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荣娟 作品数:52 被引量:304 H指数:9 供职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南通工学院校科研和教改项目 江苏省体育局体育科研局管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医药卫生 更多>>
苏州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苏州城市社区体育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社区体育已建立较完整的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社区组织和单位组织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社区体育组织的融资渠道目前呈多元化态势;社区体育运动项目比较单一、经费缺乏以及体育指导员的不足,是制约苏州城市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张宏伟 虞荣娟关键词:社区体育 体育对学生智力的促进作用及对体育能力的培养 1995年 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这是一致公认的事实,但对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发展,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能认识到,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体育会影响学习等等。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虞荣娟 于蕴关键词:体育技术 学生智力 体育活动 增强体质 学校体育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体育设施使用感受对其城市融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8年 以苏州和温州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考察了他们在公共体育设施的体育锻炼行为感受与他们城市融入感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5个主因子,并采用结构方程构建模型对这5个因子进行多关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场馆周边环境对锻炼社交感受和锻炼社交感受对城市融入感受直接影响的假设没有得到证明,场馆周围环境对锻炼便利,锻炼便利对锻炼感知,锻炼感知对城市融入感受、锻炼感知对锻炼社交感受和锻炼便利对城市融入感受的影响成非常显著。 钱锋 虞荣娟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体育设施 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4 2014年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是大众体育实现其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的集合。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依存于物质、社会和观念三方面因素的现状和变化。其转变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其转变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表现在政府职能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公民权利从观念人为本向现实人为本转变、发展受益从部分人为本向以全体人为本转变。由大众体育资源需求与匮乏构成矛盾的基本动力、发展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力、发展机制创新的必要动力和目标动力、主体动力共同组成的动力系统推动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虞荣娟 汤际澜关键词:大众体育 人本 大学生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22 2001年 虞荣娟关键词:身体素质 人口素质 高校体育课 课外体育活动 “闪动法”在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通过对高校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中,采用"闪动法"的对比实验研究,得出结论:"闪动法"教学相对于常规教学法在击高远球教学中,更能有效提高击球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击球动作技术的熟练掌握。 彭飞 虞荣娟关键词:正手击高远球 教学 中、美、日3国学生体质测试项目变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2010年 近20年来,分数挂帅,造成家长更多关心孩子智力,而忽视孩子身体。目前,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美、日等国在19世纪末就对学生体质进行研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均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相同的发展趋势。从中、美、日3国学生体质的概念、体质评价的内容、体质测试项目指标变更、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方面作比较分析,得出中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对策研究。 吴谋林 虞荣娟关键词:学生体质 身体素质 体质测试 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8 2007年 系统分析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基本概念、意义、类型,探讨了竞技运动训练理论及方法的创新与竞技水平提高的关系,认为加快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关键。 虞荣娟 绽小霞关键词:竞技运动 中外体育比较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20 2015年 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整理得到有关体育比较的相关文献1 065篇,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整理得到1 220篇相关文献,并此为研究对象,运用知识图谱分析、共现分析、词频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绘制出中外体育比较研究前沿时区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中国体育比较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比中外体育比较研究前沿、热点及趋势。 蔡治东 汤际澜 虞荣娟关键词:知识图谱 共现分析 试论教育反馈信息与体育教学 1994年 体育教学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可理解为一个特殊的系统工程。构成教学系统工程主干系统,无疑是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和采取的教学手段。欲使主干系统有效地产生积极作用,重视分支系统——教学对象的各种素质、气质和个性特点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便成了体育反馈信息的意义。体育教学信息运动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等加工储存相关信息并输出。 虞荣娟关键词:体育教学过程 信息运动 教学目标 教学态度 教学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