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秀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伦理
  • 3篇形而上学
  • 3篇西方形而上学
  • 2篇生态
  • 2篇伦理环境
  • 1篇道德
  • 1篇形而上
  • 1篇眼中
  • 1篇召唤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论
  • 1篇哲学论证
  • 1篇知识
  • 1篇生态发展
  • 1篇生态建构
  • 1篇视界
  • 1篇内在理路
  • 1篇内在逻辑
  • 1篇完满
  • 1篇理路

机构

  • 9篇东南大学
  • 2篇辽宁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作者

  • 10篇詹秀娟
  • 1篇陆杰荣
  • 1篇黄佳宇

传媒

  • 1篇理论探讨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格尔对自身具有确定性的道德的论证——对“侍仆眼中无英雄”重新诠释的内在理路
2011年
道德如何获得对自身的确定性这一问题对于黑格尔构建精神的自我回归与发展的理论旨趣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自身具有确定性的道德是精神在发展的历程中自我完善和完成的基石和驻脚点。道德的纯粹自我意识在遭遇道德世界观的矛盾时,意识到许许多多特定的义务的伪善性,道德必须返回自己本身面对自己的良心;良心是在自己本身内自我的绝对自由,但良心在行动中体现这种自由时,竟会受到普遍意识的诘难,良心惟有真实地应对之,才能完成道德对自身的确定性,并促成精神统一体的构建。
詹秀娟黄佳宇
关键词:道德
论真实的知识被引量:1
2011年
历史的长河并没有对真实的知识一锤定音,形成一种定论。真实的知识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一起发生变化。亚里士多德推崇以自然的存在方式沉思完全实现的知识为最高和最真实的知识;笛卡尔在"我思,我在"的基础上构筑着真实的知识体系;康德借助先天综合判断和物自体的区分论证真实的知识的情形,召唤不同层次的真实的知识进入不同的领域。真实的知识的三种论证方式及其内在逻辑的敞开,召唤我们思及映现真实的知识的人的真实的存在方式;对人的的真实的存在方式的理解,让我们最为自然地沉思着真实的知识所引发的时代问题。
詹秀娟
关键词:知识召唤
西方形而上学对哲学论证的三种方式及其内在逻辑
“物理学之后”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调,形而上学是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学问,追求固定的永恒的“理念”,追求恒定的“在场”,追求形而上学的“真实”。但形而上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的内在矛盾外在化,形而上学总试图超越形而上学的“真...
詹秀娟
关键词:康德思想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西方形而上学“视界”化的本质及其意义
2012年
时代对形而上学的命运提出了考验和挑战,考验的重点在于形而上学是否能承担时代精神的命运发展,挑战的突破口是以何种方式通达形而上学的本质,寻找形而上学的发展如何在当代转换自己的理论形态。聆听形而上学的天命给出的召唤是进入形而上学本质的唯一途径,形而上学的天命植根于形而上学的历史之中,通过历史性来沉思形而上学的本质。形而上学的历史性通过亚里士多德的神学向度、笛卡尔的知识学向度、康德的哲学向度表现出来,并以这三种不同的嵌入方式体现它的根源——人的形而上本性。人身为二重性的存在者,意味着惟有"视界"的形而上学能对时代的质疑给出应答。"视界"的形而上学作为时代精神的表征,显现着自己在当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詹秀娟
关键词:形而上学形而上视界
从技术的本质看现代技术发展的条件
2011年
现代技术发展的条件居于技术的历史性之中。历史性拓展出未来。技艺在古希腊的产出方式、现代技术咄咄逼人的订造方式都源出于技术的历史性。对两者的沉思和理解,让人们把握了技术的本质要素以及现代技术发展的条件。现代技术归属于解蔽之天命。现代技术由于其无以伦比的渗透力和辐射力所带来的尴尬处境,惟有通过响应更高的东西的召唤,才能得到改变;现代技术藉此将对更高的东西呈现出开放和完全敞开的状态,使自己真正归属于解蔽之天命。
詹秀娟
关键词:解蔽
不真实的“完满”与不完满的“真实”——西方形而上学发展进程中的“真实”与“完满”
2012年
形而上学对智慧的两个方面的不同理解向度导致形而上学对"真实"与"完满"的不同的理论构筑,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神学体系和笛卡尔的知识学体系是完满的,但是对有限存在的人来说是不真实的;康德对知识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进行区分,未能构造完满的体系,但相对人的本性来说却是真实的。对"真实"与"完满"的建构与人的本性紧密相联,人的经验性与超越性的二重性本质呼唤着相对完满的真实的形而上学的出现,"境界"的形而上学响应着此召唤,进入人们的视域之中。
詹秀娟陆杰荣
关键词:形而上学完满
当代科技发展生态建构的伦理路向被引量:1
2011年
科技发展的诸多副作用伴随它创造的舒适和便捷一起出现,它们呈现出科技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伦理难题,而最主要的伦理难题就是伦理环境问题。在以生态学表征精神旨趣的时代,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科技发展的当代走向面临着转变,改变蕴含着建构。以"科技-伦理生态理念"为方法论原则,在科技发展与宏观伦理环境和微观伦理环境相与的关系维度中形成良性运行的互动机制,是当代科技发展生态建构的正当路向和最佳进路。
詹秀娟
关键词:伦理环境生态
科技-伦理的相契之维与生态发展被引量:2
2012年
在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时代,科技发展面临着自身无法应对的逻辑困境和发展困境,关注生活本身的相与的伦理之维为科技发展揖别上述困境提供了契机。正是在此机缘中,我们思入了科技伦理之所以成为时代问题的本质。切入科技伦理成为时代问题的维度,开启了我们进入科技伦理问题的生态视野,彰显出科技伦理的生态发展路向。科技和伦理在展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的层面上相互关联,它们关联的生态视野开拓出科技发展揖别自身面临的各种困境的生态发展的路向。
詹秀娟
关键词:伦理科技伦理生态
当代科技发展的伦理环境研究
在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无法回避科技发展对生活的渗透,因为它不知不觉地已经成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存在方式之一;但我们也不能任由科技发展之“座架”本质对生活的宰制,因为我们在享用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詹秀娟
关键词:伦理环境价值体系
文献传递
“环境进入伦理”何以可能——对环境伦理的本质及其现实可行性的解读被引量:1
2011年
环境伦理引起了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两种伦理样态的激烈争辩,争辩的最终指向必然遇到如此诘问:"环境进入伦理"何以可能?这意味着我们唯有深入"环境进入伦理"的内在底蕴,才能找到弥合纷争之匙,并从而展现出环境得以进入伦理的可能维度。透过"环境进入伦理"的内在底蕴,我们思入"人不是存在者的主人,人是存在的看护者"。有机整体中的人照看着所有的生命形式,环境由此得以进入伦理。在思中,我们进入伦理觉悟和道德觉悟的行动中。在思与行动相与的维度中,环境真正进入伦理。
詹秀娟
关键词: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