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惠荷

作品数:2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螺旋体
  • 15篇钩端螺旋体
  • 10篇螺旋体病
  • 10篇钩端螺旋体病
  • 6篇莱姆
  • 6篇莱姆病
  • 5篇动脉
  • 5篇动脉炎
  • 5篇神经系
  • 5篇神经系统
  • 5篇脑动脉
  • 5篇脑动脉炎
  • 4篇神经系统病
  • 4篇神经系统病变
  • 4篇系统病变
  • 4篇柯萨奇
  • 4篇病变
  • 4篇病毒
  • 3篇中西医
  • 3篇中西医结合

机构

  • 19篇蚌埠医学院
  • 7篇蚌埠市第一人...
  • 5篇蚌埠市第二人...
  • 3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 1篇凤阳县第一人...
  • 1篇泗县人民医院
  • 1篇蚌埠铁路中心...
  • 1篇安徽省固镇县...
  • 1篇安徽省凤阳县...

作者

  • 27篇蒋惠荷
  • 22篇李英欣
  • 11篇陈艺林
  • 7篇邓爱琼
  • 4篇郭兆美
  • 4篇顾丽英
  • 4篇马登宏
  • 4篇陈艺琳
  • 3篇朱德明
  • 3篇刘晓林
  • 3篇宋文英
  • 2篇吴国林
  • 2篇江振友
  • 2篇产美英
  • 2篇黄文琪
  • 2篇张李群
  • 2篇杨勇敏
  • 2篇吴俊英
  • 1篇吴国林
  • 1篇庄雷

