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晓强

作品数:100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领域

  • 78篇核科学技术
  • 12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4篇中子
  • 19篇探测器
  • 16篇裂变
  • 14篇脉冲堆
  • 13篇中子探测
  • 11篇中子探测器
  • 11篇脉冲
  • 8篇蒙特卡罗
  • 8篇半导体
  • 7篇瞬发
  • 7篇反应性
  • 7篇
  • 6篇蒙特卡罗模拟
  • 6篇快中子
  • 6篇反应堆
  • 5篇瞬发中子衰减...
  • 5篇中子注量
  • 5篇核反应
  • 5篇核反应堆
  • 5篇半导体探测器

机构

  • 96篇中国工程物理...
  • 12篇四川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3篇南京电子器件...
  • 1篇北京应用物理...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洛阳船舶材料...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核工业二...

作者

  • 99篇范晓强
  • 31篇刘晓波
  • 26篇蒋勇
  • 22篇谢奇林
  • 17篇杨成德
  • 13篇李兵
  • 12篇高辉
  • 11篇吴健
  • 11篇邹德慧
  • 11篇卢伟
  • 9篇荣茹
  • 9篇杜金峰
  • 8篇尹延朋
  • 7篇梁文峰
  • 7篇鲁艺
  • 6篇李俊杰
  • 6篇胡永波
  • 6篇徐家云
  • 6篇李正宏
  • 6篇郭海兵

传媒

  • 14篇核动力工程
  • 14篇强激光与粒子...
  • 12篇原子能科学技...
  • 10篇核电子学与探...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第五届反应堆...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核科学与工程
  • 2篇载人航天
  • 2篇中国核学会2...
  • 2篇第五届反应堆...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同位素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现代应用物理
  • 1篇第十届全国蒙...
  • 1篇全国第四届核...
  • 1篇北京核学会第...
  • 1篇第九届全国固...
  • 1篇第三届全国核...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1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裂变链引发概率的直接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讨论了判断持续裂变链引发的理论依据,利用基于Geant4toolkit开发的蒙特卡罗直接模拟程序,计算了一系列测试几何和超瞬发临界5c/的GodivaⅠ反应堆内持续裂变链的引发概率。结果表明,蒙特卡罗直接模拟计算的结果与Mercury程序及确定性理论结果均一致。
谢奇林刘汉刚杨成德贺仁辅范晓强
沟槽型硅微结构中子探测器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微结构参数、填充致密度等因素对沟槽型微结构半导体中子探测器(MSND)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沟槽型MSND的优化设计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沟槽间距的增加,MSND的探测效率呈下降趋势;当沟槽间距固定时,存在最优的沟槽宽度使得探测效率最大化;沟槽深度越大,探测效率越高。沟槽宽度和沟槽间距为15μm和5μm是一对优化的参数组合,可保证较高的探测效率和较平稳的系统甄别阈-探测效率曲线。当系统甄别阈取300keV时,沟槽宽度、间距和深度分别为15,5μm和200μm时的MSND热中子本征探测效率可达37.77%,与平面探测器相比提高了9.2倍;对137 Cs源662keV伽马射线的中子-伽马射线甄别比可达4.1×103,与平面探测器相比提高了23.7倍。本工作从理论上证明了MSND可解决传统平面型半导体中子探测器探测效率低的难题,同时可保持半导体探测器中子-伽马射线甄别容易的特点。
吴健甘雷蒋勇李俊杰李勐邹德慧范晓强
关键词:中子探测硅探测器
基于中子多重性方法的^(252)Cf中子强度测量算法及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252 Cf中子发射强度的获取在核技术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测量其绝对发射强度,分析了一种可能的替代测量算法,该算法基于252 Cf自发裂变的中子多重性分布,并结合中子在测量系统内的衰减时间行为,在不依赖测量系统探测效率和被测样品任何信息的条件下,可给出其中子强度测量值。利用5个252 Cf镀膜中子源在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上进行了实验测量,通过测量算法获取的中子强度值与账面记录值最大相对偏差为1.41%,其结果初步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陈利高龚建王侃谢奇林刘晓波范晓强
临界装置实验大厅散射中子分布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通过MCNP5程序对实验大厅内不同散射体产生的散射贡献及散射中子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散射中子强度随离开临界中子源距离先呈减小趋势,在接近大厅墙壁处则出现增加,呈现明显的"W"形状。同时设计并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模拟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的趋势相同,证明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李欢张翼徐家云杜金峰范晓强
关键词:散射特性蒙特卡罗模拟
裂变偶的发展与应用
2005年
裂变偶是70年代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强中子辐照下裂变物质温度时间关系的快响应小型中子探测器。这种探测器最突出的优点是响应快、体积小,主要应用在脉冲堆爆发脉冲时瞬时温升测量和动态的中子场"点"注量测量等领域。裂变偶的制作技术目前在美国已经相当成熟,并已大量将裂变偶应用于脉冲堆以及核爆中子场的监测领域。国内这项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介绍了裂变偶测量原理、制作工艺和国内外发展现状。
黄义超范晓强卢伟
关键词:裂变中子辐照脉冲中子探测器
含反射中子的快脉冲堆中子动力学方程研究
提出了含有反射中子的快脉冲堆中子动力学方程,并据此开展了快脉冲堆在超瞬发临界状态下产生脉冲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反射中子增加了反应性和脉冲产额,由于反射中子使脉冲波形展宽,波形也不再对称。
李兵鲁艺卢伟李勐梁文峰谢奇林范晓强
文献传递
用于快中子能谱测量的^6LiF夹心半导体谱仪
2012年
本文介绍了6LiF夹心谱仪的测量原理、自行设计研制的6LiF夹心半导体谱仪探头结构及电子学系统组成等。在热中子场中测试了夹心谱仪的性能,获得了α粒子峰、T粒子峰及"和"峰在多道上的位置与能量分辨率,并用T粒子与"和"峰两个能量点的峰位对谱仪系统进行了能量刻度。分别用效应探头和本底探头测量了临界装置表面的效应谱和本底谱,当效应探头采用的6LiF镀层质量厚度为186μg/cm2时,6LiF夹心谱仪对热中子的能量分辨率为363keV,测量中子最佳能区为0.3~7.5MeV,在该能区内,本底谱约占1%。
蒋勇李俊杰张涛范晓强郑春
关键词:能量分辨率
5¢持续裂变链引发的零维蒙特卡罗模拟
谢奇林范晓强
文献传递
计算物理中物体几何描述的一种三维可视化检验方法
2000年
在计算物理中 ,物体的几何描述和输入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我们针对几何描述的特点 ,通过改进三维视像变换方法 ,采取特殊的消隐技术 ,运用伪彩色、明暗等技术和OOP方法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几何描述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为几何描述的正确性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检验手段 .
范晓强徐家云白立新张一云
关键词:计算物理三维可视化计算机技术
用Rossi-α法测量快临界装置瞬发中子衰减常数α被引量:2
2001年
阐述了用 Rossi-α法测量瞬发中子衰减常数α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及条件。用 BF3计数管作为探测器 ,采用时间延迟符合的测量方法 ,测量得出了实验室快临界装置在缓发临界时的瞬发中子衰减常数 αc,其值为 0 .835( 1± 0 .5% ) μs-1,并在次缓发临界以下 0~ 1$次临界度范围内测得多个点的 α值 ,通过外推再次得到 αc,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最后给出 :αc=0 .835± 0 .0 0 4
范晓强李兵邓门才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