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军放 作品数:15 被引量:75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2008年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1.0g,qd,银杏叶针20ml,肠溶阿司匹林100mgqd,共14d;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效果及安全性良好。 冯淑曼 腾军放关键词:脑梗死 疗效评价 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及DSA特点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及DSA特点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17例经DSA检查确诊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共9例(52.9%);脑出血表现6例(35.3%);非典型血管病(头晕)2例(11.8%);DSA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病变,烟雾状血管网及侧支循环建立。结论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对于青壮年血压不高,反复出现脑梗死、脑出血,应考虑烟雾病的可能,及早行DSA检查以明确诊断。 黄宝和 腾军放关键词:烟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癫痫患者发病年龄与致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黄圣明 黄希顺 连亚军 贾延劼 张博爱 腾军放关键词:癫痫患者 发病年龄 致病因素分析 慢性脑部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神经元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1 1990年 有关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迄今未见。本文检查并讨论30例成人GBS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一、检查对象 30例系我院近一年余诊断明确的GBS住院病人,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4~50岁,平均31.2岁;均在发病3周内接受检查。对照组36例,男20例。 方桂远 方树友 刘静敏 崔春先 腾军放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电泳 血液流变性 头部水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改善小儿脑性瘫痪智力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评价头部水针穴位注射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智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水针疗法组、肌肉注射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30例,收集同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常规康复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疗法,水针疗法组和肌肉注射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头部穴位注射GM1和肌肉药物注射GM1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测定每位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发育指数(PDI),并检测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阻力指数(RI),同期检测血清NSE和T-SOD的水平。结果:3疗程结束后,三组脑瘫患儿MDI和PDI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水针疗法组相对于其他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水针疗法组血流动力学参数Vs、Vm、Vd明显升高,RI显著降低(P<0.05),肌肉注射组与常规康复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水针疗法组NSE降低,T-SOD升高,其余两组无变化。结论:水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的脑部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发育。 李恩耀 腾军放 赵鹏举 简婕 吴鸿 高水波 翟红印关键词:小儿脑瘫 智力障碍 水针疗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效果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0例确诊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青霉胺组、BMSCs组和BMSCs+青霉胺组,口服青霉胺剂量为每日40 mg/kg,将采集的BMSCs液2 m L+生理盐水100 m L经静脉输注入人体。分别于治疗前后做肝组织病理活检,检测0、4、8、12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变化。结果:BMSCs+青霉胺组肝组织活检肝纤维化明显改善;各组血清中HA、PCⅢ、LN、CⅣ、TIMP-1、MMP-1均持续降低,BMSCs+青霉胺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的改善比其他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联合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纤维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张东锋 王煜姝 腾军放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肝纤维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青霉胺 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减重步行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4周。干预前及干预2周、4周末比较两组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两组起立-行走用时,采用Fugl-Meyer量表与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2周、4周末两组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大(P<0.01),研究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起立-行走用时均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1),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2周、4周末两组Fugl-Meyer量表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有助于加快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速度及起立-行走速度,有效提升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刘少静 腾军放 许玉明 李玉生 张杰文 马建军关键词:脑卒中后偏瘫 减重步行训练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p65,NF-κBp65)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探讨NF-κB和COX-2的损伤作用。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G)13只和模型组(VD)15只,取海马CA1区为观察部位,HE染色观察锥体细胞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NF-κBp65、COX-2的表达。结果与SOG相比,VD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丧失明显,NF-κBp65、COX-2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D大鼠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学习记忆障碍的原因之一。 翟锴华 卢宏 腾军放 王兴萍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核因子-ΚBP65 环氧合酶-2 男性脑梗塞患者血清性激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变的研究 1993年 近年来,性激素在冠心病的病因学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国内报道尚少。为探讨性激素失衡与脑梗塞的关系及其对脂蛋白的影响,我们对37例男性脑梗塞患者血清雌二醇(E_2)、睾酮(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分水平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方桂远 腾军放 张光先关键词:脑栓塞 性激素 高密度脂蛋白 穴位注射疗法对脑瘫幼鼠脑组织及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疗法对脑瘫幼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及肢体运动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颈动脉夹断法制备30只7日龄SD脑瘫幼鼠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针灸组、穴位注射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7日龄SD健康幼鼠为正常对照组。穴位注射组分别于幼鼠左侧顶颞前斜线和右肢穴位处注射药物,针灸组在相同部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束后通过悬吊实验、斜坡实验、拒俘反应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等进行神经行为学的疗效评价。取各组幼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计录正常神经细胞的数量,并检测海马区脑组织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结果:穴位注射组各神经行为学指标均优于模型对照组及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模型对照组和针灸组相比,穴位注射组脑组织中正常神经细胞数量较多,海马区NSE含量较高而血清中NSE水平降低。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瘫幼鼠的肢体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针灸疗法,其机制可能是在穴位与药物双重作用下,受损神经元得以修复,减少了NSE向血液中的渗漏,从而有效地改善脑瘫状态。 李恩耀 腾军放 赵鹏举 简婕 吴鸿 高水波 翟红印关键词:脑瘫 穴位注射 神经行为能力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