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静

作品数:82 被引量:370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7篇成像
  • 35篇血管
  • 27篇缺血
  • 26篇卒中
  • 24篇急性
  • 22篇磁共振
  • 20篇血性
  • 18篇急性缺血
  • 18篇急性缺血性
  • 18篇灌注
  • 16篇脑血
  • 12篇影像
  • 12篇缺血性卒中
  • 12篇脑血管
  • 11篇影像学
  • 11篇脑梗
  • 11篇急性缺血性卒...
  • 11篇梗死
  • 9篇动脉
  • 9篇脑梗死

机构

  • 7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2篇北京市神经外...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神经外...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市环湖医...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81篇薛静
  • 67篇高培毅
  • 23篇林燕
  • 15篇廖晓凌
  • 14篇马丽
  • 13篇隋滨滨
  • 13篇王效春
  • 11篇王伊龙
  • 10篇荆利娜
  • 10篇张亚男
  • 9篇王昊
  • 8篇沈宓
  • 8篇王拥军
  • 7篇王辉
  • 7篇王晨
  • 6篇祁宇
  • 5篇顾卫彬
  • 5篇刘光锐
  • 5篇周剑
  • 5篇刘兴利

传媒

  • 28篇中国卒中杂志
  • 10篇中华放射学杂...
  • 7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第一届华北地...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10mm容积螺旋穿梭扫描在全脑灌注及脑血管联合成像中应用的探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110mm容积螺旋穿梭扫描在全脑灌注及脑血管联合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宝石能谱CT,注射造影剂后从颅底到头顶进行110mm范围的容积螺旋穿梭扫描,重建56例受检者的全脑灌注及脑血管图像,同时期同机器常规扫描模式所得脑动脉重建检查100例,脑静脉三维重建检查25例,脑血流灌注检查80例分别建立数据库。容积螺旋穿梭扫描图像中,随机抽取脑灌注图像20例,44例非烟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脑动脉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像、脑动脉三维重建图像各20例,从17例进行脑静脉三维重建图像中随机抽取15例,与随机抽取相同例数的常规扫描模式下同类型图像,就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后比较。结果宝石能谱CT110mm容积螺旋穿梭扫描所得脑灌注图像及脑静脉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与常规扫描模式差异无显著性,容积螺旋穿梭扫描和常规扫描模式两组脑灌注图像得分分别为4.00(3.00,4.00)vs 4.00(3.00,4.00),P=0.477,脑静脉三维重建图像得分分别为5.00(4.00,5.00)vs 4.00(4.00,5.00),P=0.119。脑动脉薄层MIP图像质量优于常规扫描模式,其评分分别为4.00(4.00,5.00)vs 4.00(4.00,4.00),P=0.016。脑动脉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差于常规扫描模式,评分分别为3.00(3.00,4.00)vs 4.00(4.00,5.00),P<0.001。结论宝石能谱CT110mm容积螺旋穿梭扫描能够有效地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影像学综合评估。
顾卫彬高培毅薛静刘阳
关键词:能谱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全脑灌注脑血管成像
CT灌注原始图像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CT灌注原始图像(CT perfusion source images,CTP—SI)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9h)的患者行“一站式CT”扫描,根据动脉期与静脉期CTP—SI 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的不同将34例患者分为2组:有延迟灌注组和无延迟灌注组。分析基线平扫CT(NCCT)、动脉期及静脉期CTP-SI ASPECTS,并与随访影像ASPECTS进行对照。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动脉期CTP-SI与静脉期CTP—SI ASPECTS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线“一站式CT”各个影像学形态ASPECTS与随访影像ASPECTS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结果34例患者分为有延迟灌注组12例和无延迟灌注组22例。基线NCCT、动脉期、静脉期和随访影像的ASPECTS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在有延迟灌注组分别为:9.0分(6.0—10.0分)、6.5分(1.0~8.0分)、8.0分(3.0—10.0分)、7.0分(0~10.0分);在无延迟灌注组分别为:9.0分(1.0~10.0分)、8.5分(1.0~10.0分)、8.5分(1.0~10.0分)、8.0分(0~10.0分)。在无延迟灌注组,动脉期与静脉期CTP—SI ASPEC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317),而在有延迟灌注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02)。在无延迟灌注组,基线影像ASPECTS(NCCT、动脉期及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评分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9、0.926、0.928,P值均〈0.01);在有延迟灌注组,静脉期CTP—SI ASPECTS评分与随访影像ASPECTS评分的相关性最好(r=0.762,P=0.00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只有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评分之间的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无延迟灌注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0.966,P〈0.001;有延迟灌注组,Beta=0.765,P=0.004。结论CTP—SI显示无延迟灌注,不�
王效春高培毅林燕薛静马丽王春娟廖晓凌刘光锐隋滨滨王晨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灌流
应用弓上CTA成像评估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缺血性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A成像特点以及CTA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缺血症状患者,年龄48~86岁,平均年龄64.4±8.6岁;男性30例,女性7例。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应用宝石能谱CT,所得原始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分析。测量血管狭窄率、斑块CT密度,评估斑块钙化程度和表面形态。结果37例患者共有67支血管于颈动脉分叉部发现斑块,斑块平均密度CT值约为53.4±19.4HU,最大密度平均值约为69.7±20.2HU,最小密度平均值约为41.4±22.5HU。斑块无钙化者9支,I级钙化26支,Ⅱ级钙化23支,Ⅲ级钙化9支。斑块表面形态呈光滑型37支,表面不规则型20支,表面溃疡型10支。责任侧与非责任侧血管组比较,血管狭窄率(P=0.039)、斑块平均密度值(P=0.040)及斑块最小密度值(P=0.037)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斑块钙化分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3),斑块表面形态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125)。结论CT血管成像在检测和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存在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缺血责任侧血管与非责任侧血管之间的狭窄率、斑块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隋滨滨高培毅林燕荆利娜薛静顾卫彬
