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秀芳

作品数:83 被引量:2,085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9篇汉语
  • 19篇语义
  • 15篇句法
  • 14篇词汇化
  • 10篇法化
  • 9篇主观化
  • 9篇现代汉语
  • 9篇词法
  • 8篇语法化
  • 8篇古汉语
  • 8篇副词
  • 7篇动词
  • 7篇虚词
  • 7篇语篇
  • 7篇上古
  • 7篇主观
  • 6篇上古汉语
  • 6篇评价性
  • 6篇主观性
  • 6篇类型学

机构

  • 72篇北京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4篇教育部
  • 1篇北京华文学院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作者

  • 81篇董秀芳
  • 1篇王明娟
  • 1篇邱丽媛

传媒

  • 7篇汉语学习
  • 7篇语言科学
  • 6篇中国语文
  • 4篇世界汉语教学
  • 4篇辞书研究
  • 4篇语言研究
  • 4篇汉语学报
  • 4篇历史语言学研...
  • 3篇古汉语研究
  • 3篇当代语言学
  • 3篇语言学论丛
  • 2篇语言教学与研...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语文研究
  • 2篇汉语史研究集...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民族语文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钦州师范高等...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被引量:171
2004年
本文分析了现代汉语中附在连词和副词后的“是”字的性质 ,认为“是”正在变为一个词内成分 ,其源头是作为判断词或者焦点标记的“是”。“是”从指代词变为判断词、从判断词变为焦点标记是语法化 ,从判断词 (焦点标记 )变为词内成分是进一步语法化。这种进一步语法化造成了一批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连词和副词 。
董秀芳
关键词:判断词连词副词
词语隐喻义的释义问题被引量:10
2005年
本文较为全面地调查了《现代汉语词典》中词语隐喻义的处理方式,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系统分析了隐喻义与字面义相区别的不同表现, 并基于实际应用中词义的识解问题提出了在词典中更为系统与合理地处理隐喻义的建议。
董秀芳
关键词:隐喻义词典释义
形态学研究的新视角--《Edinburgh评价形态学手册》评析被引量:2
2022年
《Edinburgh评价形态学手册》首次系统汇编了评价形态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语料,全面介绍了评价性形态的跨分支、跨学科研究视角,收录了52种语言的评价性形态描写语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语料支持,也为汉语和汉藏语系的形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文章逐节概述了该手册的主要内容,简要评析了该手册的理论价值和编写特点,也指出了手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尹会霞董秀芳
关键词:类型学
动词后虚化完结成分的使用特点及性质
汉语动补结构中的一些补语成分发生了虚化,变成表示完结的成分,但仍有一定的词汇语义,虚化程度低于体标记。本文将这类成分称为虚化完结成分。虚化完结成分有些必须与动词共现,有些则不必,出现的强制性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动词的情...
董秀芳
关键词:完结动补结构词汇化
文献传递
评价形态学视角下汉语方言动词的形态特征研究
2023年
文章在评价形态学视角下,考察了汉语方言动词EM的形式和意义、语法和语用特征、区域分布特征、形成原因等问题。汉语方言动词的评价性形态比较发达,表达形式主要有后缀、前缀和重叠形态,表达的意义主要有反复、短时、尝试、随意等。其语法特征包括:与“体貌”范畴、“复动”范畴存在交融,但是相互独立;不改变词基的词类范畴,但改变词基的次范畴化特征;违反单一词基假设;违反阻断效应;部分能产,作用的词根有明显限制;允许多种形式叠加使用;历时来看有词汇化倾向。其语用特征包括:口语性、可选性、主观性、多功能性。其区域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大,动词EM后缀主要分布在北方官话的“中心区”,动词EM前缀主要分布在晋语区,动词EM重叠形态主要分布在南方方言区。最后,从汉语自身演变和语言接触两个角度,对汉语方言动词EM区域分布特征的成因和后缀的来源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尹会霞董秀芳
关键词:动词汉语方言主观化
从谓词到体词的转化谈汉语词典标注词性的必要性被引量:11
1999年
0.引论对比汉语词典和其他语言的词典,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汉语词典提供的语法信息特别少。我们以1993年版《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和《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修订...
董秀芳
关键词:标注词性谓词性成分汉语词典语法信息《朗文当代英语词典》
从指别到描述被引量:12
2018年
在汉语史上,有一些名词从指称具体的事物演变为了描述与这种事物相关的性质或状态,从而由名词演变成了形容词。这种语义演变可以概括为从指别到描述,其演变机制既涉及转喻,也涉及词汇主观化。这种语义演变虽然造成了词性的变化,但是在词形上经常没有任何改变,从而造成了一些名词和形容词的同形或者说一词中包含名词义项和形容词义项的现象。从名词演变为形容词的一条途径是:名词先从外延意义发展出内涵评价意义,然后出现在定语位置,最后进入谓语位置。此外,有一些动词从指称具体的动作行为演变为了描述与这种动作行为相关的性质或状态,从而由动词演变成了形容词。这种语义演变与从名词变为形容词的演变在类型和机制上是平行的,且二者有相似之处。汉语中原生的形容词较少,原生形容词一般表示客观性状,由名词或动词演变而来的形容词多表示主观性状。由于汉语没有多少形态标记,因此与英语相比,更容易发生从指别到描述的演变,从而导致了较多的名形同形和动形同形。
董秀芳
关键词:语义演变名词动词形容词指别
反问句环境对于语义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在汉语发展史上,很多形式的语义变化都是在反问句环境中发生的。这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在反问句中发展出表示建议或规劝的副词;(2)在反问句中发展出具有意外意味、表示逆向连接的话语标记以及表示不确定性的副词性插入语;(3)在反问句中发展出疑问副词;(4)在反问句中发展出强调副词。在反问句中发生的这些语义变化都与反问句的否定和反诘语气有关。反问句的否定性使一些成分的语义发生了由肯定向否定或由否定向肯定的转移。反问句的反诘语气可以被某个句中成分所承载并进一步变成表示一般疑问的标记,反诘语气可以看作一种强调,反问句就是一种加强的否定形式,所以在反问句中可以发展出强调标记。
董秀芳
关键词:反问句语义变化隐含义语义化
上古漢語中的重疊及其演變:ABB式形容詞詞法模式的歷時形成被引量:3
2021年
AA式疊音詞在上古漢語中已經出現,主要是作爲實詞使用。上古漢語中的疊音詞很多在後代消失了,有的作爲習語的組成部分保留下來,有的在後來發展爲複合詞的組成部分,有的進一步發生了詞法化,變成了形容詞的詞綴。重疊形式變爲形容詞詞綴並廣泛使用是唐代以後的事。本文主要討論ABB式形容詞詞法模式的歷時形成過程及機制,並指出其中的疊音後綴從性質上看屬於評價性形態,具有較强的主觀性。考察評價性形態的形成與演變是漢語語法化研究的一個獨特的待開展的方面。
董秀芳
汉语语篇中的插叙标记及其演变被引量:6
2020年
本文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篇中的插叙标记及其演变。上古时期,语篇中的插叙标记是"初",近代汉语中的插叙标记主要是"原来"(最初写作"元来")。这两个插叙标记原本都是指示过去时间的,而且指示的是起始时间。"原来"从插叙标记用法中获得了解释功能,并逐渐句法化,变为一个句子层面的副词。本文还讨论了"初"与"昔"的差异,指出词汇语义相近的成分可能发展出不同的篇章功能。
董秀芳
关键词:话语标记插叙叙事语篇副词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