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黎君
-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江西鄱阳湖湖口水域船舶通行对长江江豚发声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江西鄱阳湖是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重要栖息地,湖中栖息着约400头江豚。多年的观察表明,船舶交通是鄱阳湖中江豚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为了评估船舶通行对长江江豚发声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了解船舶通行期间及其前后江豚的发声和行为特征,作者于2007年6月27日—7月1日在江西鄱阳湖湖口水域采用固定被动声学系统,即安装在监测点(29°42′38″N,116°11′11″E)的一套水下声学数据记录系统,对周边通行船舶的水下噪声及江豚声纳信号脉冲事件进行了定点监测和记录,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和统计分析。在整个监测的109h中,声学记录仪共记录到船舶494艘,江豚声纳脉冲串信号13413个。船舶出现与江豚出现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r=0.029,N=6550,P<0.05);船舶出现与江豚相邻脉冲串的时间差为(49.1±62.8)s,并且小于60s的占72.9%,同时,船舶经过之前和之后,该时间差未有显著性差异(Z=0.370,P>0.05);当有船舶经过时,江豚的发声频次显著降低(Z=10.050,P<0.05),但脉冲串持续时间、脉冲间间隔变化不显著(Z=0.275,P>0.05;Z=0.119,P>0.05);船舶通行之前和之后,江豚的发声频次、脉冲串持续时间、脉冲间间隔的差异性均不显著(χ2=5.255,P>0.05;χ2=3.511,P>0.05;χ2=5.155,P>0.05);在船舶经过时,江豚对游动方向没有明显的选择性(χ2=0.861,P>0.05)。基于分析结果推测,在狭窄水域中江豚躲避船舶干扰通常采取"临时性"策略,而非长距离逃避。由于鄱阳湖湖口水域水道相对狭窄,尽管研究的结果表明江豚对船舶有一定的敏感反应,但是在相对狭窄的水域中,江豚躲避船舶的行为难以充分表现。另外,江豚对该水域中高密度航行船舶的噪声可能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导致当遭遇船舶时,江豚的声行为反应不十分强烈。因此,建议有必要在不同尺度的水体中采用声学数据记录仪继续开展类似的观察,以进一步了�
- 董首悦董黎君李松海木村里子赤松友成王克雄王丁
- 关键词:发声行为
- 打桩水下噪声对长江江豚影响初探被引量:13
- 2015年
- 人类活动,如打桩、船舶、声纳、水下爆破,产生的水下噪声可能潜在影响着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1]。其中,噪声污染对鲸类动物的影响尤其需要关注。众所周知,鲸类动物是发声分类明显的群体,它们已经进化成高度依赖声音进行诸如交流、远距离感知环境、巡游、在不透明介质中发现猎物等生存活动的物种,而长时间暴露于噪声中可能会对这些重要功能产生不利影响[2,3]。
- 时文静王志陶方亮董黎君王士勇王丁王克雄
- 关键词:TTS听觉掩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