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小丽 作品数:28 被引量:14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 中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体外膜肺氧合在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术后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对合并有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效果,与应用该技术的经验。方法:对30例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行EC-MO治疗,采用股静脉-动脉模式辅助。结果:运用ECMO治疗时间为(92.2±12.9)h,25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左室大小(57.6±4.19)mm,射血分数(EF)0.55±0.03.射血分数/体表面积(EF/S)0.34±0.04.三者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最终20例康复出院,3例脱机后死于感染,2例脱机后死于多器官的并发症,5例无法脱机。结论: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易出现术后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行ECOM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心脏辅助方法。但需掌握好使用ECMO的时机,做好转流期间的管理,才能够提高ECMO的成功率。 程周 廖小卒 解小丽 李斌飞 张志刚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手术 巨大左心室 心功能不全 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血清TNF-α、SP表达及V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究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表达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19月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5例。其中研究组给予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注射。比较2组气管导管拔管后6(T1)、12(T2)、24 h(T3)镇痛效果;观察2组手术开始切皮时麻醉平面、麻醉初始平面;比较2组麻醉前(t1)、切皮后10 min(t2)、气管导管拔出后10 min(t3)时血清因子水平[TNF-α、白细胞介素-6(IL-6)、SP],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术后6、24 h时镇静评分(Ramsay)、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T1时,2组VAS评分基本维持在3分以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开始切皮时麻醉平面、麻醉初始平面较对照组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1时TNF-α、IL-6、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研究组TNF-α、IL-6、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组患者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研究组IgG、IgM、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研究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生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用于剖宫产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缩小麻醉平面,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镇静状态,且不会对新生儿身体状况有影响。 苏圣贤 解小丽 林志光 杨源锋关键词:超前镇痛 镇痛效果 新生儿评分 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比较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带状疱后遗疹神经痛治疗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患者病史,收集其基本信息,并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脊髓电刺激治疗组(79例)、神经阻滞治疗组(85例)、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57例)。每组再根据年龄是否超过65岁,细分为低年龄亚组和高年龄亚组。电话随访患者,记录患者术后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3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第1、3、6以及12周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低年龄组降低的程度显著大于高年龄组(P<0.05)。在3种方法治疗期间,患者均出现轻微且相似的不良症状。结论脊髓电刺激、神经阻滞及联合治疗均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联合治疗能快速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因此,从远期效果来看,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解小丽 苏圣贤 林志光 杨源锋关键词:脊髓电刺激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疗效 喷昔洛韦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患者疼痛血清IL-2 IL-6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探究喷昔洛韦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患者疼痛、血清IL-2、IL-6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14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1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软膏涂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喷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带状疱疹结痂、水疱停止发展、疼痛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痛评分(VA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比较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CD3^(+))、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CD4^(+))、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CD8^(+))、CD4^(+)/CD8^(+)]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2、IL-10水平和CD3^(+)、CD4^(+)及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喷昔洛韦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显著,能缓解神经疼痛,缩短症状消退时间,调节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杨源锋 苏圣贤 解小丽关键词:带状疱疹 神经疼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 被引量:6 2022年 目前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同时或后期出现头痛、腹痛、关节痛、肌痛、骨痛和或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症状。为了加强疼痛科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认识,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诊断水平和完善相关治疗方案,本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发病率、可能机制和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提供参考。 解小丽 林永健 李斌飞 苏圣贤 林志光 杨源锋 GONG Jason关键词:疼痛 新型冠状病毒 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与痛敏的关系 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与痛敏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W istar大鼠50只,采用坐骨神经中段结扎模型,于术前、术后6h、1、3、7及14d分别测定抬足和甩尾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象分析系统检测脊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同时用HE及尼氏染色法观察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坐骨神经结扎后6h可诱发出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TNF-α于结扎后6h开始表达,1d达高峰,并于术后14d恢复到基线水平;IL-6于结扎后1d开始表达,术后3d达峰值并持续到术后7d,而后慢慢降低;术后6h脊髓中开始有少量凋亡神经元出现,凋亡指数于术后1d开始迅速增加,术后3d达峰值。结论:结扎坐骨神经可诱发神经源性痛,并导致脊髓神经元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过度表达有关。 解小丽 周青山 刘先义 杜大萍关键词:神经源性痛 凋亡 白细胞介素6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氟哌啶用于乳腺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氟哌啶应用于乳腺手术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探讨舒芬太尼PCIA的安全有效浓度。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S1组:1.0μg/ml舒芬太尼+50μg/ml氟哌啶;S2组:1.2μg/ml舒芬太尼+50μg/ml氟哌啶;S3组:1.5μg/ml舒芬太尼+50μg/ml氟哌啶。PCA给药模式设置:总量100ml,背景输注2ml/h,PCA2ml,锁定时间30min。观察术后4、8、12、24、48h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S1组镇痛效果较另两组差(p<0.05或p<0.01),S2、S3组相当(p>0.05);镇静、恶心呕吐发生率S1、S2组低于S3组(p<0.01)。结论1.2μg/ml舒芬太尼为合适镇痛浓度,复合氟哌啶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手术术后PCIA的镇痛治疗。 李斌飞 张志刚 程周 梁敬柱 解小丽关键词:舒芬太尼 氟哌啶 镇痛 病人控制 不同浓度地佐辛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90例,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30例)。A组:地佐辛0.6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B组:地佐辛0.8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C组:地佐辛1.0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分别观察并记录患儿启用镇痛泵后2、4、8、12、24和48h的疼痛评分;并记录PCIA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VAS评分为基本满意;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效果更优(P均<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嗜睡发生率稍低。结论地佐辛用于PCIA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范围大。0.8mg·kg-1的地佐辛是小儿PCIA一个较合适的剂量。 程周 陈洪涛 李斌飞 张志刚 廖小卒 解小丽 陈勇关键词:地佐辛 小儿 术后自控镇痛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神经生长因子组30只,结扎坐骨神经后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μg.kg-1;0.9%氯化钠溶液组30只,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假手术组6只,手术仅暴露而不结扎坐骨神经。于术前和术后6 h、1,3,7,14 d分别进行行为学测定,记录大鼠缩爪与尾弹时间。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脊髓中TNF-α和IL-6的表达,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采用HE染色及尼氏染色法观察脊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脊髓TNF-α和IL-6表达降低,脊髓神经元凋亡指数降低且疼痛减轻(均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神经生长因子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较0.9%氯化钠溶液组明显减轻。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和疼痛有关。 周青山 夏文芳 解小丽 刘先义 杜大萍关键词:神经源性痛 凋亡 神经生长因子 IL-6 阿魏酸钠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保护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为三组:A组(n=6,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B组(n=30,生理盐水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每天腹腔注入2ml生理盐水,连续3d;C组(n=30,阿魏酸钠组):结扎坐骨神经后向腹腔注入阿魏酸钠100mg·kg-1·d-1(用2ml生理盐水稀释),连续3d。在术前、术后6h、1、3、7及14d分别进行行为学测定,记录缩足阈值,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脊髓中TNF-α和IL-6的表达,并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坐骨神经结扎后大鼠可诱发出机械性触诱发痛;TNF-α和IL-6于结扎后6h开始表达,3d达高峰,并于术后14d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6h脊髓中开始有少量凋亡神经元出现,凋亡指数于术后1d开始迅速增加,术后3d达峰值。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阿魏酸钠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NF-α和IL-6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魏酸钠可减轻大鼠疼痛的发展,对脊髓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解小丽 周青山 李斌飞 张志刚关键词:神经源性痛 阿魏酸钠 脊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