关键词:CT血管成像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顺磁性物质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后MR示踪成像研究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胚胎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胚胎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标记后神经干细胞的安全性检测和MR成像结果检测该方法的可行性...
薛静
关键词:超顺磁性氧化铁神经干细胞脑梗塞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CT灌注成像:在临床有用吗?被引量:2
2008年
急性卒中联用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及普通平扫CT(NCCT)的方法比单用NCCT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绝大多数诊疗中心,这种多模式的CT扫描方法比磁共振成像(MRI)更加简便有效、且耗时仅比NCCT多几分钟而已。NCCT不能象CTP那样明确的分辨出梗死处和缺血半暗带,因此小的梗死灶、大的缺血半暗带及CTA显示的血管阻塞位置就可能对接下来的溶栓治疗有所助益。此外,CTP能够减少溶栓决策中所需的时间。总之,CTP能够对溶栓患者的选择有潜在的帮助作用。
廖晓凌薛静王春娟王效春
关键词:CT血管成像溶栓治疗
建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多模式CT预后评分系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一个简便、有效的临床/多模式CT评分系统,用以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评估90 d后临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4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9 h)的患者行"多模式CT"扫描,包括平扫CT(non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NCCT)、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患者基线NCCT、动脉期CTP原始图(arterialphase CTP source images,ACTP-SI)、静脉期CTP原始图(venous phase CTP source images,VCTP-SI),CTA卒中溶栓分级(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Study,ASPECTS)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分析,判断90 d临床功能恢复良好[采用改良的P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2作为评判标准]的临床和CT参数阈值;按照获得的阈值进行评分,将多模式CT各参数的阈值评分整合在一起获得多模式CT评分系统,将基线NIHSS阈值评分加入多模式CT评分系统中获得临床/多模式CT评分。最后应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各评分模式预测临床功能恢复的效能。结果判断90 d临床功能恢复良好的阈值:临床/多模式CT评分>1,多模式CT评分>1,基线NCCTASPECTS>9,动脉期CTP原始图ASPECTS>6.5,静脉期CTP原始图ASPECTS>8.5,CTA TICI>1及基线NIHSS≥7;临床/多模式CT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7,95%可信区间0.75~0.95),其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临床功能恢复的效能最高,接下来依次是多模式CT评分、ACTP-SI、VCTP-SI、NIHSS、NCCT及CTA,除临床/多模式CT评分与ACTP-SI(P=0.226)及NIHSS阈值评分(P=0.174)的差异显著性外,其余各参数阈值评分与临床/多模式CT评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临床/多模式CT评分系统比多模式CT及NIHSS各参数
王效春高培毅薛静马丽
关键词:脑梗死灌流
CT灌注成像评估Moyamoya病再灌注术后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Moyamoya病再灌注术后脑血流灌注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Moy—amoya病患者,年龄8~46岁,平均年龄31.4±11.0岁;男性19例,女性13例。应用16层螺旋CT于颞浅一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手术前后分别行CT灌注扫描(CT perfusion,CTP)、重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及达峰值时间(timetopeak,TTP)灌注伪彩图。对术前、术后及复查灌注参数图进行比较;对于17例患者比较术后CTP图像与DSA结果。结果32例Moyamoya病患者术前CTP检查显示,30例存在双侧额颞叶及基底节区不同程度的CBF降低,CBV增加,MTT及TTP延长区域,伴局部无灌注区;术后CTP检查显示30例术前显示低灌注患者中,16例显示低灌注区域缩小或消失,10例未见明显变化,4例局部可发现血流高灌注征象;17例CTP与DSA结果比较显示,5例结果符合度不佳。2例术前检查显示正常患者,1例较术前无变化,1例显示轻度高灌注征象。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CTP检查,其中4例较术后好转,3例与术后比较未见明显变化,1例可见新发低灌注改变。结论cT灌注成像检查可对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状态进行有效评估。对烟雾病患者术后血流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隋滨滨高培毅林燕荆利娜薛静
关键词:脑血流灌注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站式CT”检查的辐射安全问题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站式CT"检查的辐射剂量。方法 3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在3~9h)进行了"一站式CT"检查。"一站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un-enhanced CT head,NECT)、CT灌注(CT perfusion,CTP)及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记录扫描时机器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DLP乘以头部的有效剂量系数得到有效剂量。结果入组患者"一站式CT"检查的平均CTDIvol为845.96±23.78mGy,平均DLP为2748.92±129.25mGy,总有效剂量范围5.96~7.81mSv,平均为6.32±0.03mSv,其中NECT有效剂量为2.14±0.27mSv,CTP有效剂量为3.51mSv,CTA有效剂量为0.67±0.07mSv。2例患者CT平扫时出现移动伪影,补扫后导致此2例惠者有效剂量较其他患者略高,分别为7.81mSv、6.71mSv。结论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患者"一站式CT"检查参数设置符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推荐标准,安全、合理,并且能够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荆利娜高培毅林燕薛静马丽王效春隋滨滨王辉沈宓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像学评估被引量:6
2017年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它的致死率和伤残率极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供血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侧支循环的建立十分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行准确的影像学评估是选择治疗该疾病方案的关键。本文将对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及影像学评估展开论述。
祁宇薛静高培毅
关键词:脑梗死侧支循环影像学评估
“磁敏感血管征”在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磁敏感血管征(susceptibility vessel sign,SVS)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 recalled echo,GRE)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走行范围内的低信号影。与责任血管闭塞的部分相对应,为学界所接受的预测血栓存在的影像学特征。本文就SVS在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王昊高培毅薛静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超急性期脑梗死血栓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