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涛 作品数:6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武汉市370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结果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分析武汉市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变应原,以及变应原与性别、年龄、职业、发病部位的关系,为本地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防治和斑贴试验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370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门诊患者进行斑贴试验,计算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发病部位,各种变应原斑贴试验的阳性率,比较变应原阳性率差别。结果 370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76.76%,阳性率居前5位的变应原为硫酸镍(34.32%)、芳香混合物(18.65%)、氯化钴(18.38%)、重铬酸钾(17.30%)及甲醛(12.70%)。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中变应原阳性率各异且不同发病部位的主要变应原也不同。结论性别、年龄、职业及发病部位等因素对变应原的阳性率均有影响;硫酸镍、芳香混合物、氯化钴、重铬酸钾以及甲醛是武汉地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变应原。 陈浩 李文静 黄南 冯伟 胡林涛 王晓龙 祝戎飞关键词:接触性皮炎 变应原 斑贴试验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两种注射部位比较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评估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两种注射部位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研究,将在本中心接受屋尘螨变应原制剂(Alutard)皮下免疫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患者先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然后在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B组30例患者先在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然后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估(VAS)量表评估每次注射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时的VAS评分(1.79±0.93)低于上臂远端1/3外侧(2.76±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上臂三角肌下缘和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治疗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7%和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注射部位患者的疼痛程度均为轻度,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患者的疼痛感觉较上臂远端1/3外侧注射时轻,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故推荐上臂三角肌下缘作为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首选注射部位。 王晓龙 胡林涛 张思 石灿灿 夏琼 雷苗 汪茵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 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 疼痛评估 鸡蛋组分蛋白对临床诊断儿童鸡蛋过敏的价值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质粒转染技术人工合成鸡蛋组分蛋白的免疫原性;鸡蛋组分蛋白与过敏患者鸡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E,Ig E)含量及皮肤试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质粒转染技术人工合成鸡蛋组分蛋白,并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目的蛋白免疫原性。再将待检测组分蛋白和鸡蛋过敏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 E结合,分析各蛋白组分对鸡蛋过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人工合成的鸡蛋组分蛋白(卵类黏蛋白、卵白蛋白、卵转铁蛋白、溶菌酶)检测后仍能表现出较好的免疫原性;鸡蛋特异性Ig E>10 k U/L组的患儿鸡蛋过敏原点刺阳性率明显高于<10 k U/L组(95.5%vs.57.8%,P=0.000 3);卵类黏蛋白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450 nm=0.81和卵白蛋白OD450 nm=0.567为鸡蛋过敏原的主要成分;鸡蛋特异性Ig E(>10 k U/L)含量高的患儿血清中卵白蛋白抗体含量较高,且鸡蛋特异性Ig E含量(>10 k U/L)与血清卵白蛋白抗体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630 9,P=0.002 2)。而鸡蛋特异性Ig E<10 k U/L的患儿血清中卵类黏蛋白抗体含量高。鸡蛋特异性Ig E含量(<10 k U/L)与血清卵类黏蛋白抗体含量也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756 0,P<0.000 1)。结论通过人工合成质粒转染的鸡蛋组分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对今后食物过敏原的纯化有一定价值;鸡蛋组分蛋白对儿童鸡蛋过敏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张书辰 祝戎飞 杨林 张威 李文静 黄南 项宁 汪茵 胡林涛 王晓龙关键词:免疫球蛋白E 皮肤试验 随访系统在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随访系统对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安脱达)的2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入组的29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专职护士每月电话随访;实验组采取随访系统管理,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由系统自动生成随访任务单,对其进行个体化、跟踪式随访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脱失率、治疗准点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脱失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20.3%),注射准点率(96.9%)高于对照组(94.9%)(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4.6%)高于对照组(88.8%)(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随访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脱失率,并提高其满意度。 张思 汪茵 王晓龙 胡林涛 夏琼 石灿灿 雷苗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 随访系统 依从性 满意度 重组烟曲霉抗原4特异性IgE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 2015年 目的拟通过荟萃分析确定血清重组烟曲霉抗原4特异性IgE(rASPf4-sIgE)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相关文献,提取资料进行系统评价,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各研究中rASPf4.sIgE诊断ABPA的准确性指标,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探讨其诊断特性。结果按照纳入标准有10项研究最终入选。rAsPf4-sIsE诊断ABPA的合并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966;阳性似然比为14.682;阴性似然比为0.206;诊断优势比为105.200。结论rASPf4-sIgE诊断ABP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测量血清中rASPf4-sIgE有助于诊断ABPA。分析rASPf4-sIgE结果需与其它临床表现及常规检验结果相结合。 项宁 胡林涛 董翔 祝戎飞关键词: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尘螨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脱失情况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尘螨过敏原疫苗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脱失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采用自制问卷,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的331例患者资料,对治疗期间连续2次未按时接受免疫治疗,且进行电话随访,患者本人或其直接监护人明确表示不再继续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者视为脱失,并分析脱失原因。结果 331例患者中共有57例脱失,脱失率为17.2%,脱失原因包括时间紧张(54.4%)、药物不良反应(19.3%)、症状改善(12.3%)、经济困难(8.8%)、疗效不佳(8.8%)、怀孕(8.8%)。儿童组的脱失比例(13.1%)低于成人组(22.9%),起始期的脱失比例(29.5%)高于维持期(13.4%),儿童组因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脱失的比例(36.0%)高于成人组(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接受尘螨疫苗脱敏治疗的患者脱失率较高。基于脱失原因,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对策和健康教育,以提高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促使患者配合全程治疗,巩固疗效。 王晓龙 汪茵 胡林涛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 脱失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