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淑媛
- 作品数:62 被引量:125H指数:5
-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格朗特与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提出格朗特对时间序列分析的主要贡献与渊源关系:统计比率的稳定性恰是平稳时间序列的基础背景;差分思想、估计与预测的理念、对数据可信性的处理是格朗特现代时间序列的萌芽思想;分析了格朗特对皮尔逊的学术影响。
- 聂淑媛
- 关键词:时间序列差分
- 研究生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以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以第三产业经济和人均GDP为经济度量指标,以研究生教育和科技创新等为解释变量,构建了31个省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各类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可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硕士的影响效应高于博士),并通过科技创新变量间接推进经济发展。对三大区域进行纵横比较发现,东部整体态势较好,显著优于中部和西部;中西部地区硕士对经济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博士,西部研究生教育和产业结构明显不匹配。
- 聂淑媛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第三产业经济人均GDP省际面板数据
- 从“教教材”到“教好教材”--以人教版“角的比较和运算”为例被引量:4
- 2020年
- 1前言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级)》颁布后,基于新课标编写、修订的各版本教材如雨后春笋.在遵循核心规则的前提下,各版本特色鲜明,许多教师在准备具体授课内容时,通常会收集几种不同版本的教学材料,相互对比加以印证融合,进而做出教学设计.教育主管部门也比较推崇教师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做好校本研究.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既给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1].
- 谈发聂淑媛
- 关键词:校本研究教学材料教育资源授课内容
- “U-G-S”视域下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以学科教学(数学)为例
- 2024年
- 剖析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科学制定“U-G-S”协同培养卓越数学教师的行动策略,包括依托实践基地、一体化联盟合作模式高质量开展实践教学,校内积极搭建卓越数学教师特色教育平台,通过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培训,持续开展多元评价,创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库。在实践层面,以人教版(B版)数学教材高中必修第四册第九章第二节“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为例,结合实际,开展项目式教学,创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 杨继真张之正聂淑媛
-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
- 指数和滑动平均的历史发展探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文章以银行1797年指数尺度序列和1832年滑动平均序列的首次公开为线索,详细分析了指数和滑动平均算法的诞生历程;细致总结了在试验性地揭示变化和数学化的建模过程中,Jevons,Poynting和Hooker等现代统计学家对滑动平均的先锋作用。
- 聂淑媛梁铁旺
- 关键词:时间序列
- 探讨平面束方法在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应用
- 2020年
- 平面束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其应用比较广泛.本文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教改探索,首先介绍平面束的基本概念,其次深入探讨平面束方法在空间解析几何中的巧妙应用,希望能够为教师教学研究工作与学生掌握该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红霞高峰聂淑媛杨继真
- 尤尔建立时间序列线性自回归AR(P)模型的历史过程探析被引量:5
- 2011年
- 文章透过尤尔的生平经历及研究背景,立足于原始文献,从变量差分方法和无意义相关以及时间序列的分类等基础性工作出发,深入探讨了模型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 聂淑媛
- 关键词:AR(P)模型
- 基于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学业质量评价研究
- 2015年
- 为突破当前中小学单纯依据考试总分或平均分进行排序的传统评价方式,选取全面反映德、智、体、美的13个变量为样本,通过案例研究,构建了以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为理论指导、以SAS软件为工具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有助于剖析学生的优势和问题,使学业评价更客观、更全面。
- 聂淑媛谈发
- 关键词:聚类分析SAS软件
- 费曼积分法在一元函数积分问题求解中的应用
- 2024年
- 本文讨论利用费曼积分法求解涉及一元函数的各类积分问题。针对具体算例,详细给出了利用费曼积分法求解定积分、瑕积分和无穷积分的计算过程.
- 韩要闯聂淑媛
- 关键词:定积分瑕积分无穷积分
- 房价与地价、居民消费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SEM模型的分析
- 2016年
- 探究居民消费水平、土地价格与房价波动的内在作用机制,是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我国2003-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以SAS统计软件为工具,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消费、地价与房价的相互作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与地价、房价与消费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双向互动关联性,房价对地价、消费对房价的影响均为正向,且影响程度明显强于地价对房价和房价对消费的作用效应。地价、房价与消费间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且西部地区房价对消费的影响不显著。
- 聂淑媛
-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地价联立方程模型SAS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