传媒

  • 12篇中国人兽共患...
  • 9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河北医学
  • 2篇安徽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0
  • 6篇1999
  • 6篇1997
  • 5篇1996
  • 4篇1995
  • 3篇199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30例分析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分析30例钩端螺旋体(钩体)病脑动脉炎的临床资料,认为本病可能与钩体或钩体L型直接损伤脑血管有密切关系;Ⅲ型变态反应及内毒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也有一定作用。甲硝唑疗效优于青霉素,且能减少本病发生。
张李群邓爱琼蒋惠荷杨勇敏陈艺林李英欣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甲硝唑
柯萨奇B组病毒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临床探讨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BvirusesCBV)所致神经系统病变目前报道较少,其实并非少见。主要因其感染后多系统损害症状复杂,很难使人们确诊为神经系统病变,如不早期确诊及时治疗,个别病人可导致失明或致残。方法所有可疑本病患者均经CBV抗体IgM、IgGI-Ⅳ型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CBVI-Ⅳ)抗原分别检查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包括IgM和IgG)IgMI:100·IgG1;800或1:1600视为阳性。结果9例病人IgM1:100、IgG1:1600阳性,5例IgM(-)、IgG1:1600阳性确诊为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结论以上病人均给抗病毒和脑细胞活化剂治疗一个月,临床体征消失,头颅CT扫描转正常。临床实践证明病原学血清诊断是唯一先决条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已是公认的一种可靠快速可取的诊断方法。
宋文英郦忆文蒋惠荷陈艺林李英欣
关键词:B组病毒柯萨奇病毒神经病变
钩端螺旋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18例报告被引量:2
1993年
钩端螺旋体(下称钩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系钩体感染后罕见而严重神经系统后发症,该并发症致残率高。我科1988年6月至1991年12月收治18例,现就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侧、女2例;年龄2~55岁,其中≤10岁8例、11~60岁5例;21~30岁2例,45~55岁3例。1~3月发病4例,5~10月发病14例(其中7~8月占8例)。17例来自钩体病流行区农村,1例工人。本组均有疫水或疫源接触史。
马登宏蒋惠荷朱德明吴国林刘晓林顾丽英李英欣凃仲连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多发性神经炎并发症
儿童钩端螺旋体病后发癫痫34例诊治探讨
1995年
钩体病后发癫痫系钩体感染后引起的神经系统后发症,有许多病例发生呈隐性或轻型感染,不出现典型的急性期症状,而神经系统后发症为其唯一临床表现。钩体病后发癫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单纯抗癫痫治疗而未作病原治疗,易致复发,现将我们近年来经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或病原学证实的34例钩体病后发癫痫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34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14岁,6例为城市儿童,28例为农村儿童,均有与猪或狗的接触史,患儿发病前无典型的钩体病史。 (二)临床表现:失神小发作24例、头痛型6例、腹型癫痫4例,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可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1~2天,发作频率不定,发病时间最长为2个月,最短的3天。 (三)实验室检查: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首次MAT效价达1∶200者9例、1∶400 23例、1∶800 2例,血培养钩体阳性6例,钩体L型培养阳性4例,经抗钩体治疗一个疗程后MAT效价均有所下降,3个月复查MAT转阴9例,半年复查MAT转阴性27例。 (四)脑电图、脑地形图、CT检查:34例患儿中27例脑电图报告有痛性放电,7例患儿脑地形图出现有痫性放电,34例中有8例患儿同时做CT检查均提示局灶低密度改变。 (五)治疗与疗效 对于确诊的患儿给予青霉素10~25bu/kg/天与甲硝哒唑16~Z5mg/kg/天静脉滴注12天为一疗程,
陈艺林蒋惠荷李英欣张勤徐家丽杨勇敏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癫痫儿童
莱姆病4例
1997年
莱姆病4例邓爱琼蒋惠荷黄文琪芦艳陈艺琳李英欣莱姆病是由柏氏螺旋体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引起多系统脏器受损,临床上极易漏诊。现将我科诊治的4例予以报道。例1女,24岁。病前在大别山区经商。1994年9月初因右下腹痛在当地医院拟“急性阑尾炎”手术...
邓爱琼蒋惠荷黄文琪芦艳陈艺琳李英欣
关键词:莱姆病病例报告
补体系统在抗钩端螺旋体感染中的作用
1997年
本文报告感染构端螺旋体的豚鼠及正常豚鼠血清补体50%溶血(CH50)及血清对中性粒细胞(PMN)的趋化作用。结果显示感染组CH50明显降低,血清对PMN的趋化能力明显提高(P<0.01);经青霉素治疗后补体活性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补体系统参与了抗钧端螺旋体的感染,并对变态反应的免疫病理损伤有一定作用。
吴俊英陈艺林祖莹蒋惠荷李英欣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补体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慢性胃炎探讨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报道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及慢性活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查HP血清抗体IgG。结果:乙酰螺旋霉素加甲硝唑和中药方剂“六磨汤”治疗30d,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继续服中药满40d开始停药,30d后复查HP血清抗体IgG,46例转阴性,治愈率为92.0%。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抗HP感染,杀灭HP效果较好,能够根除病原菌且不易复发。
李英欣蒋惠荷郭兆美张祥山王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钩端螺旋体所致神经根炎病变探讨
1999年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称钩体病)多发性神经根炎,是钩体病感染后严重的神经系统后发症。过去我们对无青霉过敏反应的患者,首选青霉素予以治疗,对有过敏史的患者改用庆大霉素等药物。近年来,我们用抗生素治疗本病的同时再加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更为良好,在临床有广阔的...
李英欣郭兆美蒋惠荷陈艺琳陈艺琳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的发病机理与防治探讨(附8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1993年
本文报告钩端螺旋体(钩体)病脑动脉炎87例临床资料,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钩体或钩体L型直接损伤脑血管密切相关。甲硝哒唑疗效优于青霉素,且可减少钩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
马登宏蒋惠荷朱德明李英欣顾丽英吴国林刘晓林陈艺林
关键词:脑动脉炎甲硝哒唑钩端螺旋体病
122例CT疑为囊虫病或钩端螺旋体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1999年
目的 报道122 例由CT头颅轴位扫描疑为囊虫病的患者,通过进行血清学检查,进一学确诊定为是囊虫病抑或是钩端螺旋体病。方法 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确诊66 例囊虫病,51例钩端螺旋体病,两者完全阴性5例。结论 不典型病例,仅藉CT是不能确诊为囊虫病还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因两者致病后临床症状有类似之处,早期感染CT表现也有相同。必须进行血清学检查。
李英欣蒋惠荷闫胜利吴俊英蒋闺臣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脑囊虫病C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