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晨光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组织化学
  • 2篇酶组织
  • 2篇酶组织化学
  • 2篇颈椎
  • 2篇骨头
  • 1篇胸锁乳突
  • 1篇胸锁乳突肌
  • 1篇血性
  • 1篇植骨
  • 1篇植骨术
  • 1篇融合术
  • 1篇乳突
  • 1篇手术
  • 1篇髓型
  • 1篇锁骨
  • 1篇锁骨瓣
  • 1篇前路
  • 1篇前路融合
  • 1篇前路融合术
  • 1篇鞘管

机构

  • 5篇潍坊市人民医...
  • 2篇潍坊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89...
  • 1篇安丘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许晨光
  • 3篇张益民
  • 2篇陈青
  • 2篇王军
  • 2篇郭爱华
  • 2篇田青业
  • 1篇王贤玉
  • 1篇刘伟强
  • 1篇刘明利
  • 1篇刘建永
  • 1篇郭永智
  • 1篇孙延山
  • 1篇张小林
  • 1篇李汉秀
  • 1篇姜鑫

传媒

  • 3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肌筋膜移植包埋法修复伸肌腱损伤被引量:2
2005年
许晨光陈青张益民刘伟强王军
关键词:肌腱损伤鞘管区
颈髓损伤胫骨前肌形态与酶组织化学变化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胫骨前肌急性失神经支配时肌纤维形态与酶组织化学变化。方法 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病人和对照组胫骨前肌标本做冰冻切片 ,HE、琥珀酸脱氢酶 (SDH)、乳酸脱氢酶(LDH)和三磷酸腺苷 (ATP)酶染色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肌纤维形态与酶染色光密度。结果 琥珀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将胫骨前肌分为三型 ,三磷酸腺苷酶将肌纤维分为两型 ;急性颈髓损伤早期肌纤维形态、琥珀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无变化 ,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增高。结论 骨骼肌纤维急性去神经支配时 ,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增高 。
田青业许晨光郭爱华王贤玉
关键词:颈髓损伤胫骨前肌酶组织化学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肌骨瓣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1996年
为探索颈椎前路手术在多间隙减压植骨术的方法,通过40侧尸体解剖,对胸锁乳突肌及锁骨进行了观察,发现以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为蒂的半片锁骨瓣具备转移条件,临床成功地为32例颈椎前路融合术实施了这种方法,均获成功,随访1~3年,植骨处均愈合,效果满意。本法有植骨具有融合快,简化手术。
李汉秀陈青张小林许晨光张益民
关键词:颈椎前路融合术胸锁乳突肌锁骨瓣植骨术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分区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选择F icat分期为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0例,依据X线片及CT片将坏死灶分为前区、后区、全区、中区。30例患者均选择死骨刮除及带血运骨瓣植入术治疗,其中后区8例及中区3例选择死骨刮除植骨并股方肌肌肉血管蒂大粗隆骨瓣植入术治疗。结果平均获随访3.5 a,依据王岩氏疗效标准:优25例,良5例。证实CT能明确诊断、显示坏死灶部位及量化分析病变范围,为临床分区提供可靠依据;指导准确选择手术入路及方法。分区手术是F icatⅡ、Ⅲ期患者客观、理想的治疗方法。
姜鑫许晨光孙延山张益民郭永智王军刘建永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的骨骼肌形态和酶组织化学变化
2000年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受累骨骼肌形态与酶组织化学变化。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和对照组均取胫骨前肌标本做冰冻切片 ,HE、琥珀酸脱氢酶 (sucinate dehydrogenase,SDH)、乳酸脱氢酶 (lactatedehydrogenase,L DH)和三磷酸腺苷酶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染色 ,对肌纤维做纤维分型 ,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肌纤维形态及酶染色光密度。结果 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胫骨前肌 型纤维横断面积、周长、直径均大于 型纤维 ,出现 型纤维肌型群 ,ATPase活性降低 ,SDH和 L DH活性升高。结论 颈椎病等疾患致脊髓慢性损伤、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时 。
田青业许晨光刘明利郭爱华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肌原纤维酶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