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珠萍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被引量:1
- 2016年
- 中国正从经济奇迹走向"新常态",但依旧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通过对日韩、拉美等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考察,探究其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教训,由此认为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政府职能转变是保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关键、制度机制设计是重要驱动力、缩小收入差距是基本前提。只有通过调整经济合理增长区间,扩大和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袁珠萍
-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策略探讨
- 2015年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正确的发展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适合我国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辩证的发展思维,即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提升我国文化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 袁珠萍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维
- 现代国家治理视域下政党协商的法理困境及其破解被引量:2
- 2017年
- 从现代国家治理的视域分析,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中,政党协商还面临多重法理困境:一是民主党派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难以实现"依法参政";二是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难以"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的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三是政党协商作为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渠道,难以实现"依法协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治化"的主张,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纳入重点立法的领域,是破解当前政党协商法理困境的根本出路。
- 宋俭袁珠萍
- 关键词:法治国家法定程序
- “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
- 2014年
- 2014年4月12日,"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这次会议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的中期成果交流会。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高校、党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部分省、市、县、乡党政机关的实务工作者70余人出席了会议。
- 朱妍袁珠萍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体制改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学者
-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关于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思想
- 2012年
- 邓小平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中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展开的。邓小平在继承并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的基础上,立足国情和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站在时代的全新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处理我国社会矛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袁珠萍
-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和谐社会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研究——以《人民日报》为文本
- 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全局。法制宣传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提升人们法律素质、法律意识的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塑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从“一五”到“六...
- 袁珠萍
- 关键词:法制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精神法治理念
- 文献传递
- 抗美援朝时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宣传教育——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 2015年
-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保证作战胜利,使广大志愿军继承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围绕抗美援朝战争,在全国人民及赴朝志愿军中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宣传教育。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针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进行了及时的宣传报道,本文主要考察《人民日报》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价值。
- 袁珠萍
- 关键词:抗美援朝志愿军人民日报
- 建国初期的执政党党风宣传教育被引量:1
- 2015年
- 执政党的党风事关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全国执政党。党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环境和新的问题,如何保持光荣传统,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如何防止资产阶级的思想腐蚀,就成为当时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党和国家的"喉舌"。这里以建国初期《人民日报》对执政党的党风宣传报道为研究对象,考察《人民日报》对执政党党风报道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
- 袁珠萍
- 关键词:党的建设
- 浅析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启示
- 2012年
- 民生建设是21世纪中国建设的主题,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昌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国家和社会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孙中山以“执中鉴西”的理论风格,创新传统,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提出民生思想,为中国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目标,体现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现代化要求。本文从近代民生思想渊源开始探讨制、中山民生思想的内涵,从其民生思想中找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 袁珠萍
- 关键词:民生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