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之军

作品数:26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粳稻
  • 8篇水稻
  • 7篇基因
  • 6篇选育
  • 6篇不育
  • 5篇栽培
  • 5篇栽培技术
  • 5篇分子标记
  • 5篇高产
  • 4篇杂交
  • 3篇雄性不育
  • 3篇晚粳
  • 3篇晚粳稻
  • 3篇分子标记辅助
  • 3篇分子标记辅助...
  • 3篇标记辅助选择
  • 2篇导入系
  • 2篇性基因
  • 2篇雄性不育性
  • 2篇异源

机构

  • 18篇嘉兴市农业科...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浙江省嘉兴市...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嘉兴职业技术...
  • 1篇嘉兴市种子公...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6篇蔡之军
  • 9篇李金军
  • 7篇叶立华
  • 6篇高荣村
  • 5篇姚坚
  • 5篇姚海根
  • 4篇梁康迳
  • 4篇杨仁崔
  • 4篇李毓
  • 4篇王乃元
  • 4篇顾掌根
  • 3篇富昊伟
  • 3篇刘贵富
  • 2篇殷跃军
  • 2篇施木田
  • 1篇黄荣华
  • 1篇周德银
  • 1篇潘东明
  • 1篇方军
  • 1篇曹奎荣

传媒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核农学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长江蔬菜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Plant ...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北地区春播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3
2010年
目前鲜食糯玉米品种繁多,为了选择适合嘉兴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为嘉兴市糯玉米品种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叶立华顾掌根寿鑫红蔡之军
关键词:品种比较试验鲜食糯玉米春播玉米新品种玉米品种优质高产
新株型杂交稻高产群体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以新株型杂交稻嘉优中科1号为供试材料,2016、2017年采用高产栽培措施构建超高产(产量≥13.5 t/hm^2)、高产(13.5 t/hm^2>产量≥12.0 t/hm^2)和对照(12.0 t/hm^2>产量≥10.5 t/hm^2)3个产量群体。对各个产量群体的产量构成特征、茎蘖生长动态、叶面积动态及构成、干物质积累转运等地上部特征进行追踪调查。结果表明,与高产和对照群体比较,超高产群体的总颖花量极显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临界期—拔节期有效分蘖的超高产群体茎蘖增加平缓、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茎蘖衰减平缓、成穗率高。此外,超高产群体的叶面积指数、抽穗期后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均显著提高。
蔡之军叶立华方军李金军
关键词:超高产
光身型粳稻嘉58籽粒灌浆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以光身型粳稻嘉58、毛叶型粳稻嘉33和秀水134为材料,采用Richards模型对不同穗位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分析了3个品种不同穗位籽粒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光身型粳稻与毛叶型粳稻相同穗位的籽粒起始灌浆势(R0)、最大灌浆速率(Gmax)及平均灌浆速率(Gmean)存在显著差异,嘉58的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时间tmaxG及活跃期D较嘉33和秀水134短,而且强、中、弱势粒灌浆速率均较嘉33和秀水134快。在灌浆中前期,嘉58不同穗位籽粒灌浆特征参数差异较小,灌浆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而嘉33和秀水134不同穗位籽粒灌浆特征参数差异较大,灌浆过程表现明显的异步性。试验结果初步解释了光身型粳稻嘉58较毛叶型粳稻嘉33和秀水134籽粒成熟快、充实度好、结实率高的生理机制。
蔡之军周德银高荣村富昊伟李金军
关键词:灌浆速率
锌对苦瓜不同生育期叶片保护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采用水培技术,设置7个锌处理浓度,分别测定了处理15d、30d、45d时苦瓜叶片的SOD、POD、CAT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总酚、类黄酮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适量锌可显著提高苦瓜叶片SOD、POD、CAT酶活性,增强苦瓜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能力,有效延缓植株衰老。施锌可以促进苦瓜叶片总酚、类黄酮等一些活性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苦瓜叶片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总酚含量随Zn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类黄酮含量则有轻度缺锌和过量锌促进其积累的趋势。缺锌显著促进苦瓜叶片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尤其是0.005mg.L-1处理的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不施锌处理,而过量锌对苦瓜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却不显著。
叶立华蔡之军顾掌根褚伟雄施木田
关键词:苦瓜保护酶活性脯氨酸总酚类黄酮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改良粳稻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被引量:5
2016年
