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玲

作品数:74 被引量:1,26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专利
  • 2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储层
  • 15篇岩石
  • 13篇油气
  • 10篇纳米
  • 10篇储集
  • 9篇页岩
  • 9篇孔隙
  • 8篇岩石样品
  • 7篇页岩油
  • 7篇盆地
  • 7篇孔喉
  • 6篇电性能
  • 6篇砂岩
  • 6篇橡胶
  • 6篇勘探
  • 6篇钾离子
  • 6篇放电
  • 6篇放电性
  • 6篇放电性能
  • 5篇地质

机构

  • 70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中国石油勘探...
  • 10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74篇苏玲
  • 32篇朱如凯
  • 31篇金旭
  • 30篇李建明
  • 29篇王晓琦
  • 26篇刘晓丹
  • 20篇崔景伟
  • 20篇吴松涛
  • 19篇白斌
  • 17篇孙亮
  • 15篇罗忠
  • 12篇毛治国
  • 10篇邹才能
  • 9篇高志勇
  • 7篇袁选俊
  • 7篇宋中勤
  • 6篇杨智
  • 6篇王月霞
  • 5篇胡海华
  • 5篇李锦山

传媒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第四届中国石...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沉积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学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非常规油气
  • 1篇地球科学
  • 1篇第五届中国石...
  • 1篇第二届非常规...
  • 1篇第五届全国沉...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13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页岩油地下原位加热改质过程中干酪根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页岩油地下原位加热改质过程中干酪根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页岩油岩石样品中干酪根处,获取多个薄片样品和粉状样品;获取各薄片样品在热处理前的第一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和热处理后的第二扫描...
王晓琦金旭焦航李建明孙亮刘晓丹苏玲
岩石溶蚀试验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岩石溶蚀试验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岩石中目标矿物的薄片,其中,目标矿物为多种,且每种目标矿物具有单独的薄片;对每种薄片进行透射扫描,以获取每种薄片的第一透射电子像;对每种薄片进行溶蚀处理;对溶蚀处...
王晓琦李建明金旭孙亮焦航刘晓丹苏玲
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根据所述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其中,...
毛治国崔景伟陈俊飞袁选俊朱如凯高志勇苏玲罗忠冯佳睿张响响
新型HNBR加氢工艺与低门尼产品开发
工业化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加氢工艺,一般分为均相加氢与非均相加氢两种体系。采用RhCl[P(Ph)3]3为催化剂,以氯苯为溶剂进行了HNBR加氢工艺研究,开发出低温(50℃~55℃)进料,90±3℃和7&...
李晓鹏胡海华宋中勤苏玲王月霞
关键词:氢化丁腈橡胶加氢工艺技术创新
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涉及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表征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通过压汞方式、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式将三个具有相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贝雷岩心进行孔喉结构表征,并生成一致密...
白斌邹才能朱如凯罗忠吴松涛苏玲李婷婷崔景伟毛治国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被引量:40
2015年
根据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梳理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沉积储集层研究的需求,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近年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跨重大构造期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新模式,扩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沉积砂体分布规律的新认识促使深水—超深水区与湖盆中心持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深层—超深层储集层发育机理的新认识拓展油气勘探开发深度;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与非常规储集层研究新进展,促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多尺度开发地质建模有效预测剩余油分布。沉积储集层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沉积学理论发展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未来沉积学研究中,应发展传统沉积学、创新细粒沉积学和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为沉积原型盆地恢复、富有机质页岩富集区评价、有利储集层预测和有利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推动沉积学不断创新。
孙龙德方朝亮李峰朱如凯张云辉袁选俊贾爱林高兴军苏玲
关键词:沉积学深水沉积
前陆冲断带构造逆冲动力对沉积充填控制的动力学分析
造成现今前陆冲断带所保留下来的这一系列相似构造样式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喜马拉雅运动机制发生下造山带构造逆冲动力的结果。笔者提出前陆盆地造山带逆冲动力分别由垂直方向的隆升作用和水平方向的前展作用组成。在构造隆升动力为主发育时...
高志勇朱如凯苏玲
关键词:前陆盆地古近系地质构造沉积砂体
狭缝孔原油流动分析模型、装置及模型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狭缝孔原油流动分析模型、装置及模型制备方法。所述狭缝孔原油流动分析模型包括相对设置形成狭缝的两个原油岩石片以及包覆在所述两个原油岩石片外部的包埋材料;其中,所述狭缝的两端暴露在所述包埋材料外部,本发明可提...
王晓琦金旭闫伟鹏李建明焦航刘晓丹苏玲
油气储层中孔隙尺寸分级评价的讨论被引量:27
2016年
常规-非常规油气协同发展引发储集体类型的多样性,品质整体变差,孔隙结构更为复杂,亟需建立相对统一的孔隙结构评价方案,为储层评价与甜点区优选提供技术支持。基于岩石孔隙结构解剖,提出"孔隙结构四分法"评价方案,将孔隙系统分为毫米孔(大于1mm)、微米孔(1~1 000μm)、亚微米孔(100~1 000nm)及纳米孔(小于100nm);明确了不同类型孔隙系统发育位置、流体作用力及流动机理,建立了对应的分析评价技术。解剖了克拉2气田巴什基齐克组常规砂岩、新安边油田长7段致密砂岩、川中大安寨段介壳灰岩、川南龙马溪组页岩4类储层,明确了各储层类型孔隙结构的差异性及不同级别孔隙所占比例,探讨了孔隙结构对储层物性、资源经济性及开发工艺的影响;孔隙结构分级研究需与储层有效性评价紧密结合,特征尺度决定流体相态与作用力,影响流体可动性及油气开发工艺。进一步加强孔隙分级评价关键界限值的研究,完善孔隙结构表征技术的融合,建立孔隙结构与岩性和产能的定量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朱如凯吴松涛崔景伟白斌杨智惠潇冯佳睿苏玲时文王晓瑞
关键词:油气储层孔隙结构纳米孔
原位跟踪表征储层矿物转化的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公开一种原位跟踪表征储层矿物转化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原位跟踪表征储层矿物转化的方法,包括:在储层样本上设置标记区域;获取所述标记区域的矿物组成、矿物含量和矿物分布;对所述储层样本热处理;获取热处理后所述标记区域...
李建明金旭刘晓丹孙亮王晓琦焦航苏玲李晓红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