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朝

作品数:26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滑坡
  • 8篇岩质
  • 7篇岩质滑坡
  • 6篇蚀变
  • 5篇红层
  • 4篇地质
  • 4篇矿物
  • 4篇矿物学
  • 4篇矿物学特征
  • 3篇地质特性
  • 3篇野外
  • 3篇软弱
  • 3篇软弱夹层
  • 3篇蚀变特征
  • 3篇顺层
  • 3篇人工开挖
  • 3篇流量控制仪
  • 3篇开挖
  • 3篇控制仪
  • 3篇降雨

机构

  • 15篇中国地质科学...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安徽省公益性...
  • 2篇成都勘测设计...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南湖实验室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26篇苗朝
  • 12篇石胜伟
  • 12篇张勇
  • 10篇谢忠胜
  • 10篇张涛
  • 8篇沈军辉
  • 5篇梁炯
  • 5篇杜渊
  • 5篇蔡强
  • 4篇魏伟
  • 4篇易靖松
  • 3篇李文纲
  • 3篇刘海
  • 3篇陈卫东
  • 2篇徐久燕
  • 2篇李刚
  • 2篇聂德新
  • 2篇李乾坤
  • 2篇程英建
  • 2篇李金标

传媒

  • 4篇工程地质学报
  • 4篇人民长江
  • 2篇钻探工程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自然资源遥感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强降雨诱发岩质滑坡野外模型试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降雨诱发岩质滑坡野外模型试验装置,包括:降雨系统、雨量计、流量控制仪、人工开挖裂缝、模拟水位线、后缘裂缝水位、人工切槽后用黏土夯实层、天然软弱夹层、稳定基岩层、上部岩体、传感器、排水管、传感器、抗滑桩、...
梁炯石胜伟谢忠胜张涛张勇蔡强苗朝杜渊
文献传递
黏土化蚀变岩与断层泥质物的工程性质对比研究——以孟底沟水电站工程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对黏土化蚀变岩和断层泥质物X射线粉晶衍射、颗分、水理性及抗剪(断)强度等的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黏土化蚀变岩与断层泥质物的工程地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黏土化蚀变岩中主要含有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和石英等,其次为碳酸盐和长石等,其矿物组成、成分与断层泥质物具有相似的特征;颗分及水理性试验显示,黏土化蚀变岩与断层泥质物都以黏土质砾为主,少许为黏土质砂,且二者具有相同的抗剪(断)强度;黏土化蚀变岩按结构面性状可划分为岩屑夹泥型。该研究为划分黏土化蚀变岩的工程性状、评价其可利用性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魏伟沈军辉祝华平苗朝刘海
关键词:矿物学特征物理力学特征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改进U-Net模型的滑坡提取——以汶川地区为例
2024年
滑坡快速识别检测可以满足滑坡灾害的高时效性要求,对灾害损失评估和灾后救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滑坡自动提取方法提高滑坡检测的精度。该方法使用目标区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面向对象多特征变化向量分析法(robust change vector analysis,RCVA)提取的变化特征作为模型输入,设计结合密集上采样和非对称卷积的U-Net模型提高滑坡识别精度。以四川省汶川地区作为研究区,设计试验测试了不同数据组合和不同方法得到的像素级滑坡分割精度,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改进的U-Net模型可以取得更好的分割结果。
白石唐攀攀苗朝金彩凤赵博万昊明
关键词:滑坡
雅砻江甲西滑坡倾倒弯曲-拉裂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边坡地质结构模型,用模拟重力场条件的底摩擦模型试验、二维离散元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雅砻江甲西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甲西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为逆向层状结构岩体向临空面倾倒弯曲、层间相互错动形成贯通拉裂缝失稳下滑的典型倾倒弯曲-拉裂式。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在暴雨等作用下中-陡倾层状岩体、高陡坡型、河谷下切临空条件及倾外节理发育有发生滑动复活的可能。