提高粳稻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是提高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最有效途径。通过杂交、回交等常规手段将籼稻中控制柱头外露率的QTLs(q PES3、q PES9及q PES12)导入粳稻,通过系谱选育和分子检测技术试图选育高柱头外露率粳稻不育系,旨在探索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改良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获得的2个粳稻不育系为携带q PES3+q PES12的双聚体,其柱头外露率及异交结实率表型值显示:调控籼稻高柱头外露率QTLs能够在粳稻背景中表达,但存在基因型差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改良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的有效手段。
蔡之军李金军周德银富昊伟
关键词: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分子标记
一个水稻核不育基因ms的遗传分析及定位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辐射诱变龙特浦B获得wx糯性突变,进而育成糯不育系cms-龙特浦wxA/(野败胞质不育/);又在该不育系群体中发现无花粉型核不育/(ms/)植株。本文以同时带有cms、ms和wx的不育株,即...
蔡之军
关键词:染色体定位
文献传递
水稻野败不育系一个核突变基因的遗传表现
2010年
龙特浦糯质不育系wxA系发生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使龙特浦wxA繁殖群体出现B型可育株,影响龙特浦wxA系保纯繁殖。该文通过利用B型可育株与龙特浦wxA及龙特浦wxAm s(t)杂交,观察和分析F1及F2代的育性遗传。结果表明,龙特浦wxA中核突变基因m s(t)基因与野败型不育系自身的cm s系统构成两个雄性不育系统,当m s(t)以M s(t)m s(t)形式存在时,m s(t)上位于cm s系统,育性由M s(t)m s(t)决定。本研究合理解释龙特浦wxA繁殖群体出现B型株现象,为龙特浦wxA保纯繁殖B型株有效除杂提供理论指导,对丰富雄性不育遗传理论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蔡之军叶立华周德银杨仁崔
关键词:水稻核质互作
锌水平对不同生育期苦瓜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7个锌水平的水培试验结果表明苦瓜对锌的需求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Zn最佳水平苗期、伸蔓期和蕾期、开花结果初期分别为0.02、0.08和0.32mg/L。苦瓜缺锌植株矮小、发育迟缓、衰老加快;锌毒害使苗期叶片黄化失绿,甚至出现水渍状坏死斑。缺锌对苦瓜的影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而过量锌的毒害作用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减弱。锌对苦瓜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影响规律不同缺锌和过量锌均明显抑制地上部生长和干重积累;轻微缺锌和过量锌则可促进苦瓜根系伸长及其干重积累,严重缺锌和严重过量锌才会抑制根系生长。施锌可加快苦瓜生长发育,并可延缓植株衰老。
叶立华施木田卓旭升蔡之军林治良顾掌根潘东明
关键词:苦瓜缺锌症状生理特性
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SR标记的筛选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设计和筛选新的SSR引物,以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回交育种中。[方法]以高抗条纹叶枯病晚粳品种502,高感条纹叶枯病晚粳品种秀水09等常规晚粳品种及其衍生株系为材料,在利用SSR和SARP标记对高抗条纹叶枯病RSV1基因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3对(M-11-1,M-11-2,M-11-3)SSR标记。通过筛选和分析,选择M-11-3作为检测RSV1基因的标记基因用于追踪RSV1基因,从而实现将RSV1基因导入秀水09等晚粳品种的回交育种中,鉴定各个株系的抗性表现。[结果]改良系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明显高于秀水09,绝大部分的抗性接近供体水平,而且在不同年份间抗性表现稳定,因此试验中利用的RSV1基因抗性效应十分明显,与RSV1基因连锁标记M-11-3辅助选择准确。[结论]研究证明了分子标记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可行性,同时也表明,优化和发展新的标记基因能够有效提高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
蔡之军姚海根姚坚殷跃军李守俊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水稻无花粉型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关系剖析及定位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以同时携带ms基因(无花粉型雄性不育)和wx(糯性)基因的wxBms系及cms、ms和wx基因的wxAms为材料,观察ms、cms及wx的遗传关系并对ms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如下:遗传分析表明,无花粉型雄性不育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糯性基因wx与ms表现独立遗传,非糯性突变导致ms后代育性异常分离,故只要去除保持系中带有ms突变基因的植株,便可实现不育系cms-龙特浦wxA的保纯繁殖;本试验中出现的cms-龙特浦wxAms/龙特浦wxB的F1代育性恢复现象解释为:ms基因上位cms,ms的雄性遗传表达早于cms,cms雄性不育的发育表达因滞后而被掩盖;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将ms基因定位在第1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579和RM23,为克隆该基因进行雄性不育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蔡之军姚海根姚坚叶立华黄荣华杨仁崔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