804ng,定量限为2.68ng;精密度(RSD)为1.67%,平均回收率为101.7%~103.6%;经测定几种苹果果皮和果肉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在20.32~45.98μg/g和63.47~114.32μg/g。因此,本法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苹果中绿原酸含量研究的良好方法。
- 王利冉旭罗飞吴小东梁贵伦徐小平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苹果绿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