苗朝沈军辉杨佳丽徐久燕
关键词:数值模拟
川东红层岩质滑坡变形演化阶段识别方法
川东红层岩质滑坡变形演化阶段识别方法,包括确定调查区内的孕灾背景条件,主要地质灾害问题及受控因素;通过调查区内的典型案例调查研究,确定调查区内的大型、特大型顺层岩质滑坡的变形演化阶段及每个变形演化阶段的识别标志特征;建立...
张涛张勇石胜伟谢忠胜苗朝易靖松
文献传递
基于时间序列InSAR技术的川东红层滑坡识别及变形规律被引量:11
2019年
针对川东红层滑坡典型易发区域,采用小基线集( SBAS)时间序列的 InSA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方法进行了解译,并采用 Google Earth 可视化展示,有效圈定并复核了潜在隐患区域。提取了采矿引起斜坡失稳及牛马场滑坡的变形位移曲线,揭示了其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解译区滑坡基本都发育在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欠稳定和红色不稳定区域,区域形变位移值大小与滑坡发育比例成正比关系,35%的解译面积滑坡发育比率可以达到 70%以上。同时通过野外调查发现 4 个潜在不稳定隐患斜坡,极大地提高了红层滑坡的早期识别能力。InSAR解译显示研究区西北区由采矿引起的斜坡失稳,与干涉图上的条纹位置对应较为一致,形变位移最大能达到视线向 20 mm/a;牛马场滑坡范围均为垂直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和红色解译点,变形位移曲线显示滑坡发生前已经处于蠕变变形阶段,累计变形量可以达到 500 mm 左右。
苗朝石胜伟张勇易靖松
一种强降雨诱发岩质滑坡野外模型试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降雨诱发岩质滑坡野外模型试验装置,包括:降雨系统、雨量计、流量控制仪、人工开挖裂缝、模拟水位线、后缘裂缝水位、人工切槽后用黏土夯实层、天然软弱夹层、稳定基岩层、上部岩体、传感器、排水管、传感器、抗滑桩、...
梁炯石胜伟谢忠胜张涛张勇蔡强苗朝杜渊
大岗山坝区辉绿岩脉蚀变泥化特征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脉蚀变泥化问题,在系统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探讨了蚀变泥化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并结合区域地质环境分析了蚀变泥化岩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坝区SN向辉绿岩脉劈理化强烈,蚀变泥化带发育,且主要集中发育于岩脉与花岗岩接触面及内部强烈劈理化部位。蚀变泥化岩松散易碎,具有塑性高、含水量高、重度低及中等压缩性等物性特征。X衍射和扫描电镜显示蚀变生成了大量的黏土矿物,且具有多孔隙空洞的微观结构特征。富含辉石等暗色矿物和热液交代、多期次的构造挤压错动及浅表生风化作用构成岩脉蚀变泥化的主要原因。
苗朝沈军辉李文纲李金标陈卫东朱柯俊
关键词:辉绿岩脉
大岗山坝区花岗岩蚀变特征及工程地质特性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大岗山高拱坝坝区花岗岩在多期次蚀变作用下形成多种蚀变岩类,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室内岩样分析以及宏观-微观对比,查明了蚀变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及矿物学特征,并结合现场试验对其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区域复杂的构造环境造就了坝区花岗岩的不同种类和程度的蚀变,蚀变类型有热液交代、动力构造和次生风化蚀变;蚀变岩受构造影响较大,主要发育分布在断层和节理密集带附近,X衍射数据表明蚀变生成了一定量的黏土矿物绿泥石;蚀变花岗岩纵波波速和变形模量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弱化了岩体质量。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大岗山坝区地质力学特性及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基础依据。
苗朝沈军辉李文纲李金标陈卫东
关键词:矿物学特征工程地质特性
一种强降雨诱发岩质滑坡野外模型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降雨诱发岩质滑坡野外模型试验装置,包括:降雨系统、雨量计、流量控制仪、人工开挖裂缝、模拟水位线、后缘裂缝水位、人工切槽后用黏土夯实层、天然软弱夹层、稳定基岩层、上部岩体、传感器、排水管、传感器、抗滑...
梁炯石胜伟谢忠胜张涛张勇蔡强苗朝杜渊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